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镇海湾航道是广东台山市重要的水上进出口通道,现阶段已不能满足通航需求。开发镇海湾航道对减轻珠三角航道压力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合理的航道选线是航道成功开发与维护的关键。本文采用DELFT 3D二维波流耦合模型对镇海湾3条备选航道进行比选,并对工程前、后镇海湾水动力以及海底冲淤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现状条件下,寨门口段的泥沙为向海输运,而在那扶河内泥沙以向陆输运为主;镇海湾内漭州岛北侧,泥沙以向陆输运为主,而在漭州岛西侧,泥沙输运以向海为主。航道开挖后,那扶河内的泥沙回淤量较小,海底以冲刷为主。而在镇海湾内,各个方案的航道在开挖后均出现明显的淤积。位于漭洲岛西侧的西线方案为可能最佳方案,拟选航线与水流顺直,回淤量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32.
南渡江三角洲北岸的海岸演变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龚文平  王宝灿 《海洋学报》1998,20(3):140-148
南渡江三角洲位处琼州海峡南岸中部,自冰后期海侵以来,南渡江河口位置不断向海凸出,三角洲经历了由河流作用为主到波浪作用为主、从东部到西部演变的过程,目前三角洲东部废弃,西部向海口湾东部淤进[1].现今南渡江在新埠村南开始分汉,分流河道有干流、横沟河和海甸溪,分流河道间的沙洲分别为新埠岛和海甸岛(见图1).  相似文献   
33.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泥沙纵向运移与岸滩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渡三角洲沿岸在盛行NNE向波浪等动力条件的作用下,泥沙产生纵向运移,岸滩遭受侵蚀或堆积,岸滩演变剧烈。本文利用基于网格的波注折射绕射模型,分析南渡江三角洲海岸波浪动力过程、破波带波能与辐射应力分布及其引起的沿岸泥沙纵向运称。浴海岸动力学地貌的角度,通过三角洲沿岸波浪动力特征、泥沙运动的分析,探讨沙质岸滩的动态与地貌演变。  相似文献   
34.
荷兰的海岸线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5.
研究环流和沉积物输运对北部湾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十分重要。本文使用区域海洋模型(ROMS),研究了北部湾海域的季节环流、沉积物输运以及长期的地形演变过程。展示了湾内冬季和夏季都存在逆时针环流,冬季的风生环流比夏季强的特征。悬沙浓度较大值主要分布在琼州海峡、海南岛西侧海域,以及越南沿岸、雷州半岛沿岸等近岸地区。沉积物在琼州海峡附近表现为在冬季由东向西输运,夏季则相反;在琼州海峡西口处,沉积物全年以西向输运为主。结果显示,北部湾内沉积物输运主要由潮流引起的再悬浮控制。侵蚀和淤积的分布模式为:(1)湾内大部分区域侵蚀淤积不明显,(2)琼州海峡两侧口门附近淤积比较明显,(3)琼州海峡内深槽侵蚀严重,(4)海南岛西侧海域存在侵蚀和淤积交替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36.
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西洋水道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西洋水道是江苏岸外海底沙脊群内一条涨落潮流速大、宽深直的潮流通道。本文在野外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水文泥沙特征,利用GIS方法分析了其近30多年来的地形演变特征。得出的结论认为,西洋水道从60年代到90年代不断冲宽刷深,目前基本上处于冲淤动态平衡状态或微冲状态,是一条稳定的潮流通道。  相似文献   
37.
滑坡预测预报是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当前的研究框架专注于滑坡的变形行为特征与外动力因素, 面临着普适性不强与预报精准度不高的双重瓶颈问题。基于目前研究现状, 系统梳理了滑带流变力学行为与强度弱化效应的内涵, 阐述了滑坡渐进破坏演化机制, 总结了滑坡预测预报模型所包含的类型, 并介绍了其中的典型模型, 指出当前研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滑坡演化物理力学模型尚需扩展; ②预测预报模型未能充分结合滑坡演化过程和物理力学模型; ③物理力学模型预测与多场监测数据间的兼容性问题未能实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 阐述了基于物理力学过程的滑坡预测预报所面临的挑战, 并立足多学科融合与交叉, 提出了开展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的新思路。新思路要求从滑坡滑带介质特性与流变力学行为出发, 建立滑坡演化过程物理力学模型, 紧密结合实时多场监测数据, 建立滑坡数值预报模式, 实现滑坡物理力学过程实时动态更新, 以期实现理论与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38.
清澜潮汐汊道为海南岛东部一个典型的泻湖-潮汐汊道-沙坝系统,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成为开发的重点区域。近几年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口门西侧的围填工程,航道的疏浚和八门湾泻湖内的围塘工程。采用SELFE模型,结合观测资料,研究了不同人类活动对潮汐汊道的潮波、潮通量与涨落潮历时、河口重力环流、盐水入侵和河口羽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人类活动其对动力的影响不同,口门西侧围填工程减小了潮汐汊道的潮差,对潮通量和盐水入侵影响很小;航道疏浚则加大了潮差和潮通量,加强了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泻湖内围塘工程使潮差有所增大,但减小了潮通量,对盐水入侵的影响不显著。口门西侧围填工程改变了河口羽流的路径,而航道疏浚则使河口羽流更加向海扩散。  相似文献   
39.
海南博鳌海域的沉积物输运趋势与沉积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与2009年分别在博鳌海域进行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取样,通过粒度分析和计算获取沉积物粒度参数,借助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估算沉积速率.结果表明,与2001年相比,目前万泉河口、沙美内海有细化趋势(由粗砂变为细砂),玉带滩北部沉积物变粗,而玉带滩南部变化不大.此外,目前沙美内海北部沉积物输运趋势和2001年正好相反,南部则基本一致.万泉河口北侧沙嘴由淤积变为侵蚀,与实地调查一致.玉带滩北部沉积物沿岸向南、向外海输运,原处于侵蚀状态的南部岸段现已处于稳定阶段,这与2001年和2009年两个时段的岸线对比结果吻合.210Pb测年结果发现,潟湖内的沉积速率约为2mm·a-1,和2001年的测年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0.
藏北巴青中侏罗世Liostrea障积礁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北巴青县马如乡布曲组中发现中侏罗世Liostrea障积礁,据造礁生物不同可分为Liostrea障积礁和Cyanobacteria-Liostrea粘结—障积礁。它们多呈似层状和层状,单个礁体厚4~8m,累计总厚为20~25m。Liostrea是一种单体牡蛎状的双壳类动物,分为左右两瓣壳,左壳强烈膨凸,右壳扁平,系以左壳固着生活特化而成,在本区构成了Liostrea群落和Cyanobacteria-Liostrea群落,代表温暖、清洁的正常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