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5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377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368篇
地球物理   394篇
地质学   844篇
海洋学   258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3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196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Children are considered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debates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and danger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Discourses on ICT contain paradoxical representations of childhood. On the one hand, unlike most other understandings of child/adult relations, these discourses assume children to be equally, if not more, technologically competent than adults. On the other hand, children's very competence at using ICT is alleged to be putting them “at risk” of abuse or corruption.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se moral panics about children and ICT by exploring to what extent and why parent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children's safety in on‐line space. In doing so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extent to which anxieties about children in cyberspace replicate concerns about public outdoor space and the way networked computers emerge as different tools in different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102.
祁漫塔格印支期铝质A型花岗岩的确定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祁漫塔格小红山印支期钾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为过铝质(A/NKC介于1.03~1.06之间),高硅(SiO2>76%),偏碱性(ALK=7.77%~8.22%),K2O>Na2O,FeOT/MgO比值高(9.4~21.7),CaO、MgO、TiO2和P2O5含量低(分别为<0.78%,≤0.14%,≤0.1%和≤0.02%)。岩石富Rb、Th、U、Y、Zr、Nb和Hf,贫Sr、Ba、Eu、Cr和Ni,Ga/Al比值高,明显不同于I型和S型花岗岩,显示了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环境。该A型花岗岩的确定证明了祁漫塔格地区晚三叠世之前碰撞造山作用的存在,以及祁漫塔格与东昆仑造山带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103.
安徽大别造山带南部浅变质岩层分布、层序与时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布在大别造山带南部的浅变质岩层 ,主要岩石类型为粉砂质千枚岩、变层纹状硅质板岩、变火山角砾岩及浅粒岩 ,原岩是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岩层经变形改造被减薄拉断 ,呈断续分布的透镜体 ,总体上呈有序产出 ,由老至新为浅粒岩、硅质板岩 ,变火山角砾岩、千枚岩。据其中所获锆石 U- Pb测年 (76 0— 110 0 Ma)资料及微古植物组合 ,其时代属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4.
在pH=4,t=23℃和微量浓度条件下,不改变离子浓度,通过增加吸附液体积进而增加体系中重金属离子含量的方法进行了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对Cu2+、Pb2+、Zn2+、Cd2+、Cr3+等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矿物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与其阳离子交换容量密切相关.Cu-蒙脱石和Cr-蒙脱石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Cu2+、Cr3+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了蒙脱石的层间.同一矿物对不同重金属离子也有不同的吸附容量蒙脱石Cr3+>Cu2+>Zn2+>Cd2+>Pb2+;高岭石Cr3+>Pb2+>Zn2+>Cu2+>Cd2+;伊利石Cr3+>Zn2+>Cd2+>Cu2+>Pb2+.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研究了zn(Ⅱ)与PAN和PVA在NH_4Cl-NH_4OH缓冲介质中的显色反应,提出在520nm处用β修正新光度法测定微量锌。该法可准确消除剩余显色剂的干扰,分析精密度、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均比单波长高,修正吸光度(A_s)与Zn(Ⅱ)浓度在0-1.4μg/ml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0.02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93-96,方法适合环境水样中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6.
用补偿校正系数法校正X荧光光谱分析中基体效应的影响,对岩石中七个主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7.
The chemical variation observed in a suite of fifteen aphyric peralkaline phonolite dykes of mid-Gardar age from the vicinity of the Grønnedal-Íka alkaline complex in south-west Greenland is discussed. From relationships in the system Na2O-K2O-Al2O3-SiO2 it is argued that the members of the series are related by the fractionation of feldspar approximating to Ab55Or40An5 in composition, along with augite and lesser amounts of other ferromagnesian minerals. The bearing of these rocks on phase equilibria in the analogous natural system is discussed, and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possible origins of the initial peralkaline phonolite magma.  相似文献   
108.
利用1967~2016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5个气象站观测气象站的逐日地面降水和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分析、距平、Mann-kendall 时间序列突变及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变化特征、不同类型各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年均气温以0.459℃/10a趋势显著上升,上升速度低于全国其它地区,且在2002年气温发生突变后升温加剧;(2)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主要是由夏季小雨量和小雨日数的减少引起;(3)在2002年气温突增后,强降水对总降水量贡献率增加,且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波动幅度也明显增大,这可能预示该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在增加。降水日数的贡献率增加,增加明显的是中雨日数和小雨日数,分别增加了1.1%和1.7%。  相似文献   
109.
110.
深层地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天津塘沽区深层地沉观测标观测到的地面沉降数据,分析了深层地下热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比例.在分析地热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深层孔隙型地热水开采量与地面沉降量的相关模型;提出了进行地热尾水回灌和建立深层沉降监测网以加强综合研究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