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5篇
  免费   1197篇
  国内免费   1825篇
测绘学   484篇
大气科学   1105篇
地球物理   1342篇
地质学   3329篇
海洋学   1114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581篇
自然地理   89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准噶尔盆地永进油田的主力油层为侏罗系西山窑组,埋藏深约6 000 m,储层物性具特低孔、特低渗的特点。油井试油试采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是制约永进油田西山窑组油层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通过大量测井资料、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分析认为,深埋作用、胶结作用、、异常高压、泥质含量及溶蚀作用是导致永进油田西山窑组储层特低孔、特低渗的根本原因,据储层演化历程模拟出西山窑组储层孔隙的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852.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black shale of Upper Triassic Member Chang 7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showed that black shales were deposited in brackish, strongly reducing, semi-deep-deep lacustrine facies, and mainly composed of quartz, feldspar, carbonate (dolomite), clay minerals (illite and il- lite/smectite) and a certain amount of pyrite.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et of black shal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highly productive shale gas in North America, for example shallow burial, low clay mineral and abundant brittle mineral, so the strata a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s and fractures. Thus, this area is favorable for shale oil/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853.
Based on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volcanic fluids and source rocks were studied. Gas generations in the dry system and fluid system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ous types of source rocks are similar 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gaseous C1-C5 hydrocarbons, H2 and CO2 whose gas yield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gas yield of source rocks of type I is the high- est, followed by type II, and that of source rocks of type III is the lowest, indicating that the yield of hydrocarbon gases is related to their hydrocarbon generating potential. Although the generating potential of type III is the lowest, it can still be regarded as a useful gas source when it is buried deeply enough. The basic volcanic fluid restrains the generation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in different types of source rocks, but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of inorganic gases.  相似文献   
854.
正1 Introduction The Pingluoba brine,which characterized as high concentration with sodium,potassium,boron,lithium,and rubidium,possess great development value.The main composition of the brine can be summarized to the  相似文献   
855.
中国植物地理学从20世纪20年代初创到当前繁荣经历了100年的发展,近30年来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分类、进化和生态等学科交叉融合,中国植物地理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包括:① 植物类群和区系在中国整体上按纬度、经度和海拔呈现出规律性;物种丰富度、系统发生多样性和特有性热点集中分布在南部山地,少数分布在北方山地和干旱地区。② 关于大尺度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形成机制,多数热带起源科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受冬季低温的限制,而多数温带起源科的物种多样性格局由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主导;中国山地植物和群落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和空间分布异质性,热量因子是中国高山植物区系地理分异的首要气候因子。③ 中国大多数现生被子植物属(约66%)是在中新世及其以后分化;500 mm年等降水线是中国植物区系年龄和植被分区最重要的分界线;中国植物区系、区系中的特征或关键类群的起源和多样化与青藏高原抬升和亚洲季风加强密切相关。未来,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仍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主旋律,类群、群落和区系分化时间的估算及物种分布数据的分辨率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植物大数据的持续积累和完善将为学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56.
姚允龙  王欣  谭霄鹏  单元琪 《地理科学》2022,42(9):1638-1645
通过植物光学特性测量叶片性状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长期的湿地动态监测方法。选择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种典型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性状与叶片光谱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叶片氮含量与光谱的模型构建效果最好,模型R2为0.61,均方根误差(RMSE)为2.3862;叶片含水量、叶片磷、可溶性糖、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之和的模型一般,R2在0.38~0.55范围内,RMSE在0.0004~10.7019范围内;淀粉含量拟合效果较差, R2为0.29,RMSE为0.0106。光谱预测重要性的结果表明,可见光与近红外边缘范围内的光谱信息对于叶片含水量、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单位叶面积质量、纤维素和木质素之和、可溶性糖和淀粉的预测具有最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57.
基于长期不透水面和MODIS地表温度数据,分析2000—2015年中国城市群扩张及热岛效应时空演变,进而综合采用冗余分析(RDA)、线性回归分析和变异分配分析(VPA)等方法,揭示城市群城市热岛效应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群内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张,不透水面比例从2000年2.08%增长到2015年5.33%,且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城市群;2000—2015年,夏季热岛分布较广,且白天强度高于夜晚。东部以及大部分北部城市群如哈长城市群等,降温强度较大,但其夜晚热岛效应在不同程度增强。冬季夜晚比白天热岛分布广、强度高,北方、西北、东部等地区夜晚热岛效应也在增强;自然环境因素显著影响城市群热岛强度,降水对夏季夜晚热岛强度起显著负贡献(22%),纬度越高,冬季夜晚热岛强度也越高。人为因素显著影响夜晚热岛分布和城市群内热岛强度的平衡,城市植被覆盖显著减少夜晚城市群内热岛分布,灯光强度对夏季夜晚热岛强度起显著负贡献(24%),对热岛比例起显著正贡献(27%),人口密度对夏季夜晚热岛强度起显著负贡献(31%);自然环境因素对热岛强度的贡献占主导,而人为干扰因素对热岛比例的贡献占主导。  相似文献   
858.
曾通刚  杨永春  满姗 《地理科学》2022,42(1):126-135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心理融入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处于较高水平;② 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区域差异显著。东南沿海及少数西部城市心理融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山东和川渝等地区心理融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 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存在空间集聚效应。除川渝地区外,热点区集中于北方地区,冷点区集中于东南地区。④ 拥有房产、雇主身份和较高受教育水平加快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入;工资收入的增加不利于心理融入,这与相对剥夺感有关;参与“新农合”对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具有约束效应;暂住证/居住证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心理融入的重要途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利于流动人口心理融入。跨省流动存在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家庭规模和本地居留时间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59.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科大概念。UbD理论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中落实学科大概念的重要途径。UbD理论指导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学习结果为起点、评价优先,能够在教学中凸显学科大概念的价值和作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的“中国的能源安全”为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提出在地理课堂中应用UbD理论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860.
对商业设施的商圈进行科学识别与划分是分析其商业前景、优化商业空间结构的基础。本研究首先提炼和界定了商圈划分的两种类型、四种市场域方法,分别是基于到访比例的邻近型与份额型市场域、基于出行概率的共享型和首位型市场域,通过比较其优劣发现这四种视角仅能反映商圈的某一特征,无法刻画出商圈空间分布全貌。据此,尝试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型市场域模型,并应用手机信令数据,以上海市商业中心为例,对其商圈划分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复合型市场域模型可以综合反映空间距离、客流规模和惠顾概率等要素对商圈的影响,可以弥补单一市场域视角下商圈划分方法的不足。与传统邻近型相比,基于复合市场域模型识别划分的商圈不仅重叠度低,而且其空间分布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