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测绘学   189篇
大气科学   394篇
地球物理   387篇
地质学   1237篇
海洋学   311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991.
对1979—2012年冬季气温应用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并利用北极海冰密集度(Sea Ice Concentration,SIC)和欧亚大陆雪盖(SNow Cover,SNC)观测数据,计算出秋季SIC和SNC对气温变化有显著影响的区域,建立SIC和SNC指数。基于交叉验证方法构建冰雪指数和我国气温的预测模型,定量评估冰雪因子对冬季气温的预测技能。结果表明,在预报技巧范围和评分上,9月SIC和11月SNC指数的综合预报效果优于单个指数的预报效果,高预报技巧区主要位于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该区域平均距平相关系数为0.58,并且优于气候态后报高达18.7%,表明在季节预报系统中考虑冰冻圈的异常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2.
淮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受构造作用显著,其岩溶区有着北方岩溶的典型特征,又具其自身的特点。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断层及节理与岩溶特征观测,断层和节理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构造对淮南地区岩溶发育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板块边缘较大规模的逆冲断层上盘在平面上控制岩溶点发育的位置;研究区NE和NW向分布在山谷间的张性断裂,其地势低洼且导水性质较好,往往成为地下水的排泄点,岩溶在其两侧发育;研究区节理的走向、倾角、充填物以及密集程度对岩溶发育点的平面形态、垂向形态以及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的控制有着其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3.
弧形构造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弧形构造是造山带中一种常见的构造样式,弧形构造带的形成过程对于揭示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弧形构造在平面上通常表现为平行型、汇聚型、发散型、截切型和混杂型5种类型。依据弧形构造带运动史和是否弯曲旋转,弧形构造带可分为原始弧、渐进弧与次级弧3类运动学模型。弧形构造带的形成主要与边缘地形、刚性块体阻挡、地层厚度与拆离层滑脱程度差异、走滑断层等地质条件,运动学特征,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塔里木克拉通北部沙雅隆起桥古2井(QG2)基底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847±19Ma,为古元古代晚期。岩石SiO_2=66.32%~76.39%,Na_2O+K_2O=7.13%~8.93%,Al2O3=11.21%~13.46%,FeO~T/Mg O=12.1~19.2,TiO_2=0.29%~0.57%,A/CNK=0.89~0.99,为高硅、富碱、富铁、低钙镁、贫钛的准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REE=64.4×10~(-6)~212.7×10~(-6)),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_N=10.2~13.8,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δEu值为0.67~1.03,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Sr、P、Ti、Ta、Nb等元素。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56~959℃之间,Ga/Al比值高,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具有低Y、Yb、∑HREE、(La/Yb)N和Mg~#值及较高的Nb/Ta、Zr/Sm比值,推测岩浆源区为含有石榴石、斜长石、金红石、辉石等的麻粒岩相,岩浆的形成可能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QG2井A型花岗岩可能代表了塔里木克拉通北部古元古代晚期(约1850Ma)造山期地壳增厚事件的结束,指示了区域构造环境从挤压体制开始转为造山后陆内伸展体制。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嫦娥二号立体影像的全月高精度地形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针对嫦娥二号高分辨率立体影像的全月处理方法,采用5个激光反射器的月面位置作为绝对控制点,制作了一个新的全月地形产品(CE2TMap2015),包括7 m、20 m和50 m 3种不同分辨率类型的数据,实现了全月球范围内的无缝镶嵌和高精度绝对定位,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DOM)均实现了全月球覆盖。在评估CE2TMap2015地形数据产品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度的基础上,与SLDEM2013、GLD100和LOLA DEM等全月地形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CE2TMap2015地形数据产品在空间分辨率、全月覆盖率、数据连续性、绝对定位精度和地貌结构细节表达等方面与其他全月地形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广泛用于月球科学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96.
郝俊峰  高征西  闵慧 《西部资源》2015,(2):86-88,91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以石墨、电气石、萤石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且矿石品级好、质量高,潜在开发利用价值极高。但是国内长期以来在非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与经营管理方面相对粗放,产品低端,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低,开采消耗量大,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经济转化效益不高,优势无法较好的释放。特别是对非金属矿的潜在优势估计不足,节约利用与有效保护方面重视不够,一直存在"低出高进、外国以购代采"的现象。笔者试图通过乌兰察布市较具代表性的几类非金属矿产的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当地的潜在资源优势等分析,提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潜在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对策:一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清醒地认识到非金属矿的潜在优势,有必要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进行限制性开采和必要的储备与保护;二是针对非金属矿山的资源整合,应以产业链的延伸和新兴矿物利用技术为准入门槛和发展方向,促进矿山的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三是发挥政府的职能,借鉴我国近年在稀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模式,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有必要成立潜在优势非金属矿物开发利用的专门技术研究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997.
<正>资源环境形势近30年压缩式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资源约束趋紧。我国主要矿产资源需求刚性增长。尤其是近15年来,我国矿产资源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消费超过历史总和的2倍,铁、铜、铝等大宗矿产的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近年来一直维持在50%以上。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铁矿石、氧化铝、铜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我国"走出去"起步晚,  相似文献   
998.
余石山铌钽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大型矿床,位于阿尔金造山带之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祁连造山带、欧龙布鲁克微陆块的结合部位。对矿区进行成矿背景研究时发现,矿区赋矿地层主要为长城系熬油沟组,岩性组合为变质火山岩及大理岩,穿插有霓辉正长岩体,其中发育细粒烧绿石与霓辉石等富铌钽矿物。并对霓辉正长岩进行锆石LA-ICP-MS年代学测定,结果表明霓辉石正长岩成岩年龄为(776.8±2.5)Ma,成矿与成岩年龄相近或稍晚,表明该霓辉正长岩和铌钽矿床可能形成于南华纪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所产生的大陆边缘裂谷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99.
利用EH4电磁成像系统在莱州湾地区探测了海水入侵界限,结果表明,EH4电磁成像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不仅能反映地下咸淡水水体层位垂向的厚度变化、横向上延伸情况,建立各层位的相互关系,还可以反映层位的埋深及起伏形态,而且根据该断面图勾划出来的咸淡水分界线与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这种方法在该地区有效而可行。EH4电磁成像系统对探测海水入侵具有简单,快速等特点,应用前景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中心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和土地利用、地貌形态等自然因素在地域上的向外推进与扩散。在遥感影像和统计年鉴等资料的支持下,以烟台市为例,探讨了城市空间扩展的过程与动力机制。烟台市在建国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城市空间扩展缓慢,1985年城市化开始加速,进入21世纪后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其城市空间扩展机制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国家政策与城市规划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