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亚洲的全球变化问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本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变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然后分析引起亚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亚洲季风的变化和人类的作用;然后主要依据全球气候模式(GCM)的结果评估全球增暖条件下亚洲未来20~50年的变化。最后讨论了GCM模式在区域尺度模拟和评估上的不确定性,提出应将研究亚洲季风系统中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亚洲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这两个科学问题,列入亚洲地区IGBP的研究,并和全球变化的三大国际科学计划IGBP、WCRP和HDP中的一系列核心计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32.
王小娟  何鑫星  黄燕 《测绘》2021,(2):74-78
本文分析了农村宅基地与集体建设用地房屋确权颁证项目不动产测绘成果的特点,对该类数据成果的检查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利用AutoCADVBA、ExcelVBA编程进行数据采集整理、数据汇总统计的方法.本文提出的编程方法简单、高效,并且只依赖AutoCAD与Excel应用程序,无需其他应用程序的安装调试.  相似文献   
33.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在形成后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与右江盆地构成了独特的源-汇沉积体系,相关的碎屑沉积记录是重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晚期火山序列、揭示大火成岩省岩浆演化的关键。本文对黔西南地区右江盆地北缘下三叠统下部飞仙关组开展了详细的沉积物源研究。飞仙关组泥岩由长石、石英和黏矿物等组成,具有低SiO2、高TiO2含量和低Al2O3/TiO2值的特征,具Eu的弱负异常,微弱的Nb、Ta负异常。基于Al2O3/TiO2和La/Sm物源图解分析,研究样品的主要物源由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高-Ti玄武岩和少量酸性火山岩构成,这与右江盆地晚二叠世的碎屑沉积物源组成一致。碎屑锆石具有~260 Ma的年龄峰值,对应锆石具有较低的Th/Nb和较高的Nb/Hf值,均支持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作为主要的沉积物源区,而同时存在的>400 Ma的碎屑锆石则对应于峨眉山玄武质岩浆上升时所捕获的华南地壳物质。与上二叠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和锆石...  相似文献   
34.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是1种新型的波能发电装置,本文对其几何形状及尺寸进行了初始设计。通过对装置越浪性能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装置越浪量与入射波要素的变化关系,得到了不同干舷高度在各入射波要素下装置的波能俘获能力。  相似文献   
35.
近几十年来,随着对长江河道的整治及崩岸的治理,长江安徽段河势趋于稳定,岸崩有所遏制,但与之相伴的河道淤积却有扩展之势.为了解长江安徽段泥沙淤积现状,利用1987~2001年秋季(9~11月)ETM数据,结合该地区1980年以来TM图像与航片资料,对长江河道、沙洲及其湖泊湿地围垦现状进行解译分析,为长江水患防治及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6.
利用1955~1998年获取的航空照片和1973~2001年获取的MSS、TM、ETM多时相卫星遥感资料,调查分析巢湖泥沙淤积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应用不同时期遥感图像的解译结果,阐述了巢湖淤积现状、泥沙淤积来源及巢湖泥沙淤积厚度分区.利用不同时期成像的遥感资料对比,分析巢湖演变趋势并提出巢湖恢复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7.
利用陆地卫星TM/ETM遥感图像,调查了长江流域主要地貌类型,对流域地貌结构、分布及成因作了较系统的分析,结合地貌遥感形迹对地貌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8.
采用二维潮流数值模拟方法,对拟建的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t原油码头工程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预演工程实施后码头前沿、港池回旋水域及附近海区的流场变化,并对泥沙输移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39.
为完善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物种信息,研究报道了采集于海南省陵水县裸胸鳝属鱼类新记录种——奥迪萨裸胸鳝(Gymnothorax odishi)。该物种仅于2018年在东印度孟加拉湾首次发现, 目前世界其他海域均无记录。针对采集的奥迪萨裸胸鳝进行详细的外部形态特征分析, 并从分子水平对该裸胸鳝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 奥迪萨裸胸鳝主要特征为体型粗壮, 体棕褐色, 吻端至鳃孔区域分布橘黄色斑点, 眼睛后缘存在黑色斑块, 鳃孔边缘黑色, 身体无其他条带或斑纹; 上颌齿、中央齿均单行, 下颌齿两行, 椎骨式为4-52-135。线粒体基因组方面, 奥迪萨裸胸鳝线粒体全长为16 580 bp, 由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组成, 基因组结构特征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构建的海鳝科鱼类分子系统进化树上, 奥迪萨裸胸鳝与匀斑裸胸鳝(Gymnothorax reevesii)、淡网纹裸胸鳝(Gymnothorax pseudothyrsoideus)、疏条纹裸胸鳝(Gymnothorax reticularis)及小裸胸鳝(Gymnothorax minor)聚在一起; 基于COI基因构建的裸胸鳝属鱼类分子系统进化树, 奥迪萨裸胸鳝与匀斑裸胸鳝、淡网纹裸胸鳝、肝色裸胸鳝(Gymnothorax hepaticus)及黄纹裸胸鳝(Gymnothorax monochrous)等聚为一支。遗传距离方面, 奥迪萨裸胸鳝与目前世界上其他裸胸鳝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82~0.263,均大于最小物种鉴定遗传距离0.020,揭示奥迪萨裸胸鳝在形态与分子水平均为区别于其他裸胸鳝的独立物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域也有奥迪萨裸胸鳝分布, 为新记录种, 为我国裸胸鳝属鱼类的系统分类及物种名录更新提供分类基础。  相似文献   
40.
湖北省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湖泊分布区,由于河(江)湖关系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湖泊数量和湖泊面积变化都较大。本文利用时相为1975、2000、2007、2017年的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技术,调查研究了湖北省湖泊现状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7年,湖北省域大、小天然湖泊共计808个(其中大于100km2的湖泊有4个),湖泊总面积(平水位)2776.96km2,湖泊面积总量大,数量多,但空间分布极度不匀;1975-2017年的40余年间,湖泊总面积共减少了129.88km2,年平均减少量为3.09km2;湖泊变化阶段性特征突出,前30余年湖泊面积消减,数量减少,后10年面积增加,数量增加,反映出近10年来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总体趋于良性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