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两大类自相矛盾的环境问题:1.由于不发达而引起的问题(例如:人口增长,人口密度高,无保护措施的水供给系统,无卫生设备的棚户区,营养不良,贫穷,滥伐,过度放牧等),2.经济发展活动而引起的问题(例如:灌溉引起的水灾,城市污水排放,工业排泄物,径流中的化肥与农药残余等)。  相似文献   
33.
34.
本文研究的地区是泰国北部清迈盆地,包括北纬18°至19°,东经98°40′至99°15′范围。  相似文献   
35.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塔然高勒地区直罗组上段、下段的岩性-岩相特征以及参与蚀变作用的流体强度差异,开展了系统的岩心观察、剖面对比,并结合黏土矿物、碳氧同位素和U、Th元素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直罗组上段主要由灰绿色、红色泥岩夹透镜状红色、黄色、灰绿色砂岩组成,北部主要由红色泥岩与灰绿色砂岩构成,南北部下段均由灰白色、灰绿色砂岩或砂砾岩夹薄层泥岩组成。直罗组红色砂岩为原生沉积,灰绿色砂岩为后生改造类型;上段受含氧含铀水和深部还原性流体作用强度较下段变弱,且由北向南作用程度降低,北部还原蚀变岩石与原生岩石共存,南部基本保留原生岩石;下段则受流体改造更为充分,主体为后生蚀变岩石。直罗组不同类型砂体的展布兼受沉积相和后期流体双重作用,但强弱差异性明显,限制了铀矿化产出在直罗组下段砂体中的定位,因此,上、下段应作为不同的成矿体系讨论。  相似文献   
36.
为了准确提取遥感影像上道路交叉口目标,提出一种利用特征语义规则从高分辨率影像上提取道路交叉口的方法。该算法构建交叉口模型时将其视为由同质区域像素集合及区域轮廓边界构成的面对象,提取过程分为两步:1)利用辐射、纹理特征语义匹配提取交叉口候选区域;2)通过几何特征语义匹配筛选候选区域、识别交叉口属性。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对算法正确性及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算法能准确、完整地提取道路交叉口,可为影像道路网构建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37.
EnSRF雷达资料同化对一次强对流天气模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式和具有流依赖背景误差协方差的集合均方根滤波(Ensemble Square Root Filter,简称En SRF)方法,通过同化多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6月23日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比同化试验和观测的组合反射率因子,检验了同化效果。通过计算均方根误差和离散度,进一步定量评估了同化结果。再对比模式变量,综合分析了En SRF雷达资料同化对模式热力、动力、湿度和微物理量等变量的影响。最后对集合平均场进行1 km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En SRF能够同化出与观测类似的对流系统,且减弱了南北部的虚假回波。径向风和反射率因子的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少。En SRF雷达同化能够明显优化模式的初始场,同化试验的回波在垂直方向上范围增加,强度偏弱。在强对流区域,低层的冷池温度最多降低6 K,相对湿度最多增加30%。对流区域的雨水、冰晶和雪的混合比均有明显增加。模拟发现同化试验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对流系统的结构和位置。  相似文献   
38.
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整合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现有土地利用数据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对空间数据的整合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土地利用整合案例,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与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39.
广州SARS流行过程的空间模式与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广州市SARS感染者的家庭住址信息进行空间化处理,得到了不同SARS感染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并用数据模型定量表达了广州市SARS疫区的传播中心及其置信范围,结合SARS接收医院中心点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不同感染人群传播中心的异质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疫情的发展,广州市SARS传播中心具有明显的向SARS接收医院中心点接近的趋势,且变化规律与SARS接收医院中心点的迁移规律大致相同,医院传播对广州市SARS传播过程有重要影响,且经历了由强到弱再到强的变化过程。本文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SARS及其他新型传染病在都市区的空间传播扩散过程,并为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岱崮地貌是一种寒武系碎屑岩之上的平顶灰岩地貌,为中国五大地貌之一,对其研究具有地质学、古地理环境等科学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研究,分析研究了岱崮地貌的特征、成因和演化,得出以下结论:1) 岱崮镇的崮主体呈NW向展布,由崮体和崮基组成。崮体包括崮顶、崮腰和崮底,崮顶为灰岩,崮腰和崮底以碎屑岩为主,崮基为前寒武系岩浆岩或太古宇泰山群;2) 近水平岩层是岱崮地貌发育的基础;3) NNW向、NW向和近EW向断层是岱崮地貌形成的根本因素,NW向和NE 向节理是主控因素,控制了岱崮地貌的走向、密度;4) 岱崮地貌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化,经过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留存的寒武系-中奥陶统、上石炭统-二叠系是岱崮地貌形成的基础,燕山期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162~149.8 Ma)、白垩纪(140~90 Ma)及喜马拉雅早期(65~43 Ma)产生的断层及节理是岱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