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5篇
  免费   1306篇
  国内免费   1664篇
测绘学   752篇
大气科学   1537篇
地球物理   1159篇
地质学   2813篇
海洋学   1198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580篇
自然地理   89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06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颖 《城市地质》2008,3(1):22-26
以北京野鸭湖涅地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深入分析涅地地区盐渍化土壤的光谱特征,借助PCI和ENVI图像处理平台,进行盐渍化土壤专题信息的提取,得出涅地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动态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02.
The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 is the world's largest Phanerozoic accretionary orogen. The Altai orogen was key to understand the orogeny. Voluminous intrusions occur in the Chinese Altai orogen.  相似文献   
103.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实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分层实现模型,并针对每个层次提出了基于多分类器融合的安全态势提取方法、基于统计学习的分层态势评估方法以及基于遗传神经网络态势的动态预测方法.经仿真实验验证,每个层次的实现方法都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4.
顾及DEM误差自相关的坡度计算模型精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基于DEM的坡度计算,其误差来源于DEM误差、DEM结构和坡度计算模型。在顾及DEM误差自相关的前提下,对四种DEM坡度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三阶不带权差分能给出较高的坡度计算精度;在局部窗口中,格网点数量越多,坡度计算越准确;等权比不等权的坡度计算模型更准确;DEM误差自相关结构形式对坡度计算无影响。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分析还表明:DEM误差自相关性的存在,不仅能够改善地形分析的精度,也能改善DEM自身精度。  相似文献   
105.
赵振宏  王冬  陶正平  李瑛 《地质通报》2008,27(8):1131-1137
地下水流系统和循环模式分析是研究地下水形成机理的基础,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高原在含水系统和众多地下水排泄区的控制下,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不同循环深度、相互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PACKER系统分层试验测定的不同深度水头的数据证明,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流系统存在托斯多层水流模式,区域性水流系统一般包含浅循环、中间循环和深循环3个循环系统。浅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在200m以内,深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大于400m。  相似文献   
106.
徐文博  张铭杰  包亚文  满毅  李思奥  王鹏 《地质学报》2022,96(12):4257-4274
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坡北、磁海等地二叠纪幔源岩浆活动形成了镍钴硫化物矿床和铁钴氧化物矿床,两者赋矿镁铁 超镁铁岩体的年龄相近(290~260 Ma),主、微量元素和Sr Nd Hf同位素组成相似,分配系数接近的微量元素比值分布于相同趋势线,揭示两者岩浆源区相同,可能为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或软流圈地幔。两类矿床镁铁 超镁铁质岩中Co与Ni含量正相关,Co主要富集在基性程度高的岩石中;块状硫化物与磁铁矿矿石中Co与Ni相关性差,Co和Ni具有不同的富集机制,Co热液富集作用明显。北山镁铁 超镁铁杂岩体是地幔柱相关软流圈上涌,诱发俯冲板片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高镁母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壳源混染、硫化物饱和富集镍钴形成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富铁母岩浆氧逸度高、富水,岩浆分离结晶磁铁矿、叠加热液作用富集钴,形成铁钴氧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107.
与中上地壳相比,对下地壳组成、结构的认识受限于样品的获取,然而天然火山作用携带的下地壳捕虏体可以为了解下地壳提供关键样品。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显生宙以来的火山作用携带有丰富的下地壳捕虏体,为探测华北下地壳组成、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这些捕虏体定深、定性及定年的综合研究,构建了以信阳,莒南,汉诺坝和女山等典型地区为代表的下地壳组成、结构剖面模型。这些剖面表明,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具有分层的特点,且上老下新,暗示可能与底侵作用有关。其中捕虏体的锆石U- 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研究,揭示了该克拉通下地壳复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最古老的组成部分可能老至~4. 0 Ga冥古宙,此后经历了3. 80~3. 65 Ga古太古代的再造作用,2. 8~2. 5 Ga 新太古代和2. 3~1. 8 Ga 古元古代的增生与再造共存,同时还经历了显生宙以来包括462~220 Ma,140~90 Ma和47~45 Ma的增生与再造事件。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报道了新近发现于河北宣化地区土城子组的恐龙足迹化石及沉积环境。为确定足迹化石的地质年代、土城子组的沉积环境及足迹化石属种,本文在对恐龙足迹化石层及其上、下地层进行剖面测制、沉积相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化石层上覆凝灰岩层进行了LA- ICPMS锆石U- Pb测年,并对保存较好的足迹化石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土城子组底部为冲积扇扇中沉积环境,足迹化石上、下地层则表现为河流相沉积环境,而足迹化石的赋存层位形成于滨湖相沉积环境,发育暴露构造并含有大量裸子植物碎屑化石。凝灰岩锆石U- 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2. 3±0. 3 Ma(MSWD=0. 00106),说明化石层位于土城子组一段,时代属于晚侏罗世钦莫利期(Kimmeridgian)中晚期。已发现的足迹化石以兽脚类三趾型足迹为主,包括跷脚龙足迹属(Grallator)、安琪龙足迹属(Anchisauripus)和实雷龙足迹属(Eubrontes),其次为一些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是华北北缘土城子组中群落丰富度最高的恐龙足迹点,其中一处或许为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点。因此,我们认为宣化- 下花园盆地土城子组一段以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为主,当时裸子植物繁茂,恐龙动物群庞大,偶尔存在火山喷发活动。新发现的宣化恐龙足迹不仅填补了宣化- 下花园地区恐龙足迹化石的空白,也丰富了燕辽地区土城子组生物群的组合面貌,为土城子组内年代地层划分及陆相J/K界线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9.
伯英  刘成林  沈力建  丁婷 《地质学报》2022,96(7):2626-2633
在生物地球化学和“深穿透”理论的指导下,在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开展了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方法的探索性研究。沿江城县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一线,对乔木类植物叶子进行了取样,分析,数据处理,特征指标筛选,获得了研究区植物样品主量和微量组分含量背景值,初步圈定了异常区,与以往圈定的找钾远景区较吻合。该区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后还需扩大采样区域,获得更多样本数据,将找钾特征指标及其异常值的阈值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10.
多硅白云母b0值对澜沧群中压和高压变质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硅白云母b0值作为相对地质压力计的理论和方法,已受到各国地质学家的普遍重视。本文以澜沧群多硅白云母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多硅白云母b0值区分不同压力变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澜沧群经历了中压和高压变质作用,两期变质的多硅白云母b0值分别为9.027Å和9.047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