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0年   2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利用太阳及大行星的观测来决定星表系统的经典方法,已不能适合于现代星表及基本系统所提出的要求了。日间的及具有圆盤形的天体的观测,伴随着特殊的系统误差,这些误差,都将引入观测的结果,星表中去。小行星具有和恒星一样的外形,可以如恒星一样的来观测它,是决定星表系统差最适宜的天体。  相似文献   
452.
453.
吉林省桦甸市王家店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54.
该文对1981—2017年北京地区1010个高精度冰雹灾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从年代际变化看,1981—1990年平均降雹日数为10 d,1991—2000年和2001—2010年年平均降雹日数均有所减少(5.67 d和4.33 d),而从2011年起,年平均降雹日数急剧增加到21 d。1981—1995年年平均最大冰雹直径总体呈增加趋势,2002年开始总体较小。从年变化看,冰雹日数的年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即初夏峰型,4月起降雹日数逐渐增加并在6月达到峰值,其后缓慢下降。从空间分布看,北京地区的降雹分布十分广泛,但高频次降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部延庆区,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两次降雹,此外降雹高值区还出现在城区的海淀区。2010年后,降雹范围明显增大,同时降雹分布也由相对集中变为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455.
使用江西省82站1959—2016年6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的关系,并运用大尺度局地涡度倾向变化方程诊断了年际、年代际变化引起的局地涡度倾向异常对江西6月降水的贡献,解释了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年际关系发生年代际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与江西6月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且两者的年际关系存在年代际变化:(1)二者关系在196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发生了两次转变,1969年前为显著正相关,1969—1989年相关性不明显,1990年后又转变为显著正相关。(2)江西6月降水偏多年,500 hPa上东亚地区从中高纬到低纬为“+ - +”距平符号分布,江西区域异常正涡度,低层南北风距平在江西上空交汇;降水偏少年环流异常则相反。(3)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可引起东亚环流异常,使江西区域涡度正异常;但其影响与背景场的变化有关。动力诊断表明,1969—1989年南印度洋大气垂直环流年际异常对江西局地涡度为正贡献,但年代际异常为负贡献,削弱了年际异常的作用;1990—2016年阶段年际异常为正贡献,同时年代际异常也为正贡献,加强了年际异常的作用,使得其与江西6月降水的正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456.
地面温度日较差(DTR)作为重要天气和气候指标,反映昼夜温差极值,比平均气温对地表辐射收支的变化更敏感,对环境变化和气候异常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沙尘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是影响岩石圈-大气-海洋系统的重要因子,但目前的研究较少涉及沙尘气溶胶对DTR的影响机制。基于WRF-Chem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coupled with Chemistry)揭示2002—2005年沙尘气溶胶气候效应对东亚地面温度日较差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可以很好体现东亚气象场和沙尘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沙尘气候效应导致东亚大陆大部分地区DTR减小,沙尘直接辐射效应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白天,沙尘直接辐射强迫加热大气、冷却地表,减小地面总净辐射而降低日最高温度,导致DTR减小。在中国青藏高原和东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间接效应占主导地位,导致青藏高原地区积雪覆盖减少,东北地区云水含量减小,间接导致DTR增大。  相似文献   
457.
文慧  泓艳  雅宁 《山西地质》2014,(4):30-3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师者也沾染了些许艺术气息。置身于《中国国画创作研究院.水墨视界作品展》的书画活动现场,自己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这里深邃、辽远、无边无际,畅游在这样无限的时空中感受书画世界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58.
地热资源是一种与石油天然气共存于沉积盆地且可再生的高清洁能源,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关注地下温度场的变化,岩石的导热系数和比热是影响地下温度场变化的重要因素。华北油区潜山油藏岩石成分以石英和白云石为主,二者的含量在95%以上,其含量及变化是影响岩石热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其中石英含量对岩石导热系数影响较大。根据测定结果,岩石导热系数变化区间为2.0 W/(m·℃-1)~3.9 W/(m·℃-1),比热变化区间为0.8J/(g·℃-1)~1.0J/(g·℃-1)。另外,针对潜山油藏岩石的特点,重点开展了温度、压力、孔隙度等对岩石热物性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并联电阻等热理论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华北油区潜山油藏的热物性计算模型,为地热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9.
简要介绍了得荣地区顺达贡铜矿的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初步总结了研究区火山岩型铜矿成矿地质条件,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及矿石矿物组合,探索本地区研究区系火山岩型铜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60.
在基于移动 AUV(自主水下机器人)平台的水下机动目标探测场景中,由于拖曳能力和探测孔径的限制,目标噪声极易淹没在本体噪声中。而且,本体噪声与目标噪声具有非常相似的频谱特性和倍频关系,进一步加重了目标噪声分析的难度。为降低本体噪声的影响、提高目标噪声的信噪比,开展了基于 U-Net 深度网络的水下混合噪声信号分离算法研究。通过仿真模型测试了算法在不同转速差、桨叶数差以及目标噪声信噪比条件下去除本体噪声的性能。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在目标信号信噪比不低于–10 dB 的条件下,算法可以对本体噪声进行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