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792篇
测绘学   281篇
大气科学   452篇
地球物理   359篇
地质学   1338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32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王虎  陈怡  段德培  吴晓兰  李勇  苏宁 《探矿工程》2015,42(4):13-15,20
贵州省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广泛,溶洞、溶隙、裂隙发育。在地热深井钻进过程中,经常在热储层钻遇溶洞,出于储层保护目的,常常采取顶漏钻进措施。在贵州铜仁ZK2地热井热储层遇到此情况时,采用了低渗透成膜钻井液顶漏钻进,节约了钻探成本,同时能将岩屑及时排出,保证了钻井安全,为低渗透成膜钻井液在深部地热钻井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82.
湖北凹子岗锌矿床Rb-Sr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亮  段其发  周云 《中国地质》2015,(1):235-247
凹子岗锌矿床位于黄陵背斜东部,是近年来在湘西鄂西地区发现的代表性矿床。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赋存于灯影组二段,含矿岩性为一套角砾状泥粉晶云岩,严格受地层层位及岩性控制。文章运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凹子岗锌矿床成矿年龄为431~434 Ma,相当于早志留世,代表了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闪锌矿具有较高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1119~0.71136),反映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由基底岩石和震旦系碳酸盐岩地层共同提供。凹子岗锌矿床早期成矿作用与早志留世的裂谷盆地伸展运动关系密切,晚期成矿作用与加里东运动关系密切,是伸展环境盆地流体运移的产物。加里期运动与黄陵周缘铅锌矿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凹子岗锌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喀斯特成因,可分为深埋藏成岩成矿阶段和热液喀斯特化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983.
姜杨  赵希林  邢光福  李龙明  段政 《地质通报》2015,34(8):1550-1561
为探讨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性质,选择浙江金华罗店深成杂岩中的中基性岩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发现该深成杂岩中存在富铌辉长岩和高镁闪长岩等典型的岛弧地区岩浆岩。富铌辉长岩相对富P_2O_5、Ti O_2和Nb,原始地幔标准化La/Nb1.3,类似于太古宙和古生代富铌玄武岩。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高镁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48±10Ma,相对富Mg O、低Ti O_2,Mg~#62.5,富Cr而贫Sr、Y和重稀土元素,接近于日本Setouchi火山岩带的中新世高镁安山岩和阿留申西部的Piip型高镁安山岩。而且,二者均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εNd(t)+2.92,相应的ISr介于0.70308~0.70474之间,推测二者成因均与俯冲板片部分熔融的熔体交代地幔楔橄榄岩再熔融有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扬子陆块东南缘至848Ma左右仍存在明显的岛弧岩浆活动,这对认识华南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4.
利用2006—2010年夏季6~8月CloudSat资料对念青唐古拉峰地区云水分布和云类型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研究高原天气过程与其水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云水含量垂直分布结构与云类型有关,而冰川区和非冰川区云类型差异主要为降水云类型不同,其中有冰川覆盖的高山上空降水云以深厚对流云为主,无冰川覆盖的高山降水云类型以雨层云为主。念青唐古拉峰南坡冰川区云水平均含量为0.14 g/m3,非冰川区云水平均含量为0.18 g/m3,一定程度说明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在经过冰川附近时,多会产生降水,反映了冰川对水汽传输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85.
郎都铜矿受区内岩浆岩、地层、构造及岩性等多因素控制,其中以岩浆岩控制为主,该铜矿体主要产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下一步的找矿勘查除了重视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外,还应注重构造交汇部位、构造破碎带及层间裂隙带的找矿。  相似文献   
986.
东炉房铜钼矿床位于扬子地台盐源—丽江中生代地台边缘坳陷带,矿床类型为矽卡岩—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性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矽卡岩。近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大理岩。  相似文献   
987.
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亚洲最古老的锆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锆石这一矿物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地球最初500个百万年间(地质学界通常称为"冥古代")的唯一地壳物质残留,对于了解地球早期地壳演化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高精度SHRIMP测年技术的广泛运用,笔者最近在华夏地块龙泉地区发现了2颗约4100 Ma的碎屑锆石。其中一颗为目前发现亚洲最古老的锆石,其内部结构简单,具有正常的震荡环带,207Pb/206Pb年龄为(4127±4)Ma;其δ18O与地幔岩浆的氧同位素类似,可能来自于早期的幔源岩浆或者未经历地表过程的深部地壳物质的熔融。另外一颗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其核部结晶年龄约为4100 Ma,变质边年龄约为4070 Ma,外围还有2层岩浆增生边年龄介于3800~3600 Ma,代表了该4100 Ma的锆石核部在后期经历了复杂的地壳演化过程,4070 Ma的变质边是目前已获得最为可靠的全球变质年龄。上述发现表明冥古宙时地壳性质和构造环境存在多样性,为认识地球早期大陆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新信息。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求真空微波干燥凡纳滨对虾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期为开发凡纳滨对虾即食食品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新鲜凡纳滨对虾为原料,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主要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载装量A、功率B、真空度C为自变量,利用响应面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法对真空微波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以感官评定为基础对真空微波干燥凡纳滨对虾的品质进行权重分析,得到权重集K=(色泽0.335,滋味0.305,香气0.215,组织质地0.145)。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Y=84.588+1.084A+1.409B+1.700C-7.353A2-8.793B2-13.860C2,显示载装量A、功率B、真空度C对感官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真空微波干燥凡纳滨对虾的最佳工艺条件:载装量75 g,加热功率400 W,真空度0.08 MPa。在此条件下,真空微波干燥凡纳滨对虾品质良好,感官评分为(85.6±0.07)分,与预测值85.92分误差较小。【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凡纳滨对虾真空微波干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优化条件精确、结果显示直观等优点;建立的回归方程能反映装载量等三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可进行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989.
基于构建的能够同时反映植被覆盖和生产能力的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1年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呈上升趋势,增速为0.7a-1,石漠化区内除省的西南部、中部和北部局地显著降低外,占94.59%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均呈显著上升;(2)植被综合生态质量指数与降水、气温的偏相关系数均以正相关性为主,其中显著正相关区分别占17.48%、68.79%,与气候因子的复相关系数以正相关分布为主,显著正相关区占到81.79%,石漠化区内气候变化的综合作用有利于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3)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两者的贡献比例分布为18.84%、81.16%,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近年来全省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对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0.
以海拔依赖型变暖为理论基础,研究山地积雪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2000—2019年MODIS积雪物候数据,对秦岭南北积雪日数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秋冬两季厄尔尼诺指数(NINO)、青藏高原气压对积雪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13年后秦岭南北气候由“变暖停滞”转为“增温回升”,积雪日数随之呈现转折下降,积雪日数≥10 d栅格占比由前期的35.1%下降为8.6%。(2)在垂直地带规律上,秦岭山地以1950~2000 m为临界点,大巴山区以1600~1650 m为临界点,低海拔地区积雪日数随海拔增加速率要低于高海拔地区。2100~3150 m海拔带是积雪日数的垂直变化的关键带;(3)在影响因素上,NINO C区、NINO Z区秋冬海温和青藏高原冬季高压,是秦岭山地、汉江谷地和大巴山区积雪异常的有效指示信号。当赤道太平洋中部秋冬海温偏低,且青藏高原冬季高压偏低时,上述3个子区积雪日数异常偏多。(4)在环流机制方面,相对于积雪日数偏少年,秦岭南北积雪日数偏多年1—2月0℃等温线位置偏南,低温环境为增加冰雪物质积累、延缓冰雪消融提供了气温条件;1月区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