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1995年9月20日山东省苍山5·2级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概述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序列具有应变能和频度呈正常衰减、衰减系数h值高、b值正常波动等特征;阐述了震后早期在现场判断其为主震—余震型序列的基本依据,探讨了孕震环境机制和地震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322.
蠕变性和时效特征是岩石的固有力学属性。岩石的流变特性是解释和分析一些地质构造现象、岩体变形破坏以及岩体长期稳定性预测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千枚岩沿片理面的剪切流变试验研究,建立千枚岩流变本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伯格斯体模型对该岩石力学参数进行了拟合分析,获取千枚岩沿片理面的长期强度及剪切蠕变本构方程,为该类岩体流变分析与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3.
受“5.12”地震影响.汶川境内中高山峡谷地区众多流域内诱发了岩体崩塌及浅表土层滑坡.松散固体物源大量增加,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地震灾区泥石流沟暴发频率已较震前有显著提高。通过对新桥沟泥石流的流域、水源和物源特征的分析,认为该泥石流沟地形起伏大、水源充沛、物源发育等条件,暴发泥石流的的可能性较大。通过现场的物源分布情况,为在投资预算范围内取得最大的拦砂经济效益比,分别在流域内中下游、中游、中上游及上游设置4拦挡坝,以及修建排导槽工程,为有效预防泥石流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24.
冀西北尚义盆地对晚侏罗世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义盆地位于走向近东西的中生代燕山冲断带前缘盆地群的西段,在晚侏罗世土城子时期堆积了大量的粗碎屑。盆地中土城子组沉积相变明显,自北向南从粗砾质变为粉砂质沉积,具比较典型的非对称相带分布特征。土城子早一中期,从北向南总体上形成砾质冲积扇(包括泥石流)-辫状河流-洪泛平原或干化湖泊等古环境布局。晚期则以砂砾质辫状河流沉积为主,可能夹有发育大型风成交错层理的砂质沙丘沉积。土城子组碎屑成分以变质岩和花岗质岩石为主.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侧的"内蒙地轴",沉积充填具有同构造砾岩的性质。尚义盆地北缘发育一系列呈叠瓦状排列的逆冲断裂。断裂与盆地耦合关系的初步分析显示.北缘逆冲断裂的构造载荷是控制尚义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靠近北部冲断带一侧沉积相序的中—下部具有向上变粗的特点.可能指示了土城子组沉积受前进式的冲断载荷和岩石圈挠曲控制的过程。根据尚义盆地与其北侧相关断裂的空间配置、沉积碎屑北粗南细的变化、盆地横断面北厚南薄的楔状体特征等分析.盆地属于陆内的前陆式盆地,推测是在自北向南的近水平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25.
乌什-阿克苏地区位于塔里木克拉通西北缘,发育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前寒武纪蓝片岩地体.根据前人的研究,阿克苏地区的蓝片岩地体在俯冲、折返和折返后的过程中共经历了四个期次的变形,但是对于乌什地区的蓝片岩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目前仍为空白.本文通过对乌什与阿克苏地区的蓝片岩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进行系统的野外观察测量和室内分析对比,发现两个地区的蓝片岩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基本相似,均可以划分为四个变形期次,但各期次变形在一些细节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结合前人最新的年代学数据,本文对乌什-阿克苏地区蓝片岩地体构造变形期次的年代学框架进行了初步限定.其中,第一期次的变形时间约为754~750 Ma,与高压低温相的变质作用紧密相关,是蓝片岩地体俯冲的结果;第二期次变形的时间略晚于第一期变形,其形成应该与蓝片岩地体的折返过程紧密相关;第三期次变形早于基性岩墙的侵入,而晚于第二期变形,即在约750~745 Ma之间,是环Rodinia俯冲体系作用下塔里木克拉通北缘最后俯冲的结果;第四期次变形涉及到的最年轻地层为二叠系,可能与古天山洋关闭或中新生代的不同陆块碰撞增生到亚洲板块南部边缘有关.  相似文献   
326.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deal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saline aquifer storag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promising storage method. Junggar Basin,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Xinjiang and with a large distribution area of saline aquifer, is an effective carbon storage site. Based on well logging data and 2D seismic data, a 3D heterogeneous geological model of the Cretaceous Donggou Formation reservoir near D7 well was constructed, and dynamic simulations under two scenarios of single-well injection and multi-well injec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storage potential and CO2 storage mechanism of deep saline aquifer with re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in 100 km2 of the saline aquifer of Donggou Form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D7 well, the theoretical static CO2 storage is 71.967 × 106 tons (P50), and the maximum dynamic CO2 storage is 145.295 × 106 tons (Case2). The heterogeneity of saline aquif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2 in the reservoir. The multi-well injection scenario is conducive to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eservoir space and safer for storage.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theoretical static calculation and the dynamic simulation, the effective coefficient of CO2 storage in deep saline aquifer in the eastern part of Xinjiang is recommended to be 4.9%. This study can be applied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CO2 sequestration in the deep saline aquifer in Xinjiang.  相似文献   
327.
撞击坑是月表的主要形貌单元.研究月表撞击坑的形状与分布特征对描述月表撞击过程与演变规律有很大帮助.根据月表撞击坑的真实形状,提出了一套椭圆形撞击坑自动提取方法,其主要包括3个步骤:图像预处理、边缘检测与约束参数的Hough多椭圆分层检测.与人工提取结果比较,月表撞击坑自动提取的总体准确率在76%以上(其中比较大的撞击坑的检测率可以达到83%). 统计检测结果表明,当撞击坑的长半轴D< 160m时,其累积大小频率分布曲线撞击坑个数N与D-3.8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28.
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兴池  陈金敏  刁秀广  李静  杨明 《气象》2009,35(5):35-4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产品,综合分析2008年山东最强的一次降水过程,研究西风带降水系统影响山东时,远距离台风对降水的增幅作用,并对主要降水时段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西风带系统影响山东时,远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右侧的东南气流产生的风向、风速辐合与西风带辐合区合并,东南风所及范围比湿增大,水汽通量辐合使大气中的垂直液态水含量明显增大.西风带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后倾,使得低层影响系统受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影响,是降水发生的环流背景.中尺度模拟结果显示:前期鲁西暴雨垂直方向对流基本稳定,但有强的对称不稳定支持上升运动发展,后期半岛地区的连续暴雨则是低层增温、增湿且对流和对称不稳定并存,从而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329.
Urban geomorphology is a new subject, and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need approaching and substantiating.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uti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andforms in the process urbanization, and the evolvement and unique character of an urban geo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 Taking an evaluation about catastroability of the urban geomorph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introduces a researching method in the urban geomorphology, including sel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evaluation parameters, a grid method used in mapping and a mathematical synthesizing method to evaluate on a fixed position.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330.
阿拉善东南部自然环境演变与地面流沙路径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阿拉善东南部包括腾格里和吉兰泰两区。腾格里和吉兰泰两区在晚更新世均是一个湖域广阔的淡水大湖。之后 ,吉兰泰大湖和腾格里大湖在封闭状态下 ,一方面因气候转为干旱、蒸发致使湖域减小直至完全干涸 ,露出的湖底在风的吹蚀作用下形成沙漠 ;另一方面在“狭管效应”作用下 ,由吉兰泰西部来自雅玛雷克沙漠和在腾格里西部来自巴丹吉林沙漠的风吹沙沿着地形上狭窄通道的侵进是加剧这两个湖盆沙漠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此 ,基于遥感的研究提出了研究区西缘挡沙固沙 ,建立生态保护带 ,区内分块治理、有效控制流沙的侵进和扩张以及通过改善下垫面性质来控制沙尘的发生与强度 ,逐步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研究区风沙的治理 ,对于缓解京津沙尘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