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地区Mildred泥炭柱的35个泥炭样品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含量分布特征;采用特征比值和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解析PAHs的源。研究结果表明,泥炭样品中的PAHs以菲系列、二苯并噻吩系列、4环PAHs(荧蒽、芘、?)为主,萘系列及5环及以上PAHs含量偏低而难以被检测出来;泥炭柱中的PAHs含量为0.7~12.0μg/g,且随着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少,其最大值出现在近地表处;泥炭柱中的PAHs主要是周边油砂工业活动排放造成,属于异地石油源,少部分PAHs源于化石燃料和木材燃烧,大气中的PAHs迁移和沉降是泥炭柱中的PAHs的主要输入途径;Mildred泥炭地中石油源的PAHs贡献率最大,所占比例为76.3%,化石燃料燃烧和树木燃烧排放的PAHs所占比例分别为12.9%和10.8%。  相似文献   
42.
生物标志化合物、早期生命和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早期生命和古环境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前寒武纪生命演化和环境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前寒武系地层中检测到的主要生物标志化合物为:烷烃(包括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烷基环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烃、萜烷(包括三环萜、藿烷、2α-甲基藿烷和3β-甲基藿烷、重排藿烷、新藿烷、降新藿烷)、甾烷(包括C26-C30甾烷、4-甲基甾烷、甲藻甾烷、2-甲基甾烷和3-甲基甾烷、重排甾烷)、类胡萝卜素等。由于不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生物前驱物赋存于不同环境之中,并与环境协同演化,分析地层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不仅可得到其前驱物组成信息,还可以获取古环境判断的重要标志。从已知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可以发现,在2.7Ga以前就存在生氧光合作用的蓝藻或蓝菌,真核生物可能已经存在,但在古、中元古代,海洋仍以缺氧环境为主,而生物仍以原核生物占优势。新太古代蓝藻或蓝菌的出现虽促进了大气圈的氧化,但海洋氧化的滞后明显制约了真核生物的发展,导致在2.78~0.6Ga长达20多亿年的时间里,生物演化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