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1篇
  免费   1295篇
  国内免费   1611篇
测绘学   876篇
大气科学   1178篇
地球物理   2026篇
地质学   3793篇
海洋学   1481篇
天文学   483篇
综合类   485篇
自然地理   88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8篇
  1975年   15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71.
为了适应地质找矿和地质大普查工作对矿样测定速度和正确度的要求,对钼矿样品中的钼的测定方法进行试验,探讨在敞开体系中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的四酸溶矿体系消解钼矿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2.
通过对庐枞地区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电子化,运用适合本区的地质资料集成及数据库工作标准,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集成等工作,建立起本区地质资料数据库,大大提高了庐枞地区地质资料利用水平和服务能力。其成功的信息采集方式和集成模式、合理规范的构建流程,有效共享的系统组成与功能,对本省其他地区地质资料集成及数据库建设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3.
庐江-枞阳(庐枞)火山岩矿集区南部作为寻找沉积-叠加改造型铁铜矿的有利地区一直没有较大找矿突破,该区近几年勘查取得了一定地质找矿进展。本文主要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南部城山地区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分析,重新认识了区内地层的含矿性以及构造特征,发现了大量矿化线索。在研究区内发现了4条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铜铁铅锌矿化带,而且具有一定规律,空间上平面均为北东东、东西向,垂向上从深到浅具有从钼到铜铅锌矿化分带。成矿时间从126.5Ma开始。研究区内大规模磁铁矿化以及铜铅锌矿化的存在,表明深部具有较好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74.
根据野外调查、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等资料,对某中学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性评估,并对评估区进行分区。对扩建场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该工程建设用地规划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5.
根据钻井岩心、薄片、物性等数据资料,对四川盆地东部马槽坝-黑楼门地区白云岩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相及成岩作用对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区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粒间及粒内溶孔为主,并伴生有超大溶孔。研究区黄龙组储层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小孔-中细喉组合为主。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破裂作用、古岩溶作用是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其中白云石化作用是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成岩作用。粒屑浅滩、潮道是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76.
马克马尔大型金矿床位于吉尔吉斯中天山造山带,属中-酸性侵入体接触交代型金矿床。新疆是中-酸性侵入岩分布广泛地区,目前已发现多处金矿床或矿点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内或外接触带。新疆具备这类金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远景,并已找到多纳拉萨依等多个该类型金矿,但目前该类型金矿产地不多,规模不大,笔者通过对马克马尔接触交代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以期对新疆地区该类型金矿床的查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77.
978.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of ore deposits, redox state of the atmosphere, and effects of volcanic outgassing, understanding the sulfur cycle is vital to our investigation of Earth processes. However, the paucity of sulfur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in silicate rocks and the lack of well‐calibrated reference materials with concentrations relevant to the rocks of interest have hindered such investigations. To aid in this endeavour, this study details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sulfur concentration via high mass resolution solu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n aqua regia leach, involving relatively rapid sampl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and uses small test portion masses (< 50 mg). We utilised two independently prepared standard solutions to calibrate the analyses, resulting in 4% accuracy, and applied the method to eight geochem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Measurements were reproducible to within ~ 10%. Sulfur concentrations and isotopes of six reference materials were measured additionally by elemental analyser‐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to independently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ICP‐MS method. Reference materials that yielded reproducible measurements identical to published values from other laboratories (JGb‐1, JGb‐2 and MAG‐1) are considered useful material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ulfur. Reference materials that varied between studies but were reproducible for a given test portion perhaps suffer from sample heterogeneity and are not recommended as sulfur referenc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979.
以西秦岭舒家坝地区泥盆纪舒家坝群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物源组成和构造背景。所测样品最小锆石年龄组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3Ma,代表了舒家坝群的沉积下限,结合前人研究的古生物资料将其形成时代限定为中泥盆世。所获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为4个谱段:震旦纪—古生代年龄谱段619~409Ma,峰值为445Ma;新元古代年龄谱段930~735Ma,峰值为849Ma;中元古代年龄谱段1760~1033Ma;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年龄谱段3095~2478Ma。综合研究认为,舒家坝群的物源具多元性,包括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和华北板块基底,其中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舒家坝群沉积的主要物源区,且后者占主导地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其物源组成特征判断,舒家坝群形成于陆—陆或弧—陆碰撞后由挤压转换为伸展环境的局部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980.
宋博  闫全人  向忠金  陈辉明  李继亮 《地质通报》2014,33(12):2032-2050
岩相学特征表明,广西凭祥盆地砾岩可分为颗粒支撑和基质支撑2种,砾石成分主要为生物碎屑灰岩,其次为砂岩和泥岩。盆地砂岩主要由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亚岩屑(杂)砂岩和岩屑(杂)砂岩组成,物源区为碰撞造山带或再旋回造山带。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凭祥中三叠世盆地中的砂岩和泥岩样品SiO2含量为61.71%~74.85%,接近于上地壳的平均值。具有高的K2O/Na2O值(6.50~0.51)和高的TFe2O3+MgO含量(7.29%~10.31%),TFe2O3/K2O值为2.05%~5.54%,矿物稳定性较差。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和明显的Eu、Ce负异常特征,类似于上地壳和典型的太古宙页岩,具有海相沉积的特征。砂岩风化蚀变指数CIA高(71~88),Th/U值为3.68~9.53,表明砂岩和泥岩经历了较强的风化作用。砂岩物源区判别图表明,凭祥盆地物源与酸性岛弧具明显的亲缘性,增生楔和活动陆缘是主要的物源区。这些特征综合表明,凭祥盆地是一个伴随古特提斯分支洋盆闭合、经强烈构造改造的残余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