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229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81.
地层衰减定量模拟的地震物理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Q值是描述地层衰减特征的重要地震物理参数,研究Q值对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震物理模拟中模型材料的动力学特征出发,提出了一种地层衰减定量模拟的地震物理模拟方法.通过铝样验证了衍射校正方法的准确性,利用有机玻璃实验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求取Q值的测量精度问题,从而优选测量方法;然后基于复合材料的实验数据,建立复合材料配比与各物理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该函数关系指导地层衰减定量模拟.结合单层地震物理模型和近地表地震物理模型,研究了模拟地震记录及其频谱特征与野外实际情况之间的相似性,基于建立的函数关系研究分析了地层衰减定量模拟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地震衰减定量模拟方法构建近地表地震物理模型时,模型中模拟参数不仅与设计参数保持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模拟地层的频谱衰减特征与野外地层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82.
多通道瞬变电磁法2D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通道瞬变电磁法的反演工作是在大地脉冲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文用2D有限元正演来求取大地脉冲响应,实现多道瞬变电磁法的正演模拟研究.研究工作首先在有源大地电磁法2D有限元模拟的基础上进行,原有2D有限元法的频带相对于多通道瞬变电磁法的频带是窄频的,为此采用校正法将其扩展到所需的宽度,实现了频率域宽频带有源电磁勘探方法的正演模拟;然后通过频时变换变换到时间域,得到瞬变电磁法的阶跃响应;最后通过求取阶跃响应的时间导数,得到大地脉冲响应.针对多通道瞬变电磁方法的装置特点,用有一定埋深的顺层成矿模型分析了大地脉冲响应特征,发现对有一定埋深的顺层产出的矿脉模型来说,频率域电磁场结果以及时间域大地脉冲响应结果均需移除背景场才能突出异常体的存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未知的背景场限制了其实用性.为此,本文利用多通道瞬变电磁方法数据量大的特点,提出用不同偏移距的等时曲线与等时断面来展示脉冲响应模拟结果,事实表明这两种展示方式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矿体引起的异常,且能准确定位矿体的中心在地面的投影位置,从而说明多通道瞬变电磁方法相对于频率域有源电磁方法,对有一定埋深的顺层矿床有更高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583.
提出了RTK测量的改进措施,基于双基准站RTK测量误差分析,推导了其测量限差,探讨了RTK测量代替等级控制测量的问题,并以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84.
根据枣庄市峄城区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及对矿业可持续发展调研分析,认为开采不仅对山体、植被等造成了直接破坏,还导致诸如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矿山环境治理要从思想上、经费上、法律法规上、技术上入手解决,对已关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除加大宣传力度外,重点落实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治理规划的编制实施,不断完善、探索治理方法和治理技术攻关及对策预案工作。  相似文献   
585.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及精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是支撑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数据,而制图精度方面的评价信息则决定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传播性。本文概述2000、2005、2010和2015年多时相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的数据源和技术方法,针对2010年和2015年制图结果,基于Google Earth高分影像通过目视判读获得精度评价所需的参考数据,进而建立混淆矩阵并评估制图的精度。结果表明:① 2010和2015年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5.15%和93.98%,Kappa系数分别为0.9357和0.9229,表明2个时相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总体较好;②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2010年时相江苏沿海区域的精度最高,2015年时相津冀沿海区域、上海市、海南省和台湾省的精度均比较高,2个时相均以福建省沿海区域的精度最低;③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制图结果的精度水平存在显著的类型差异,总体上,耕地、林地、草地和滨海湿地的分类精度较高,而建设用地、内陆水体和人工咸水湿地的分类精度则相对较低,未利用土地则是错分最严重的类型;④ 耕地与林地之间、建设用地与草地之间相互误分比较显著,内陆水体容易被错分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人工咸水湿地容易被误分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容易被误分为耕地,这些都是未来时期数据持续更新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有望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586.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的昆仑山前缘,该地区构造活动频繁,地层完整,是研究古环境和古气候理想地区。通过采集昆北地区切26井新生界下部泥岩样品,对其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地层界线附近,路乐河组Cu、U、Cr、Sr元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34×10-6、3.24×10-6、141.68×10-6、107.10×10-6,下干柴沟组下段为28.17×10-6、3.35×10-6、192.07×10-6、217.05×10-6。下干柴沟组下段微量元素有明显增大趋势,指示沉积环境发生变化。U与陆源碎屑来源指示元素Th相关性差(R2=0.174 5),表明U主要为自生成因,因此其含量的增加可以指示原始沉积水体还原程度的增强。Cr与U表现为弱相关(R2=0.420 9),表明水体环境的变化对Cr的富集有一定的影响;氧化还原指标U/Th、V/Cr表明研究区古环境为氧化水体沉积环境,U/Th、V/Cr指标在下干柴沟组下段变大表明水体加深,还原性增强。利用Sr/Cu比值变化以及结合化石种属演化等推测地层界线附近古气候经历了干旱—湿润—干旱的旋回变化。  相似文献   
587.
地图集的编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出版的角度,从图集的政治思想性、内容的完整性与科学性、统一协调、现势性,以及图集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地图集编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8.
基于GIS的土地整理景观效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王军  邱扬  杨磊  邸超  余莉 《地理研究》2007,26(2):258-265
以北京市怀柔区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基于GIS,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土地整理实施后,项目区超过70%的面积为耕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多转变为耕地。(2)土地利用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降幅超过50%;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和最小斑块面积分别增加1.2倍、0.4倍和79倍,而斑块面积变异系数降低了24.18%。(3)土地利用斑块形状变得简单规则、空间分布集中,景观边缘密度、形状指数和分离度指数明显降低,降幅超过29%,分维数略有降低,而聚集度升高。(4)土地整理在减轻景观破碎化的同时也降低了景观多样性,斑块类型丰富度指数降低14%,而Shannon与Simpson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降幅超过30%。  相似文献   
589.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城市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旅游发展是由人参与的耗散结构自组织过程,探求城市旅游自组织规律并以其为指导是城市旅游再发展的根本要求。24个旅游中心城市实证分析揭示出:1)目前我国已形成功能型、资源型、口岸型、沿海型4类旅游城市;2)城市旅游发展整体上经历了前增速期、增速期、后增速期,各时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一定的弹性;3)整体上特定区域内城市旅游发展日趋协同,以区域为单元的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4)今后一段时期内功能型、资源型城市将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城市旅游发展较快;5)城市旅游发展在各方面的表现并不一致,需要统筹考虑发展结构与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590.
工区位于额尔古纳中段的铜-铅锌-银-钼-铀成矿带.自上世纪80年代在该区发现化探异常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主矿体.为了解决该区的找矿问题,在充分研究工作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前提下,采用了大功率激发极化中梯装置和激发极化测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察.在12线758点布置了一个倾斜度为83°的钻井,并在100 m左右深度见到了侵染状矿体.证实了分析的正确性,达到了找矿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