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北京时间),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了M6.0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用时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并开展余震监测和统计。同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联合各有关单位,对台网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出10类19种数据产品。产品结果显示:四川长宁M6.0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Ⅶ度,为一次逆冲型为主的事件,余震呈NWW向展布。据主震和余震分布方向,由区域地震构造图可初步推测,发震断层为NW向隐伏断层。  相似文献   
32.
为实现地震自动速报信息的汇集和共享,国家测震台网开发了地震自动速报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该系统利用简易信息聚合(RSS)技术实现了全球地震自动速报信息的汇集,速报过程、地震参数综合展示及地震速报信息的共享与发布。可利用这些数据开展进一步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地震自动速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33.
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11.3秒(北京时间)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7.4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震后立即启动余震监测和统计工作,于震后9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联合多家单位,共产出9类14种数据产品。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位于甘德南缘断裂带和玛多甘德地震带之间,推测极震区的烈度达到Ⅸ度;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一次走滑型事件,余震在震中两侧均有分布,总体呈NW-SE走向;震源破裂过程的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持续时间约为45s,主要能量在震后30s释放,地震的破裂方式为双侧破裂,最大滑移量达4.5m,地壳浅层滑动位移量较大,推测可能存在地表破裂。  相似文献   
34.
2000年以来我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建成了由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火山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组成的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本文介绍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的仪器配置情况和各种仪器的主要参数,并结合我国数字地震台网中使用的地震观测系统,阐述了仪器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5.
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文中对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EQIM)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该系统实现省级测震台网与国家测震台网之间的地震速报信息的快速通报、汇集与共享服务,进而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以得到更为精确、合理的结果,为防震减灾特别是大震应急服务。其主要功能有地震速报数据的采集输入,发送手机短信,IP数据传输,数据接收存储,数据库查询管理,系统配置管理,WEB服务,地震报警,地震定位和地震分布的图形化展示等。  相似文献   
36.
从震级的最早定义近震震级ML出发,表述了各种常用震级的不同含义,说明了不同震级的使用范围.另外,针对不同震级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对震级的量纲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阐明震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首都圈32个卫星台站的概况和数据传输的实现方法,阐述了数据采集器参数设定的有关问题,同时给出了不同类型地震仪测震观测技术指标。从原理上探讨了地震仪观测灵敏度和传递函数的测定方法,并对32个卫星传输台站传递函数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介绍了2019年4月7日北京海淀M2.9及4月14日北京怀柔M3.0地震的基本参数速报情况,并利用区域台网波形数据,采用全波形反演方法ISOLA获得了这两次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反演结果显示:M2.9地震的节面Ⅰ走向29°,倾角70°,滑动角?149°,节面Ⅱ走向288°,倾角61°,滑动角?22°;矩心深度14 km,矩震级MW=3.4。M3.0地震的节面Ⅰ走向93°,倾角84°,滑动角?30°,节面Ⅱ走向186°,倾角60°,滑动角173°;矩心深度16 km,矩震级MW=3.4。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均为走滑型为主的地震,其与震源区域附近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解具有相同性质。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现在的大震速报电话传输系统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结合当今的流行文件传输方式FTP技术,对台站速报数据的传输进行了改进,充分考虑到台站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多样性,提供多种数据转换接口,并且所有这些工作都封装在程序包中进行,无须人为干涉,提高了速报速度,同时考虑到地震无法定位时需手工输入等情况,设计了手工输入模块,努力使速报数据能准确快速获得传输。最后对整个系统运行的效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析,认为该系统是国家数字化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各台卫星实时传输的地震信号进行处理后速报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