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根据凤翔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案情,提出一点个人看法,与大家商榷. --关于土地权属 笔者认为,所争议土地的权益实际上发生了从张父到供销社的变更.  相似文献   
42.
房屋拆迁中的土地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丹 《国土资源》2003,(12):44-45
近年来,城市房屋拆迁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大量涌现,有的已引发和演变成群体性、社会性的事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但与风来波兴、急躁迅猛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相比,理论工作却显得从容有余而进展缓慢。 对被拆迁人原土地使用权是否予以补偿,是一个敏感的但又是每一个拆迁者所不得不面临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43.
玉树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标志及其几何学 与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树断裂带位于甘孜-玉树断裂带北西段,是一条总体呈NWW向展布的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沿断裂带发育错断水系与冲沟、拉分盆地、地震地表破裂与断裂破碎带等一系列反映玉树断裂带左旋走滑活动的典型地质-地貌标志.在室内遥感解译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野外实地调查成果,对沿玉树断裂带上反映其左旋走滑活动的地质-地貌标志进行了总结,并对断裂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玉树断裂带总长约150km,总体走向120~130°,自西向东可划分为呈左阶雁列分布的陇蒙达-结隆段、结隆-结古段和结古-查那扣段3段.沿该断裂带发育的串珠状拉分断陷盆地规模的大小反映出玉树断裂带自西向东拉张效应逐渐减弱、挤压效应逐渐增强的特点.玉树2010年7.1级地震的宏观震中处于晚第四纪活动性最为显著的中段,而仪器震中恰好处于该断裂带的不连续部位,进一步证明雁列走滑活动断裂带上的不连续部位通常是强震活动的初始破裂区域.  相似文献   
44.
蜀南茅口组储层是复杂的缝洞型储层,针对这种复杂储层,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缝洞系统预测研究,但新方法不多,效果不突出,仍然达不到开展精细寻找缝洞系统和油气检测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一种新的缝洞型储层油气检测方法,它是由频变AVO方程、多子波分解构成的地震分频数据和频变AVO反演方法相结合构成的一种新的频变AVO油气检测方法,其不同数据分量能有效挖掘出复杂储层含油气量级特征,它区别于常规AVO检测方法,它是AVO方法的一种创新方法,尤其在复杂储层油气检测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依据建立的频变AVO油气检测方法,利用蜀南LNT地区的地震数据,对茅口组储层含气性进行检测。在含气性检测中,首先采用匹配追踪方法进行多子波分解,获得不同子波主频的道集分频数据,然后,基于AVO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AVO反演,获得蜀南LNT地区茅口组的低频泊松比剖面属性和平面属性特征,应用低频泊松比高值异常圈定出茅口组天然气富集区和天然气产出区,其分布特征与缝洞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并被多口井的产气量所证实,获得了很好的含气检测效果。因此,频变AVO方法可作一种"直接"油气检测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46.
研究了弹性回跳模型随机版的“应力释放模型”产生具有加速地震释放(ASR)特征的合成地震序列的条件。在这一模型中,过程的水平或“应力”通过构造输入而随时间线性地累积,并由于地震的发生而降低。这些“应力降”相应于地震释放能量的某次幂,即E^0.5(贝尼奥夫应变)或E(地震矩)。地震以点过程的方式发生,其发生的速率受该过程水平的控制。本文假定出现加速地震释放的关键因素是事件的大小取决于该过程水平的方式。这由遵从锥形的Pareto模型或截断的古登堡一里克特分布的释放能量的平方根来模拟,最大地震尺度受“曳尾”或“截断”点所控制。曳尾点变大,平均尺度也随之变大,相应于系统加速趋于临界状态。我们发现,过程的下伏水平相当于累加地震矩的情况产生了大量加速地震释放序列,而使用累加的贝尼奥夫应变作为水平的情况,则不然。这些结果说明,加速地震释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嵌入于断层系的大地震对断层系动力状态有怎样的影响,但愿这些结果能为认识有关加速趋于临界状态的机制即出现或不出现加速地震释放的可能成因提供某些见解。  相似文献   
47.
D.  P.  Schaff  G.  C.  Beroza  申彤 《世界地震译丛》2005,(6):68-81
复发地震大致使同一断层地段发生破裂,且具有几乎相等的波形,这就使其成为测量地壳内波传播的时间变化方面有用的手段。由于在复发地震序列(多重震)中震源和传播途径对所有地震是共同的,因而它们的波形差别可能是由介质特征的变化所引起。在加利福尼亚1989年洛马普列塔地震和1984年莫尔根山地震的余震区,我们识别出多于20次的多重震,每次多重震合有5~40次的复发地震。相对主震前事件,主震后的事件显示了早期S波的震相延迟可多达0.2s。平均路径的同震波速的延迟量对P波来说减少约1.5%,而S波则减少了3.5%。由于多数多重震为余震且遵循大森定律,在主震后紧接的期间我们有十分好的时间变化取样。我们发现,主震后速度减小的幅度在时间上呈对数衰减。在某些情况下,它恢复至主震前的数值,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没有这种现象。莫尔根山主震亦可得到类似的结果。因为S波波速的相对变化大于P波波速的相对变化,因而可以认为,充满液体的裂隙的张开或连接是根本的原因。波速变化的量级表明,波速变化的震源区存在低有效压力。我们的结果说明,变化主要位于近台站处且发生于浅层,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变化发生于较深处的可能性。若变化发生于浅层,我们就有可能测定主震强地面运动时非线性特征的残留效应。若变化发生于深处,就说明在孕震深度的孔隙压力很高,这在地震过程中似乎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8.
引言 近断层强地面震动的快速描述(或刻划)是评估地震影响包括破坏和损失规模的基础工作。震动图(ShakeMap;见Wald et al,1999a)是为此目的而研制的一种手段。为了生成震动图,所观测的峰值和谱地面运动,以及仪器测定的烈度(Wald et al,1999b),  相似文献   
49.
本文着重研究了碳质板岩硫化物浸染型金矿石中铂族元素富集的罕见现。查明在矿石中呈三种形式存在 :1.在碳化物,硫化物中呈分散的杂质;2.自然金银生金镍的碲化物精矿中的混入物;3.作为铂族元素本身的矿物。  相似文献   
50.
2001年日本西南兵库县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Mw5.2),一些余震群沿着不同于主震走向的方向发生。首先,我们通过近源强地面运动波形反演对此次事件的破裂过程进行研究。虽然这是一次5级地震,但高密度强震观测台网记录到了高质量的波形数据。为了取得震源反演的精确格林函数,我们通过对小事件实测波形数据的前向模拟来标定地壳结构模型。从0.4至2.0Hz波形数据反演得出的破裂过程似乎较为简单。较大的滑动区位于破裂成核点周围。其次,我们还研究了主震和大余震造成的静态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活动的影响。我们利用波形反演得到的主震断层面上的不均匀滑动分布,并考虑到随后大余震的影响,对库仑破裂函数(ACFF)变化进行了计算。因此,我们得出了震源区库仑破裂函数复杂的时空分布。大多数偏离主震断层的余震都发生在正库仑破裂函数区域内。这种结果表明,这些余震强烈地受到由主震和大余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函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