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41.
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是导致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的诱因和动因,通过分析岩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临沂市城区岩溶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预测了2007年6月至2019年6月地下水水位时空变化过程。从流场拟合情况看,所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客观反映了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可以用于岩溶塌陷预警预报,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42.
基于WebGIS的流域级洪水管理系统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级洪水管理系统指为流域机构服务的洪水管理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专业分析模型,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按照统一标准与规范建立的流域洪水管理平台。为洪水预报、预警、预案编制、应急调度、风险评价、洪水整治、决策会商提供先进技术手段。本文首先讨论了流域洪水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与数据库,然后,以松花江流域洪水管理系统为例,对系统功能与分析模型进行了讨论。功能模块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洪水监视预警、洪水预报调度、二维洪水仿真、灾情评估、防汛管理等功能模块;分析模型方面,建立了水文-水力学耦合模型、全流域洪水预报模型与洪水调度模型。该模型由基于MIKE NAM的全流域降雨径流模型与基于MIKE11 HD的嫩江、二松、松干河道一维水动力模型组成。此外,在哈尔滨等4个重点城市与两个蓄滞洪区构建了MIKE21的二维洪水模拟模型,在城市、蓄滞洪区与防洪重点保护区,建立了灾情影响分析模型等。最后,利用WebGIS技术对这些功能模块进行了集成,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松花江流域洪水管理系统。作为国内第一个流域级洪水管理系统,松花江流域洪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对流域级洪水管理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43.
Following the High-Resolution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HighResMIP) Tier 2 protocol under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 three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Model, version f3-H(CAS FGOALS-f3-H), and a 101-year(1950–2050) global high-resolution simulation dataset 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 basic configuration of the FGOALSf3-H model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design are brief...  相似文献   
844.
王振东  梁变  刘中波  樊锡君 《海洋学报》2010,32(10):7041-7049
利用由预估校正(PC)- 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求得的不含慢变包络近似(SVEA)和旋转波近似(RWA)的全波Maxwell-Bloch方程的数值解, 研究了飞秒啁啾Gauss型激光脉冲(以下简称啁啾脉冲)在稠密Λ型三能级原子介质中的传播.研究表明,啁啾系数(C)的正负及大小的变化对脉冲传播特性有显著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与脉冲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面积小于4π的啁啾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不发生分裂,且啁啾脉冲逐渐演化为一个近似的无啁啾(C=0)脉冲,这一特点不随啁啾系数的改变而  相似文献   
845.
基于新耦合气溶胶气候模式FGOALS-f3-L模拟分析了2002-2011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沙尘,硫酸盐,碳质气溶胶(包括黑碳,有机碳和混合碳)地表质量浓度分别占比为53.6%,32.2%,14.2%;在拉萨站点,模拟的气溶胶地表质量浓度被低估,尤其是黑碳和有机碳气溶胶;模拟的气...  相似文献   
846.
赵鸣  钟世远  卞新棣 《气象学报》1988,46(2):210-218
本文用大气边界层运动方程的数值积分研究了当边界层顶风向不变但风速变化时对大气边界层的内参数u_*/A(u_*为摩擦速度,A为上界风速)和α角(地面风与上界风向的交角)的影响。设上界处风速随时间指数增加及减少,最后趋于定常。在大气正、斜压时,u_*/A及α角的时间变化均是振幅衰减的振荡,最后趋于定常时相应的值。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内参数值与当上界条件取该时刻上界风时的定常解结果有一定的差别,严格说,定常时的内参数值并不能直接用于当上界风非定常时。本文还考虑了上界风速非定常对风廓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7.
848.
COMSOL是一个多物理场仿真软件,笔者尝试将其应用于大地电磁法的数值模拟,研究起伏地形对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及解决方案。本文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施加第一类边界条件,将地形起伏数字化为参数化曲面,导入COMSOL进行计算。在对COMSOL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频点所需内存以及自由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频点进行研究。将三维起伏地形的模拟结果与无地形起伏时的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出山谷、山峰地形对三维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发现在XY模式下,地形对视电阻率的影响大于相位,在视电阻率等值线图中能够清晰地看出起伏地形的轮廓,而在YX模式下,地形对相位的影响大于对视电阻率的影响。最后,利用“比值法”进行地形校正,校正前由于起伏地形影响,在异常体附近会出现部分视电阻率数值跳跃现象,通过校正有效抑制了起伏地形对异常体附近视电阻率的影响,校正后的视电阻率曲线整体上移,并且异常体周围的视电阻率值也趋于背景场值,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9.
With volume ratio of 8:1:1.5 amongst acidic, intermediate and basaltic rocks, the Cretaceous volcanics around the Songliao Basin are a series of high‐K or medium‐K, peraluminous or metaluminous, calc‐alkaline rocks, lacking typical basalts and peralkaline members of typical rift‐related types. Their eruption ages range between 133 and 127 Ma, 124 and 122 Ma and 117 and 113 Ma respectively. They are high in total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ntents (96.1–326 ppm), enriched in LREE and depleted in HREE (LREE/HREE = 4.6–13.8), with negative Eu and Ce anomalies (Eu/Eu* = 0.04–0.88; Ce/Ce* = 0.60–0.97). They have enriched 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s (e.g. K, Ba, Th) and deplete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e.g. Nb, Ti and Y), suggesting a subduction‐related tectonic setting. The volcanic activities migrated from south to north, forming a successively northward‐stepping volcanic series and showing a featu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overlying sedimentary sequence striking northeast. Thus, an overlap basin model was proposed. Accompanied by opening of the basin, the volcanogenic succession was formed at the block‐faulting stage (131–113 Ma) owing to the closure of the Mongolia–Okhotsk ocean in the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while the overlying sedimentary sequence was unconformably deposited at the spreading stage (Albian–Maastrichtian) owing to the oblique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under the Eurasian plate. The volcanic succession constitutes the lower unit of basin filling and is the forerunner of further basin spreading.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