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地图学家对虚拟现实的关注大体已有十年,我们在利用VR技术构建一个有进入感的多维信息空间,这是作为空间认知工具的地图在数字时代的自然合理的延伸和扩展。地理虚拟空间不但是一种使用户可以身临其境的新型地图,而且可以把超越现实的规划方案提前实现,即虚拟出来,让用户去体验、去评价、去理解。由于虚拟空间6自由度的可交互性,它首先被用在操作与模拟系统中。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在分布式作战训练、自然环境分析和外科手术方面获得应用。随着硬件设备价格的下落和软件的逐步成熟,虚拟空间已经成为设计者和公众交流的重要工具,广泛用于规划与设计、研究成果交流、商品广告宣传、旅游热点介绍等业务中。  相似文献   
102.
对西天山高压变质带内高压脉的研究表明,高压脉与寄主岩石具总体一致的Pb和Sr同位素组成,高压脉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及87Sr/86Sr(t=340 Ma)分别为17.122~17.431,15.477~15.611,37.432~38.689和0.70529~0.70705;主岩上述比值为17.605~17.834,15.508~15.564,37.080~38.145和0.70522~0.70685.与主岩相比,高压脉具大得多的Pb同位素组成变化.高压脉和主岩Rb/Ba,Ce/Pb,Nb/U和Ta/U比值均介于洋岛玄武岩(OIB)或洋中脊玄武岩(MORB)与陆壳间,显示有陆壳物质混入.西天山古俯冲带深部成脉流体为来自具Ⅰ类富集地幔特征的大洋玄武岩(主岩原岩)进变质脱水与来自俯冲沉积物(包括陆源沉积物)进变质脱水形成的两种流体的混合.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天气学动力学原理及日常天气预报工作的实际经验,对短期时效的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分析,从天气形势、单站要素、物理量资料归纳出不同季节分县分级降水预报模式指标,通过逐步判别,制作分县短期降水预报,采用VB编程,自动生成客观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104.
最近在南天山中段库米什地区发现了蓝片岩,作为蛇绿混杂体的一种基质产出,含有蓝闪石和青铝闪石。它是早古生代末古亚洲洋南缘弧后盆地俯冲闭合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5.
新疆西南天山蓝片岩的变质作用pTDt轨迹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高俊  肖序常 《地质论评》1994,40(6):544-553
西南天山蓝片岩的变质作用pTDt轨迹显示进变质作用为快速升压过程,退变质作用为近等热降压过程。自俯冲杂岩进入俯冲带到形成蓝片岩后抬升出露于造山带,变质作用经历了浊沸石相(415Ma?)→硬柱石-蓝闪片岩相(408Ma?)→蓝闪绿片岩相(345Ma)→0绿片岩相(314Ma)连续渐变演化的过程。蓝片岩中现存主要蓝闪绿片岩相矿物组合并非峰期变质矿物组合。造山运动晚期的大规模韧性推覆作用促成蓝片岩快速抬  相似文献   
106.
换一个视角看地图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数字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地图的品种和学科领域;市场经济为地图的出版提供了新的环境.面对新形势,测绘管理部门和地图工作者应如何看待地图及地图学,在政策、法规上作怎样的调整,在理论上作怎样的探讨,提出若干相关的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7.
高俊  党发宁  李海斌  杨超  任劼 《岩土力学》2019,40(3):971-977
沥青混凝土心墙作为堆石坝的防渗结构,其受力安全备受工程领域的关注,对其进行快速简便地受力变形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以及里兹法求解了置于Winkler弹性地基上三边固支一边自由矩形薄板在水压力作用下的挠曲变形函数,推导了矩形薄板的变形、内力和应力计算公式;建立了矩形薄板与实际沥青混凝土心墙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将矩形薄板的变形、内力和应力映射到实际河谷断面心墙上,从而建立了沥青混凝土心墙简化解析受力分析模型。借助有限元方法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有助于快速预估沥青混凝土心墙受力变形,同时研究思路也拓展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受力变形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总被引:69,自引:3,他引:66  
高俊 《测绘工程》2000,9(3):1-7
可视化是在数字化的背景中产生的,其作用是在人机交互的情况下发挥人脑有形象思维功能。地图本身是可视化的产品,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与方法,这些都自然地会成了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基础。地图学也因可视化方法的提出而获得新的动力。GIS也因可视化的支持而为研究者提供了保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认识工具。  相似文献   
109.
依据钻孔系统稳态测温、静井温度资料与实测热导率数据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地温场分布特征,建立了柴达木盆地热导率柱,新增了17个大地热流数据.柴达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17.1~38.6℃·km-1,平均为28.6±4.6℃·km-1,大地热流介于32.9~70.4mW·m-2,平均55.1±7.9mW·m-2.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地温场存在差异,昆北逆冲带、一里坪坳陷属于"高温区",祁南逆冲带属于"中温区",三湖坳陷、德令哈坳陷及欧龙布鲁克隆起属于"低温区",盆地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受控于地壳深部结构、盆地构造等因素.以现今地温场为基础,采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特征定性分析与径迹长度分布数据定量模拟相结合,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埋藏、抬升剥蚀和热演化史,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对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六期(254.0—199 Ma,177—148.6 Ma,87—62 Ma,41.1—33.6 Ma,9.6—7.1 Ma,2.9—1.8 Ma)构造运动,六期构造事件与研究区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相吻合.其中白垩纪末期(87—62 Ma)的构造事件导致了柴达木盆地东部隆升并遭受剥蚀,欧龙布鲁克隆起形成雏形,柴达木盆地北缘在弱挤压环境下形成坳陷盆地;中新世末的两期构造事件(9.6—7.1 Ma和2.9—1.8 Ma)使柴达木盆地遭受强烈挤压,盆地快速隆升,构造变形强烈,基本形成现今的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110.
位于中国南天山的西天山高压变质带代表了伊犁-中天山与塔里木两个板块间古生代南天山洋的古俯冲混杂岩带.高压变质带内广泛发育高压脉.为探讨古俯冲深部流体来源及运移特点及板块俯冲特征,对高压脉和主岩的全岩及主要的高压变质矿物的氧同位素进行了分析.高压脉的δ18O值变化于+8.28‰与+10.70‰之间,多数在+9.50‰±1范围内.基性变质岩的主岩与高压脉具相似的氧同位素组成,变化于+9.25‰~+10.10‰之间.高压脉和主岩的全岩δ18O值变化不大.高压脉与相邻主岩间、同一高压脉中间与边部间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一般变化不大,对于大多数脉-主岩对,变化小于1‰.与全岩完全不同的是,单矿物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出很大的变化范围,石英、石榴石、绿辉石的δ18O值分别为+11.40‰~+15.20‰,+3.59‰~+11.60‰和+8.30‰~+13.05‰,多硅白云母和蓝闪石δ18O的变化较小,分别为+10.00‰~+11.10‰和+9.26‰~+9.94‰.榴辉质岩石中高压变质矿物间氧同位素分馏广泛不平衡.全岩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俯冲带深部流体主体来自邻近主岩,外来流体对氧同位素贡献有限.单矿物氧同位素广泛不平衡特征可能指示古俯冲带俯冲板片的快速俯冲和折返以及部分外来流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