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建筑遗产的变形监测是遗产可持续保护的重要保障,塔类古建筑是古建筑中的典型,造型突兀高耸,变形包含沉降、倾斜、弯曲及扭转等多种状态,传统监测手段难以满足其监测需求。本文针对某古塔的变形问题,以传统测量方法为参照,采用地面激光雷达和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古塔三维数据,结合古塔监测指标对3种方法流程、特点、数据及结果精度进行对比,通过融合三维模型对古塔病害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古塔的变形状况。通过对比可知:常规测量方法进行古塔变形监测,具有精度高,应用灵活特点,适用于古建筑整体姿态或者典型特征监测;地面激光雷达技术精度高、设站灵活,能够精确分析古塔整体及部分局部的形变,但易受扫描视角的影响;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建立的古塔三维模型具有高精度及真实的色彩,对整体及细节纹理表现好,但是无法获取塔内部狭窄空间的三维数据;融合数据能有效弥补单一数据源的缺陷,实现古塔全面病害分析。数据精度方面,地面激光扫描及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均可达到毫米级精度,传统监测方法在沉降与倾斜监测方面优于前2种方法,在监测全面性方面则前2种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2.
戴科伟  高超  朱继业  钱谊 《地理科学》2007,27(2):237-242
在系统分析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宜兴市为典型区,模拟城市化过程对磷发生量的影响,建立二者间的定量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论是在何种城市化发展速度下,磷的发生总量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目前规划的污水处理水平只能小幅度削减流域内磷的排放量,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太湖水质持续恶化的趋势。在推进太湖流域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更大幅度地削减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3.
高超  查芊郁  阮甜  杨茹 《海洋科学》2019,43(2):97-107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ISI Web of Scienc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海平面上升文献综合探究,得出结论:(1)海平面上升的发文量从1993—2016年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10年后产量大增。(2)发表越久的文献被引次数越高。文献作者数量逐年增多,引用参考文献数量也逐年增加,文献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3)美国主导海平面上升研究。对于发文量较多的国家,该国独立发文量和其与他国合作文献量基本持平;对于发文量较少的国家,大部分文献为与他国合作完成。(4)不同机构之间合作是为常态,机构间合作明显多于国家间的合作。(5)关于海平面上升文献发文量最高的期刊刊登文献数占本研究总文献的近6%;期刊研究领域所属学科种类均与geology和environmental sciencesecology以及physical geography等相关。(6)通过关键词研究发现,除气候变化外,盐沼、风暴潮等是近期海平面上升的研究主流。希望通过对目前已出版文献的梳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引及借鉴的依据,并通过对文献分析法的运用,能够使研究者更有针对性地将该方法运用到相关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24.
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对不同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颖  高超  张勋  许莹  李鹏 《水文》2017,37(3):22-28
基于淮河流域上游地区8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日降水量与温度数据,通过改变降水量和温度建立25种气候情景,利用SWIM水文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径流量进行模拟,分析了淮河上游地区径流量对不同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性,有利于该地区旱涝灾害的及时预警。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上游地区,降水量的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较大,在仅考虑降水量和温度的情况下,径流量对降水量变化的敏感性系数处在1.7012~2.1358范围内,而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弱,三个站点径流量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系数处在-0.0499~0.1547范围内;研究区在研究期内降水量变化对径流量的变化贡献较小,由大坡岭向下游依次为-0.0014,-0.0052,-0.0009,温度变化对径流量的贡献较大,由大坡岭向下游依次为0.0828,0.0152,0.0039,径流量对气候要素的响应不仅由其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性决定,也受到气候要素变化幅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太湖地区丘陵旱地土壤磷的吸持解吸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高超  张桃林 《湖泊科学》2001,13(3):255-260
旱地土壤中流失的磷是地表水体中磷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对比太湖地区丘陵旱地土壤和水稻土对磷的吸持解吸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旱地土壤对磷的固定能力略高于水稻土,但由于旱地土壤的有效磷水平普遍高于水稻土,因而前者磷的吸持饱和度(DPS)要大大高于后者,这就决定了旱地土壤中的磷被淋溶或以溶解态随径流流失的风险和数量也同于水稻土,磷吸持饱和度是土壤磷素水平和土壤固磷能力的综合指标,更能反映土壤固相中的磷进入液相的难易程序,可以作为评价水-土界面磷迁移能力 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6.
The anastomosing river that is present within the First Great Bend of the Yellow River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sand-bedded rivers of this type because it contains gravel-bedded materials.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nastomosing river are similar to those seen in sand-bedded forms, 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channel and interchannel wetlands. Four Landsat images from 1990, 2001, 2013, and 2016 alongside two Google Earth(GE) images from 2011 and 2013 were utilized in this study in tandem with field sampling and observations to select a 12 km main channel length section of the Qihama reach anastomosing river. This section wa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variations in channel planform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ver a 26 year perio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is gravel-bedded anastomosing river has exhibited a high degree of stability overall, and that there has been no obvious channel and wetland bank erosion and deposition. Data also show that over the 26 years of this study, anastomosing belt area increased by 2.43%, while the ratio of land to water area remained almost equal. The number of wetlands has also increased along this river section at a rate as high as 62.16% because of the fragmentation of some small interchannel examples, while the talweg has alternately migrated to either the left or right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at a relatively stable rate. Indeed, as a result of the migration of this line,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turnover in the number of islands within the main channel while bank shift has occurred at a rate of about 5 m/yr. The numerous anastomosing channels within this river section remained very stable over the course of this study, characterized by a mean annual migration rate of just 1 m/yr, while the sediments in bank columnar section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fine sands or silt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clay content. The sediment grain-size distribution curve for this river section contains multiple peaks, distinct from the muddy sediments within bank columnar sections from sand-bedded anastomosing rivers. The dense vegetation within riparian and interchannel wetlands alongside this river reach has also protected anastomosing channels from erosion and maintainedtheir stability, a key feature of this gravel-bedded system.  相似文献   
127.
残差χ2法难以准确检测小幅值突变故障,改进的序贯概率比检测(SPRT)方法通过迭代递推,能够检测到故障,但存在延时且对故障结束不敏感。基于此,本文给出了区分故障大小的方法,针对小幅值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衰减记忆思想的故障容错方法:当改进的SPRT方法检测到故障后,对系统进行隔离重构,用不包含故障信息的数据进行量测更新,利用衰减因数减小包含故障信息的陈旧滤波值的权重,以提高滤波精度,同时构造"伪正常"状态,使该方法能够及时判断故障结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适用于故障多发的情形,能够提高滤波精度,增强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8.
高超  汪丽  陈财  罗纲  孙艳伟 《地理学报》2019,74(8):1590-1604
基于全球潮汐和浪涌再分析数据集,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支持下,提取了中国大陆沿海11个省市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范围,结合人口、经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海平面上升风险暴露度评估模型,评估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风险的人口和经济暴露度。结果表明:① 海平面上升风险可能淹没范围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及苏北沿海、珠三角和环渤海等滨海平原地区,其中可能淹没范围最大的是江苏、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为耕地,约占受影响总面积的65%,其次为建设用地;② 基于2015年人口、经济统计数据,随着海平面上升水位值重现期的变化(10 a一遇至1000 a一遇),海平面上升风险影响的人口和经济总量逐渐增加;对海平面上升风险暴露度而言,广州是暴露度等级最高的城市,高暴露度等级的区域仍集中于长三角及苏北沿海、珠三角、环渤海地区;③ 基于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预估的人口和经济统计数据,随着海平面上升水位值重现期的变化,2025年和2100年受影响的人口、经济总量在不同路径下均呈增长趋势,常规发展路径下受影响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最大,局部或不一致发展路径和不均衡发展路径下受影响的人口、经济低于其他3种路径;从重现期角度看,10 a一遇至1000 a一遇海平面上升风险的人口、经济暴露度向高暴露度等级转移;对比2025和2100年两时段的人口、经济暴露度,2100年的暴露度等级整体低于2025年。  相似文献   
129.
随着社会对遥感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遥感学概论课程在高等院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原来陈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已无法适应现代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鉴于此,本文以唐山师范学院为例,结合多年遥感课程教学经验,在分析该校遥感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方面对遥感课程改革进行探讨,构建了唐山师范学院遥感课程的内容体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了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遥感课堂理论教学以及将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运用于实践教学的遥感教学新思路,在遥感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0.
高超基 《探矿工程》2012,39(Z2):39-42
总结了福建省地矿局钻探事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福建省地矿局地质钻探恢复与创新的主要举措和成效,探讨了进一步提升深孔钻探水平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