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精确的地震位置对于地震活动性、地震层析成像和地壳应力场反演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于地震速报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观测到时的不确定性、台站高程、地震震源深度进行约束的同时,根据反演理论给出了地震震源位置精确估计和误差估计的方法。该算法联合考虑Pg波、Sg波、Pn波和Sn波的到时进行反演,数据量的增加可以增强地震位置的准确性,并可同时应用于地方震和区域地震。采用模拟数据对该地震定位算法进行检验发现,该算法在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不等时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将该算法应用于四川地区2001-2008年间的地震定位,得到的地震位置更加符合地震的丛集性并集中于断裂带附近。这些结果为四川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断层构造以及地震层析成像研究打下了基础,并且为汶川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前兆研究也提供了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442.
利用2007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8499个地震的49844个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0.25°×0.25°的精细地壳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上覆盖了整个鄂尔多斯周缘地区.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周缘地壳应力场具有以下特征:(1)在环绕鄂尔多斯周缘的银川—吉兰泰断陷带、河套断陷带、岱海断陷带、山西断陷带和渭河断陷带内,综合震源机制解结果以正断层型为主,且综合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大体与控制断陷带边界的主要断裂走向相一致,与鄂尔多斯周缘断陷带现今的拉张状态相一致.(2)在鄂尔多斯西南缘,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逆冲、逆冲走滑和走滑型,反映了鄂尔多斯块体在西南缘受到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鄂尔多斯西南缘的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远处为东向,源自于青藏高原向东北挤压作用,靠近鄂尔多斯块体表现为北东—南西向.(3)P轴方位在局部地区变化较大,但总体呈现规律性变化.P轴方位在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从南向北,主压应力轴方位更加偏北;在其北缘,由西向东,主压应力轴方位更加偏东.在其南缘和东缘,主压应力轴方位变化不大,大体上平行于控制各断陷带主要断裂走向.P轴倾角在西南缘为近水平,在其周缘各盆地内P轴倾角近直立.(4)T轴方位总体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在鄂尔多斯周缘各断陷带内,T轴走向大体与控制断陷带主要断裂走向以及断陷盆地走向相垂直.(5)鄂尔多斯块体在其西南角受到来自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挤压和其东北角深部物质上涌形成的北西—南东向拉张力联合作用,上述作用使得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除西南区为挤压区外,其余区域均为剪切拉张区,与先前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处于引张应力场作用相符合,较好地解释了环鄂尔多斯周缘的断陷盆地构造,亦符合鄂尔多斯块体东西两侧的右旋剪切拉张带以及南北两侧的左旋剪切拉张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3.
岫岩5.4级地震与辽中地震台电磁辐射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岫岩5.4级地震前后辽中地震台电磁波观测出现的异常信息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44.
中国不同岩石类型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采自全国范围内约750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型花岗岩类岩体上的768件组合样的实测分析数据,这里计算并提出了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等中国不同岩石类型的花岗岩类岩石近七十种化学元素或成份的丰度,探讨了中国不同花岗岩类岩石的岩石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丰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445.
荣士卫  卜有伟  刘杰 《探矿工程》2005,32(11):37-40
鄂北工区钻杆耐磨环失效现象很普遍,造成钻杆耐磨环失效的主要原因有地层研磨性、钻杆的井下工况、耐磨材料选择与敷焊工艺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耐磨材料与敷焊工艺对解决鄂北工区钻杆偏磨耐磨环失效问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46.
在广西东攀二叠一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发现了Domataceras guangziensis,Lopingoceras guangdeensis Zhao,Liang et Zheng,Schizoloboceras fusuiensis,Agathiceras sp.,Stacheocerassp.,Pernodoceras robustum Chao et Liang,Dushanoceras cf.rotolarium Zhao,Liang et Zheng,Huananoceras cf.peromatum Chao et Liang,Qianjiangocerassp.,Laibinoceras cf.compressum Yang,Glyptophiceras sp.,Lytophiceras cf.chamunda(Diener),Ophicer as tingi Tien,Ophiceras sp.化石。在剖面的第2~12—2层产Pernodoceras,Dushanoceras,Huananoceras和纰njiangoceras化石,均为长兴期菊石带P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的共生化石。第12—3层产长兴期菊石Laibinoceras cf.compressum Yang。第13-1A-16层产Lytophiceras和Ophiceras,为早三叠世菊石带Ophiceras-Lytophiceras的带化石。东攀剖面菊石的分布及其与华南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表明,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一三叠系界线位于第12—3层(厚55cm)内部或者位于第13—1A层的底部。  相似文献   
447.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的1∶ 25万区调工作中取得较多重要进展.在地层古生物学方面,划分出24个生物化石带(组合),发现泥盆纪植物群及地层,重新厘定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序列,研究表明昌都地块晚古生代属特提斯型生物古地理区系,发现第四纪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在岩石学方面,发现晚二叠世辉长岩带,新获得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识别出二叠纪高Ti玄武岩,并认为该玄武岩形成于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板内拉张构造环境.在构造学方面,明确提出当曲断裂带和西恰山-宋卡赛玛断裂带为区域性大断裂.在开心岭隆起的SN两侧发现两期大地动力学机制(dynamic mechanism)不同的推覆构造.新发现数处矿化点;系统总结了调查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48.
为应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生计恢复力研究成为群体或个人应对外界干扰、减少贫困和提高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生计恢复力的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对推动生计恢复力创新研究的重要启示。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在生计恢复力的概念上已达成初步共识,但生计恢复力分析框架缺乏普适性,研究方法和技术缺乏深度融合,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待拓展。今后应加强生计恢复力理论方法研究,构建国内生计恢复力研究的一般范式;开展空间技术应用与个体福祉研究,拓宽生计恢复力评价内容和方法;加强分析多重干扰下生计恢复力动态演化机制,深化生计恢复力适应性管理综合研究,非农个体生计恢复力(尤其是旅游生计恢复力)的研究是拓宽生计恢复力理论研究和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449.
本文主要是对江苏省4个地电场台站2015—2019年地电场观测数据受全国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干扰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重点分析锡泰线、晋南线、锦苏线和昌宣线等几条线路对其影响特点及数据干扰幅度,得到以下结论:(1)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干扰对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干扰是一个远场干扰源,表现为受同一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干扰时,同一台站同一方向的长短极距观测数据变化幅度之比接近1。(2)各台站受高压直流线路干扰产生的数据变化形态、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不尽相同,这与台站位置、高压线路换流站位置、接地极相对位置以及地下传播介质有关。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地电场观测受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干扰判别提供参考,服务于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0.
针对采矿后遗留的采空区会诱发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采空区几何参数的反演算法,旨在及时探明采空区的分布特征与几何形状,进而有效控制灾害的发生.该文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技术获取采空区上方的地表连续沉降场,通过概率积分模型建立采空区几何特征与地表沉降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入BFGS最优化算法对采空区的几何参数进行反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5 mm随机误差的情况下,BFGS算法能够有效反演出全部参数,且反演精度略高于遗传算法(SA)和模拟退火(GA)算法;同时,在不同的初值条件下,BFGS算法反演结果的数值稳定性与反演精度仍明显优于其他两种算法.工程应用中,反演结果显示SA与GA算法的相对误差平均值都超过了 10%,而BFGS算法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只有4.73%,进一步验证了 BFGS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