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白岗岩型铀矿床:构造和岩浆作用耦合的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罗辛矿床为代表的白岗岩型铀矿是纳米比亚主要的铀矿床类型。白岗岩型铀矿集中产出在元古界达玛拉造山带中,含矿白岗岩是造山期后岩浆作用的产物。白岗岩易于侵入Nosib群罗辛组和可汗组地层中,但对地层没有绝对选择性,在整个Nosib群中都有发现矿化的可能。根据野外特征可将白岗岩分为6种,其中D型、E型是主要的含矿白岗岩,白岗岩具有成矿专属性。区域千岁兰(Welwitschia)断裂控制了白岗岩浆的侵位,其次级断裂以及片理、片麻理构造等为岩浆就位提供了有利张性空间。穹窿的转折部位是有利的成矿位置。构造和岩浆岩是重要的控矿因素,成矿是构造和岩浆作用耦合的结果,是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  相似文献   
122.
利用地震数据来描述地层岩性特性,从而解决地下的岩性划分问题,是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发展的目标。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常规岩性反演得到的波阻抗等数据体,仅能间接地反映目标区域的岩性分布情况。多参数反演技术利用地震数据的解释层位为控制手段,以测井曲线为出发点进行外推内插,并通过主组分分析形成初始地质模型,然后进行模型估算,最终得到波阻抗、伽马、电阻率等多参数数据体。利用阈值自动分层方法,依据物性与岩性的相关性,确定单个或多个参数的阈值对多参数体进行岩性转换。渭北平原某煤田的三维地震多参数数据体岩性转换实例表明,多参数岩性反演和基于阈值的岩性转换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反演后的界面形态对应较好,单井岩性与转换后的岩性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3.
选择西安临潼-长安断裂带上韩峪乡范家村剖面的一个典型崩积楔样品进行测试.用3种不同的释光测试方法测出了9个不同的年龄数据.根据地层信息和矿物的释光生长曲线确定只有采用混合矿物简单多片再生法、纯石英矿物简单多片再生法以及纯石英矿物单片再生法的光释光测年法所得结果更接近于崩积楔的真实年龄.这些断层崩积楔年龄接近于围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4.
段毅君  高阳  张寿庭 《江苏地质》2013,37(3):424-428
豫西卢氏地区钼矿找矿工作相对滞后,对其隐伏中酸性岩体进行探测与评价成为找矿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采用高精度磁法、EH4电导率连续成像技术及原生晕地球化学等方法,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确定了隐伏中酸性岩体的存在,并认为其外接触带存在钼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5.
高阳  王晓锋  熊巨华  吴浩  李鑫  蔡顺  张中浩 《地理研究》2023,(10):2817-2826
近几十年来,因气候变化异常而引发的一系列灾害事件已被世界各地的器测及实验记录所证实。深入探究不同时空尺度气候变化的特征与机理是建立气候变化与各类灾害事件耦合关系的前提。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不同自然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机理,因此探究气候变化及各类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互相耦合机制,是地理科学学科视角下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科学学科2010—2021年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地区科学基金的申请和资助项目为研究对象,剖析学科领域内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资助现状,归纳并展望地理科学学科视角下气候变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来,地理科学学科领域内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量均逐年增长,显示出该学科方向人才储备规模不断扩大;面上项目的申请与资助量较为稳定;地区科学基金的申请量亦呈增加趋势,但资助量波动较大。依托单位中,中国科学院下属的6家研究院(所)是地理科学学科中气候变化相关研究的主要科研单位。目前,地理科学学科领域内的气候变化研究存在研究队伍区域分布不均、研究手段及内容相对单一、机理和...  相似文献   
126.
根据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4—2019 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季节的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夏季是该地区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春季次之。但是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月份却位于春季(5 月),此时也是近些年臭氧污染上升趋势最明显的季节。利用 WRF-CMAQ模式探究了天然源对臭氧污染的贡献。天然源贡献最多的 3 个月都位于夏季,臭氧日最大8 h 滑动平均(maximum daily 8-hour average ozone,MDA8)夏季平均浓度为8. 0 ppb,其中 7 月 MDA8 臭氧月平均浓度最高,为10. 4 ppb。在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天然源贡献的臭氧可占生成总臭氧的20%。春季和秋季天然源贡献的 MDA8 臭氧平均浓度约为 3. 0 ppb,冬季天然源的影响最小。 结合2021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暖季峰值标准,此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研究需从现在重点关注夏季臭氧污染扩展至多个季节。同时,在未来人为源减排的背景下,天然源对臭氧的影响可能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27.
在分析管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建库和数据管理功能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矿产资源管理的效率,对矿产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8.
为揭示银川平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尺度效应及水汽来源,采用后向轨迹模型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水汽来源及潜在蒸发源区.结果表明:(1)银川平原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半年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38.6‰±51.6‰和-4.5‰±5.2‰)明显偏...  相似文献   
129.
穿透曲线反演管壁溶质通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口穿透曲线提供了一个便捷有效的方法来研究岩溶含水层中污染物的运移。在旱季,滞留在石灰岩中的污染物通 过岩壁释放入管道,与管道水相混合并运输到下游泉口,因此,泉口穿透曲线能够反演出污染物释放时的管壁溶质通量。 笔者利用一个基于运移稀释模型的解析解,由40条实验室测量的穿透曲线来反演出相应的管壁溶质通量。结果表明,其基 本形状与穿透曲线相似,管壁透水的非均匀性在穿透曲线上明显表现出来,而在管壁溶质通量上表现为强振荡。因此,管 壁溶质通量比泉口穿透曲线对管壁透水的非均匀性有更高的分辨率。该通量是一个连接泉口穿透曲线和污染物在岩石中早 期分布的中间量,本文提供了一种研究管壁污染物释放过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0.
杜岩  谢谟文  蒋宇静  李博  高阳  刘秋强 《岩土力学》2016,37(10):3035-3040
危岩体在经历地震和强降雨之后其抗滑力下降,从而导致重力作用失稳,是一种常见的破坏形式。危岩块体的失稳破坏取决于岩体结构面的状况,随着结构面的张开及黏结程度下降,危岩块体会发生失稳而崩塌,基于常规位移监测方法难以达到危岩块体监测预警的目的。而固有振动频率可以有效反映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而可以对其安全性做出预判。基于模型试验,在保持下滑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固有振动频率来对滑坡内部的黏结力和摩擦力等力学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实际静摩擦力是否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的方法来科学判识岩体的稳定情况。试验结果得出:计算的摩擦力可以有效分析岩体的安全性,并证明固有振动频率在降低至6 Hz以下,岩体开始趋于破坏。同时,得出由于摩擦力破坏后期占据抗滑力的比重逐渐升高,最高达到抗滑力的80%,从而造成破坏末期摩擦力不降反升的情况。基于固有振动频率的监测,可对岩体的损伤做出定量判断,也可评估岩体静摩擦力指标,从而实现扰动后岩体的安全评价。这种基于振动模态的岩体安全监测与损伤评价新的技术思路,将在实际工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