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选取中国大陆均匀分布的80个测站1951—1994年历年5—6月月总降水量标准化距平资料,利用EOF和REOF方法对春末夏初降水量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春末夏初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南北相反变化的差异(LV)。旋转载荷向量场(RLV)反映出11个主要降水异常类型区。旋转主分量(RPC)揭示了44年来春末夏初降水的时间演变特征:江淮和江南地区降水量减少,东北和南疆地区降水量增多;河套东部、华南、北疆、华北地区呈多雨—少雨—多雨的抛物线型,而河套西部、西南地区呈少雨—多雨—少雨的反抛物线型。  相似文献   
172.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本文用1961-1985年共25年青藏高原60个站的地气温差资料,用季国良的回归方程计算了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并且分析了它的气候特征。结果发现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比叶笃正(1979)的计算值小29%。根据自然正交函数分析和载荷量计算,发现玉树和日喀则两站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平均距平可以粗略地代表整个高原。高原地面加热场具有显著的3年、准5年和准11年周期,在冬季和春季地面加的热场的持续性很强。  相似文献   
173.
中国大陆地区的OLR与厄尔尼诺现象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李栋梁 《高原气象》1990,9(4):411-417
本文利用美国NOAA极轨卫星观测的1974年6月—1986年2月2.5×2.5经纬度网格区月平均的OLR资料,计算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OLR)的基本气候特征,给出了OLR的年、季平均值及均方差的空间分布图。并计算分析了1974—1985年期间厄尔尼诺年与反厄尔尼诺年中国大陆地区OLR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4.
塔克拉玛干沙漠春季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利用多波段光度计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探测的1986年4月11日至5月10日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天空亮度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晴空大气和沙暴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谱分布以及折射率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5.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壳层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布莎蛇绿岩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出露较好,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片之一,对其壳层熔岩研究表明,该熔岩属于亚碱性玄武岩与安山岩/玄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富集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具有轻微左倾正斜率分布特征,并亏损Nb、Ta,反映出该蛇绿岩受到了俯冲作用的影响,稀土元素显示LREE亏损、HREE平缓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体现了该蛇绿岩N-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第一过渡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其构造环境的判别,提出罗布莎蛇绿岩属于岛弧型蛇绿岩范畴,其构造环境应为俯冲带之上(SSZ)的弧间盆地。  相似文献   
176.
为完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针对该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均未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现状,基于GeoStudio软件,分析了黄土地区强降雨条件下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参数,在分析中考虑了土体含水率变化对摩擦型灌浆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持时、降雨强度和地下水位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 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十分显著; 渗透各向异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降雨条件下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变化存在滞后效应:随着降雨持时和土体饱和渗透系数增大,滞后效应逐渐减弱; 降雨强度越大、初始地下水位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非饱和黄土地区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考虑降雨影响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7.
在全球气候变暖进程中,青藏高原气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气温、地表温度、地面风速和地表感热通量等方面重点阐述了2000年后青藏高原气候的一些新变化及其可能原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气温和地表温度在2000-2010年显著增温,而在2010年后出现增温变缓的趋势;地面风速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趋势转变,由2000年之前的显著减小趋势逐渐转变为2010年后的显著增大趋势;2000年后风速和地气温差的变化共同导致地表感热通量的增强和趋势转折,其中,2000-2010年地温增温率快于气温的增温率,这对地气温差的加大和地表感热的增强具有重要贡献,2010年以后地面风速的快速增大是高原感热增强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风速的变化可能主要与大尺度的环流调整有关,而高原地温的变化则可能主要是高原局地下垫面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研究为理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8.
蓝柳茹  李栋梁 《气象》2019,45(12):1651-166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海冰密集度资料,对1951—2017年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南界东段(SHSBES)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比较季内差异。结果表明:冬季SHSBES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偏南转偏北,70年代末偏南,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正常略偏南状态。12月SHSBES年代际转折时间较早,1月和2月与冬季相似。冬季SHSBES与同期北极大西洋扇区海冰关系最好,海冰偏少有利于冬季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建立;9月北极大西洋扇区海冰与12月SHSBES关系最好,海冰偏少有利于12月西欧阻塞高压建立;3月北极西半球区海冰则可影响到次年1月和2月的SHSBES,3月海冰偏少使次年1月贝加尔湖西侧阻塞高压建立,2月形成三阻(西欧、贝加尔湖、勘察加半岛)。在动力作用上,阻塞高压环流使西伯利亚高压东南部及其以南处于脊前负涡度平流区,气流下沉,地面增压,促使SHSBES南伸,反之亦然。在热力作用上,9月大西洋扇区和3月西半球区海冰偏少(多)分别使12月、次年2月西伯利亚南界及其以南偏冷(暖),利于地面加压(减小),引导SHSBES南(北)移。  相似文献   
179.
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健  李栋梁  邵鹏程  高娜 《气象学报》2019,77(5):885-897
基于1951—2014年中国160站月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季节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S-EOF)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冬季气温在月尺度上常常出现前、后冬相反甚至冷暖交替的现象。中国冬季气温月际变化存在3个主模态:全冬一致型、前后反相型和冷暖交替型。当西伯利亚高压冬季一致偏强(偏弱)时,冬季一致冷(暖);当海陆热力差异由强变弱、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由强变弱,东亚西风急流比较稳定,强度偏强,位置由南向北移动时,冬季前冷后暖;当大气环流发生突变,尤其是海平面气压场和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大气活动中心的频繁调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在月时间尺度上强弱交替时,冬季气温呈冷—暖—冷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180.
电网二次设备缺陷严重程度的精确判断可为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提供重要依据.针对电网二次设备缺陷数据特征量多、人为判断难度大、易出错等问题,提出基于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的二次设备缺陷分类方法,提高二次设备缺陷分类的准确率.首先,对二次设备历史缺陷数据进行去异常值、编码等一系列预处理工作,并筛选出与设备缺陷相关性高的特征建立特征指标集;然后,利用历史缺陷数据对XGBoost模型进行训练和参数寻优;最后,用训练好的分类模型实现二次设备缺陷的准确分类.本文采用某电厂二次设备缺陷数据对所提算法进行算例分析,并与传统分类器(决策树、逻辑回归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XGBoost可以实现对二次设备缺陷程度的精确判断,进而可以很好地辅助检修人员进行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