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52.
黔西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煤层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地区处于特提斯与滨太平洋两个构造域的交接地带,多期性质不同的构造作用形成了现今错综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根据构造变形的差异,可划分为织金-纳雍NE向构造变形区、水城-紫云NW向构造变形区和黔西南复杂构造变形区。在野外地质的基础上,结合微观变形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认为黔西地区构造变形属于上地壳低温-中低温环境下的脆性-脆韧性变形;由于黔西地区基底构造相对稳定,成煤期后断块内部变形较弱,煤储层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构造裂隙,有助于渗透率的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3.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large shallow lake, Taihu, China, were incubated in two conditions (with and without air extraction) with regard to four soil enzyme’s inhibitors (dry and moist heat sterilizations, chloramphenicol and toluene) to estimate the potential nitrate reductase (Nar) activities. The objectives of paper were to define (1) whether to exclude air from the mixture of sediment and substrate solution prior to incubation was necessary, and (2) the efficacy of four inhibitors when assaying the enzym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incubation methods was found (P < 0.05), indicating that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estimating the potential Nar activity in the sediment to construct an initial anaerobic condition by air extractions prior to incubation. Toluene (1.0 mL/g sediment) and dry heat sterilization effectively and persistently inhibit the reduction of nitrate to nitrite during the incubation of 42 h. The authors concluded that both should be used as preferred inhibitors. In contrast, chloramphenicol (30 μg/g sediment) and moist heat sterilization inhibitors restrained nitrate reduction for <24 h only.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no nitrite produced was substantially reduced in 24 h. Therefore, it should be needless for potential Nar activity estimation in the sediment to add 2,4-dinitrophenol to inhibit nitrite reductase.  相似文献   
54.
李伯华  周璐  窦银娣  刘沛林 《地理科学》2022,42(8):1433-1445
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以湖南省怀化市皇都村为例,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探究乡村聚落景观风貌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以Google Earth高清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影像纠正拼接,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探究景观风貌的演变特征。研究显示:① 乡村多功能变化与聚落景观风貌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紧密的相关性;② 皇都村景观风貌演化阶段可分为缓慢且稳定的乡村传统功能型、无组织有方向的乡村生产功能型、矛盾到趋于协同的乡村现代功能型;③ 聚落的生活居住功能、生产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商业服务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多功能发展特征明显,多功能协调发展对景观风貌保护和演化具有积极意义;④ 皇都村景观风貌演变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是内生驱动力、外源驱动力以及自然驱动力共同作用的外在表现,皇都村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逐步向多功能路径转变,实现了景观风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5.
颉佳  王世金  窦文康  赵灿文 《地理科学》2022,42(6):1064-1072
滑雪场空间分布特征、集聚演变状况与分布方向性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滑雪旅游乃至冰雪产业的发展。运用地统计学空间分析原理,通过最邻近指数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及平均中心分析,对1990年前后每10 a 中国滑雪场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① 1990年之前,仅在黑龙江和吉林省有7家滑雪场,且分布较为离散。② 1990—1999年,滑雪场数量呈小幅增长,空间上出现向新疆、河北和四川扩散的现象。③ 2000—2009年,滑雪场增速较快,并形成了以哈尔滨?牡丹江、北京?张家口两地区为核心的滑雪场双核驱动模式。④ 2010—2019年,是滑雪场数量增速最快的10 a,期间新增滑雪场522家,并在双核驱动模式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长白山、燕山–太行山为主要条带的联通南北的滑雪场空间结构。总体上,近30 a中国滑雪场呈现出了“南展西扩东进”的空间演变特征。该研究结果对于未来中国滑雪场空间布局、优化及其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以湖南省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利用GIS技术构造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讨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三生”空间功能更新特征和逻辑模式。结果表明:1)张谷英村“三生”功能更新主要表现出生活功能产居一体化、生产功能旅游化、生态功能景观化、旅游功能多样化的旅游适应性特征及圈层分化和阶段有序的时空分异特征。2)张谷英村通过生活空间的人文景观开发与民俗文脉挖掘、生产空间的多元高质旅游服务模块构建、生态空间的生态环境保育与自然景观修复,实现传统物质空间的旅游功能更新和功能融合发展。3)旅游驱动型乡村社会通过供需关系构建、示范效应延伸、主客交往反馈,扩展功能更新范围、加深功能更新程度、提升多元功能质量。“三生”功能的更新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演化的共生耦合关系,其旅游化过程体现了空间结构有序变迁和空间属性质量提升的协同演化进程,以多功能交互、多层次联动的综合路径推助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7.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反映地下水遭受污染的可能性,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地下水水质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美国EPA地下水防污染性能评价方法(DRASTIC),对威海市主城区范围内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为政府部门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8.
Palogue油田的发现打开了Melut盆地古近系勘探新方向,证实了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Palogue油田具有以下白垩统为主力烃源岩,古近系为主力成藏组合的跨时代运聚风格,幔源CO2气体对油气的聚集和改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对CO2气体、原油特征、生标特征、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地层埋藏史,分析油气特征及成藏期次.结果表明:Palogue油田具有两期成藏的特征,古近纪中期发生第1期油气成藏事件,随后原油被降解;古近纪晚期-新近纪以来,伴随幔源CO2气体油气发生第2次运移充注事件,且CO2气体对油藏进行了强烈的气洗作用.   相似文献   
59.
窦小雨 《地质与勘探》2022,58(6):1139-1153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硫化物矿田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近年来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危险。通过对区内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多元统计、指数累加等方法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矿田内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提取更多的找矿预测地球化学信息;研究发现矿田内主要的成矿元素分布受岩性及构造的双重控制,具有明显的北西向成带、北东向成串的特征,矿田中部和外围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异常场特征。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的主要指示元素为 Cu、Pb、Zn、Au、Ag、As、Sb、Hg、K、W等。根据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拉牌沟地区赋矿酸性火山岩向北侧伏,其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基于特征因子得分推断出矿田内具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向4组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21条,最晚期形成的北西向次级断裂F15-F21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已知的古火山喷口位于W-Au-Mn-Fe-Ti-V-Ba-K-S因子得分小于-0.7的负异常中心内,据此厘定出11个中心喷发口和5个火山喷发中心,已知的矿床位于火山喷发中心内或各火山中心喷发口的结合部。本研究为该矿田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