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all discussion about water level change on slopes under wave action, including wave runup, wave rundown and wave up-down amplitude, and a suggested formula for their calculation.  相似文献   
742.
UV-B辐射对2种海洋微藻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应用同位素标志法 ,研究了 UV- B辐射增强对三角褐指藻、扁藻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角褐指藻对 UV- B辐射增强的耐受性高于扁藻 ;UV- B辐射增强抑制扁藻的生长和 DNA的合成 ;低剂量的 UV- B辐射刺激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和 DNA的合成 ;高剂量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同时 ,随着 UV- B辐射的增强 ,2种海洋微藻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下降 ,其中扁藻合成速度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三角褐指藻 ,表明三角褐指藻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 UV- 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低于扁藻。  相似文献   
743.
Bitumen from the Nanpanjiang Basin occurs mainly in the Middle Devonian and Upper Permian reef limestone paleo-oil reservoirs and reserves primarily in holes and fractures and secondarily in minor matrix pores and bio-cavities. N2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natural gas and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pyrobitumen in paleo-oil reservoirs.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the bitumen in paleo-oil reservoirs was sourced from the Middle Devonian argillaceous source rock and belongs to pyrobitumen by crude oil cracking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But the natural gas with high content of N2 is neither an oil-cracked gas nor a coal-formed gas generated from the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source rock, instead it is a kerogen-cracked gas generated at the late stage from the Middle Devonian argilla- ceous source rock. The crude oil in paleo-oil reservoirs completely cracked into pyrobitumen and methane gas by the agency of hugely thick Triassic deposits. After that,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of methane gas reservoirs was completely destroyed due to the erosion of 2000--4500-m-thick Triassic strata. But the kerogen-cracked gas with normal pressure was preserved under the relatively sealed condition and became the main body of the gas shows.  相似文献   
744.
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华南板块北缘,由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基本一致,倾向南东的叠瓦逆冲推覆断层组成。卷入地层有寒武—震旦系、泥盆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和白垩系,空间上具双冲型推覆特征,推覆方向早期由南东向北西,晚期由东向西。据各推覆体的叠置关系及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184.16Ma),认为该推覆构造主要活动于燕山期。该推覆构造的发现,可能反映出该区中生代存在一定规模的陆内造山,是本区中生代陆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同时也为本区寻找隐伏煤矿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为寻找与构造蚀变岩(推覆面附近)有关的贵多金属矿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45.
斯特列佐夫斯克铀矿床构造岩浆活化控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俄罗斯超大型斯特列佐夫斯克铀矿床区域构造、矿床地质构造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岩浆活化控矿规律,指出它对我国赣杭火山带同类型的铀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46.
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方法与宏、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结果 ,探讨了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途径。圈定出六安 -霍山地震危险区。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 ,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 ,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等震线长轴衰减方向等参  相似文献   
747.
气候平均状况的变化对气候极值出现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概率统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正态分布和г分布的气候要素分布模型来讨论极值事件对各个参数的敏感性,得出尺度参数对极端事件概率的影响力最大,进而研究了平均值或标准差的变化对极端事件的影响,为气候极值预测和气候模式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48.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在川中GSM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的应用,明确了该区多种类型河道的沉积模式,预测了砂体的展布,对于四川盆地浅层砂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9.
张达  吴淦国 《现代地质》2004,18(4):429-434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汇集了全球典型地区的区域地质研究的最新成果。前寒武纪克拉通和年轻造山带的岩石圈差异表明在晚古生代欧洲是一个复杂的沿着由于罗得利亚超大陆裂解而形成的波罗的海边缘增生的地体拼接带。阿拉伯—努比亚地盾在新元古代也经历了裂解、俯冲及碰撞固结的过程。利用新资料分析了Afar地幔柱与板块构造事件对红海演化过程的影响程度。通过逆冲推覆构造确定里海和咸海地区一期强烈的挤压应力场与油气及矿床的定位密切相关。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年代的确定和第三纪以来造山带地质构造的演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会上展示了阿尔卑斯地区和区域地质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北美及加勒比地区区域地质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750.
元代以来黄土塬区沟谷发育与土壤侵蚀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以洛川旧县镇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用实地考察和史料考证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元代(1267年)以来洛川黄土塬区沟谷发育与土壤侵蚀过程,计算出了不同时段沟谷发育速度、土壤侵蚀强度,分析了黄土塬区沟谷形态的演变。自元代以来黄土塬区沟谷发育、土壤侵蚀呈加剧态势,其变化一方面与降水量变化关系密切,降水量较丰富时沟谷发育、土壤侵蚀较强;另一方面人为加速侵蚀与自然侵蚀相叠加是近现代沟谷发育、土壤侵蚀剧烈的主要原因。黄土塬区沟谷形态由巷形谷、V形谷向U形谷演变,沟头段巷形谷和上游段V形谷是土壤侵蚀与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