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408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component (s-factor) with obvious promoting effect on hydrogen evolution of hydrogenase has beenisolated and extracted from a Cell=free preparation of Spirulina platensis.The effect of the s-factor in the re-action system is similar to that of Na_2S_2O_4, but is coupled with ligh. The s-factor has the maximumabsorption peak at 620 nm in the oxidized state, at 590 nm in the reduced state. The partially purifieds-factor showed two bands by SDS-PAGE and is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phycocyanin,which has nochange of oxidized state and reduced state absorption spectra, and also has no promoting effect onhydrogenase of Spirulina platensis under the light.  相似文献   
2.
位移分析     
在有些形变测量网中,有相对点位较为稳定的点,这些点之间计算得的相对位移则主要是由于观测误差而产生的。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这种点位位移之和应接近于零。因此,在各期网中,这些点的重心保持不变,而且由这些点构成的图形也不会有旋转。很显然,用这组点作为位移场的参考点系在物理上更为合理。本文得到了这样的位移场,并称之为多稳定点位移场解。在数学上这种解的误差积累较小。本文还讨论了求各地块之间相对运动的解。本文给出了美国加利福利亚霍利斯特测距网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3.
东北多年冻土区埋地输油管道周围温度场特征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冻土区输油管道周围土壤的温度计算问题,根据考虑相变瞬态温度场的控制微分方程,应用Galerkin法推导出了二维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公式.以东北多年冻土区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为背景,根据该工程区的冻土条件和气候条件,应用该方法对温热型输油管道土壤温度场进行了计算预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输送油温为15 ℃、直径为0.914 m以及管顶埋深为2.0 m的管道,在没有铺设保温材料情况下,管顶之上的土壤在管道运行的第1年就达到热平衡状态,同时土壤融化速率在第1年达到最大,随后4a时间里迅速减小,第5年后融化速率变化趋于稳定;管道运行一段时间后,管道周围的融化圈随冷暖季节的变化呈交替式的扩展;在管道运行30 a后,融深>10 m,即管底下的融化层厚>7 m,而在铺设5~8 cm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后,融深控制在3.08~3.88 m,即管底下融化层厚为0.2~1.0 m.因此,合理使用保温方法能有效防止冻土区管道冻害的发生,同时达到保护冻土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CE-1型存储式磁敏钻孔测斜仪及QXY-5型存储式钻孔倾斜仪采用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大容量存储芯片,具有小巧轻便、功能强大、测试数据准确性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记录和存储。介绍了CE-1型存储式磁敏钻孔测斜仪及QXY-5型存储式钻孔倾斜仪的研制和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伊通盆地梁家地区奢岭组混源扇三角洲内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万忠  孔敏  宋志峰 《地球科学》2008,33(3):365-371
伊通盆地梁家地区(二号断层上盘)钻井揭示奢岭组是该区主要的油气富集层,目前研究结果认为奢岭组储集层是由两个方向的扇三角洲混合沉积形成,但由于资料有限,应用常规方法无法清楚地认识两个不同方向的物源混合沉积的扇三角洲的内幕特征以及这两个物源如何动态地控制着砂体的分布,影响了对该区油气储集层的深入认识.应用地震和地质资料,在波阻抗反演结果二次解释的基础,解析了这两个混合物源扇三角洲的内幕特征和演化特征,得出3个结论:(1)伊通盆地梁家地区奢岭组至少有4期扇三角洲沉积,每期扇三角洲的沉积范围由下向上逐渐扩大,反映了基准面逐渐下降的过程;(2)奢岭组的4期扇三角洲是由两个物源混合沉积形成,这4期扇三角洲逐渐由受从二号断层来的物源控制为主,变为由受从北东方向来的物源控制为主;(3)基于波阻抗体进行的砂层组解释和分析,能够清楚地分析扇三角洲沉积体的内幕结构,是应用波阻抗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分析和应用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BHC法研究东海大陆架的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外的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它承受着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巨大径流,同时,大量泥沙随径流进入陆架区,其中很大一部分泥沙沉积于图1中的Ⅰο区,致使该区水下三角洲迅速演变发育,历史上曾从苏北而现在从渤海入海的黄河,也对本海区的沉积作用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沉积物对本海区沉积状况的演变起着很大的作用.沉积物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是河口陆架区沉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发生在河口陆架区现代沉积物表层的地质和化学过程,对海水-沉积物界面间的物质交换作出定量估价,有必要对不同沉积环境中现代沉积速率进行定量研究[1].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动电位极化、线性极化、电偶电流和高压釜挂片失重等法,研究了含氮、硫有机缓蚀剂和/或Me~(2+)对X60钢在CO_2饱和的盐水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含氮、硫的有机缓蚀剂在缓蚀过程中,开始是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随后是以抑制阴极过程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如与Me~(2+)复配使用,能明显地提高缓蚀效能。  相似文献   
8.
水动力作用下管道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振荡流水槽在以下两种约束条件下,研究波浪作用下直接铺设于砂质海底的管道失稳临界条件:1)管道两端自由;2)管道可水平、垂直自由运动,但流动受到限制。试验结果表明,管重无量纳数G与管道失稳的临界Fr数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而当G超过一定数值时,管道是侧向稳定的。管道的约束条件、砂床特性和加载速度对管道稳定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采用2.4mV/s动态电位扫描极化、控制电位极化、电偶电流和高压釜挂片失重法研究了X60钢在含Ca~(2+)36.26mg/L,Mg~(2+)12.66mg/L和Cl~-3624mg/L的模拟氯化钠盐水中,CO_2引起腐蚀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含氮、硫的有机缓蚀剂和(或)Me~(2+)对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溶有CO_2的盐水腐蚀性强,盐浓度及温度会影响钢的腐蚀速度和阴极极化行为;75mg/L缓蚀剂的缓蚀率达90%,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50mg/L缓蚀剂与127mg/LMe~(2+)复配,缓蚀率达91%以上,不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0.
用DDT测年法研究东海大陆架现代沉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外的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对其沉积物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是研究该河口-陆架区沉积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迄今已发表了用~(210)pb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BHC测年法等方法研究本陆架区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作用的论文报告。本文据1980—1981年间,中美两国海洋科学家联合对长江口-东海陆架区沉积动力学进行调查所取得的资料,报道了该区岩芯柱样DDT含量的空间分布,并试用DDT测年法估算了此陆架区的现代沉积速率。本文还着重对该海域的现代沉积作用强度,以及水中悬浮物质移除DDT污染物的能力进行了定量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