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华北冷涡背景下青岛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过程环境场条件,揭示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天气时的水汽、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差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冷涡中心位于42°N的华北冷涡、850 hPa低涡系统和偏南风急流以及地面气旋是这三次混合型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在这三次混合型对流过程中有无雷暴大风天气的环境参数区别比较显著:有雷暴大风表现出了相对较干的中低层和中层存在浅薄湿层的水汽层结,无雷暴大风的则是上干下湿和中层大气干燥的层结特征;稳定度差异决定了对流强度的差异:同时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的对流天气的层结不稳定度最强,表现为较大的850和500 hPa温差(大于30℃)以及较强的0~3 km垂直风切变(大于12 m·s^-1);出现短时强降水和大风的大气层结稳定度最弱,相应的环境参数值也最小;在强不稳定层结和低层水汽充足的条件下,大于12 m·s^-1的0~3 km垂直风切变对青岛地区雷暴大风和冰雹的预报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与反任意分布的观测值通过空间和时间插值分析到网格点的方法相比较,利用动力关系分析问题,其优势性十分明显,在一个能提供时间连续和动力耦合的模式预报方程中,有机地结合现在和过去的资料,即众所周知的四维资料同化。从目前经常应用的四维资料同化方法出发,详细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今后四维资料同化方法在预报模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林  王志宽  马艳 《岩土力学》2008,29(Z1):631-634
通过静压管桩单桩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终压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两者之间的相关估算方法,为静压管桩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与气候因子之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7,他引:5  
利用我国北方1954—2005年470个站点的春季沙尘暴资料和相应的气候资料,在合理区划沙尘暴易发地区的基础上,采用气象统计分析中的相关分析方法,对沙尘暴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地温、风速、风蚀指数等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各个区域沙尘暴发生的气候特征,并提出了春季沙尘暴多发的简单气候概念模型。结果表明:①气候要素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的耦合关系,南疆的沙尘暴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最好,而北疆的最差。与沙尘暴相关性最好的气候因子是风速,其次是风蚀指数。②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多发的简单的气候概念模型:前期(前冬),北、南疆地区较常年多干冷的西北气流;青藏东南地区和柴达木地区多暖湿的西南气流;河西地区、河套地区和东北地区为冷湿的偏西气流偏多。同期(春季),北、南疆地区较往年干燥且多大风;青藏东南地区和柴达木地区暖干;河西地区、河套地区和东北地区冷且多大风。  相似文献   
85.
选取1978—2007年青岛城区和郊区代表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气候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青岛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和趋势,结合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和地理信息应用等研究,总结青岛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6.
2017年1月1—5日,山东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平流辐射雾过程。利用山东地区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青岛探空站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此次连续大雾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温湿场特征,地面、高空气象要素条件,揭示了其形成原因、维持机制和消散机理。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平直的大气环流、静稳的垂直结构是此次大雾形成的背景条件;水汽输送阶段变化造成的低层水汽浓度变化是大雾阶段变化的原因;两次弱低槽冷锋过程显著增加了雾的强度和范围,也使雾的性质由平流雾变为辐射雾。当低层水汽持续减少,中低层东风气流增强并破坏了大气的稳定层结时,大雾逐渐消散。  相似文献   
87.
基于青岛站1899—2015年117 a年平均风速和青岛市88个自动站1961—2015年逐日风速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青岛风速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青岛站的风速变化是一个先增强(1899—1938年),再波动维持(1939—1991年),之后又减小(1992—2015年)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的风速变化对1961—2015年青岛站风速明显下降(0.41 m·s-1/(10 a))贡献显著;1961—2015年青岛偏北风减小趋势为0.33 m·s-1/(10 a);青岛东南沿海地区平均风速减小趋势大于北部内陆地区的分布特征是对青岛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响应,城市化对地面年平均风速减弱贡献率约为-17.3%。  相似文献   
88.
马艳  黄容  陈尚  郭丽娜 《气象科技》2015,43(5):925-931
基于2006—2012年青岛市区雾日数和同一时期市区8个环境监测站SO2、NO2及PM10 3种污染物浓度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市区雾日和空气质量特征,揭示青岛夏季海雾和冬季陆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区年平均雾日55天,海雾日数占总雾日数的58%,6、7月是海雾高发期。青岛市年平均污染日数为30天,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首要污染物为PM10。随着城市化进程,NO2质量浓度呈明显递增趋势,SO2年平均浓度是逐年下降的趋势。雾天气背景下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冬季大雾天气3种污染物浓度均显著高于夏季海雾天气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89.
开展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提高气象观测的质量和效益、改善用户供给、支撑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提升我国在国际气象领域合作和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具有重要意义。引入国际标准质量体系,在分析观测业务现状的基础上,按照PDCA的原则,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各阶段入手,对地市级气象资料观测、传输、数据质量、设备运行的业务流程、考核指标及管理进行优化升级。构建了一套符合ISO 9001标准体系要求的完整地市级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为全国其他地市气象局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本文讨论了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和内涵的变化,介绍了全球主要大海洋生态系的分布,展示目前正在开展的大海洋生态系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特征及其研究计划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