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1篇
  免费   2780篇
  国内免费   3582篇
测绘学   1285篇
大气科学   2684篇
地球物理   3420篇
地质学   6980篇
海洋学   2139篇
天文学   503篇
综合类   1322篇
自然地理   170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607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611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741篇
  2017年   675篇
  2016年   786篇
  2015年   674篇
  2014年   873篇
  2013年   859篇
  2012年   791篇
  2011年   848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861篇
  2008年   763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557篇
  1998年   461篇
  1997年   438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319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62年   5篇
  1958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拉长石出溶结构的形态特征、成分差异和出溶结构的取向研究出发,采用TEM、STEM 以及SAED等手段对其进行测试,发现拉长石出溶结构层的厚度符合理论计算值,结构层的成分由富钙和贫钙两相长石组成,具备了产生干涉作用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拉长石的晕彩色是因其内部的层状出溶结构对光的干涉所致,结构层的厚度主要受富钙相长石的控制.随着钙(An)含量的增加,结构层相应地增厚,且富钙层的增大幅度大于贫钙层,从而导致晕彩色波长也随之增大.出溶结构层的取向为(153),近于平行晶体的(010)面,但不同产地的拉长石,尽管晕彩色相同,其出溶条纹中的钙含量和条纹的具体取向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2.
河南桐柏老湾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河南桐柏老湾花岗岩体开展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了一个高精度的U-Pb年龄(132.5±2.4)Ma,比较可靠地限定了老湾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属于燕山中期,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燕山晚期.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时间,认为在燕山中期,桐柏及其邻区存在次比较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老湾花岗岩体是这次构造-岩浆活动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53.
Copula函数在多变量水文分析计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33  
郭生练  闫宝伟  肖义  方彬  张娜 《水文》2008,28(3):1-7
综述了多变量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系统地介绍了Copula函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探讨Copula函数在多变量水文计算领域的适用性及优越性.总结了Copula函数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参数估计、拟合检验及类型选择等,并展望了Copula函数的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许继军  杨大文  蔡治国  金勇 《水文》2008,28(1):32-37
长江三峡区间因暴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对三峡水库的防洪安全和运行调度的影响很大.本论文依据三峡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采用基于GIS的机理性分布式水文模型,来模拟三峡区间入库洪水,以尽量减少洪水预报中的不确定性.利用近期建成的78个自动雨量站网监测的小时降雨信息作为模型的输入,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大多数洪水过程的模拟精度较好,但也有的模拟结果较差,其中降雨信息缺失是洪水预报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5.
笔者从岩性地层、孢粉组合、地层对比等方面,对西河盆地红层的地层时代与沉积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追朔其地质演化历程。本区首次发现的孢粉组合是以草本植物蒿属为优势种,松、胡桃及禾本科为次优势种的疏林灌丛草原,其中胡桃属、榆属为典型的古—新近纪属种。根据岩性特征及生物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西河盆地“红土”地层属于新近系上新统宝格达拉组(N2b),地层层序类型在平面上体现出从盆地边缘到中心沉积环境由河流、冲积扇、三角洲到湖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l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显著变轻,这种变化趋势与低纬度开放性大洋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南海海盆扩张早期,大量陆源物质从较窄陆架可以直接沉积到海底,由于陆源物质氧同位素相对偏负,当与海洋沉积物混合后,引起本区沉积物孔隙水氧离子浓度变轻。而扩张初始,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使钙质壳体被快速封存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中,造成孔隙水离子成为影响壳体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当氧同位素相对较重的有孔虫壳体溶解和重结晶并与孔隙水离子发生交换时,引起壳体δ^18O负向偏移。  相似文献   
57.
蓝东兆  方琦  顾海峰  李超 《台湾海峡》2004,23(4):453-457,i005
本工作通过分析厦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甲藻休眠孢囊,发现了1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休眠孢囊,及两种有害甲藻休眠孢囊: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进行了培养。并初步研究了该藻的毒性及贝类对其毒素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沉积物中的塔玛亚历山犬藻是有毒的.它的较适宜生长环境条件是:水温20~25℃.盐度为25~30,光照度为3000~50001x.塔玛亚历山大藻在每年的4月26日至6月10日、10月11日至11月20日可能会形成有害藻华,危害厦门海域的海洋生物并可能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8.
Parthenogenesis in Laminaria and Alaria has been observed by Yabu, Nakaharaet al. and Fang et al. After we had made some preliminary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the haploid phases of Laminaria japonica, similar study was started in 1974 on anotherspecies of brown algae, i. e., Undaria pinnatifida Sur.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 of such astudy on Undaria are summarized here. I. MATERIAL AND METHODS The material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was mature sporophyte of Undaria collectedfrom the lower tide regions at Qingdao. The methods used in collecting Undaria zoo-  相似文献   
59.
南海温跃层基本特征及一维预报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有1907—1990年南海大面调查资料,按1°×1°网格进行逐月的标准水层的温度统计。在此基础上采用3次样条函数的插值方法计算出整个南海温跃层的深度、厚度和强度并予以相应分析。分析表明,南海温跃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为辐射型,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的陆架区内,季节变化显著;第二类为不同水体叠置型,主要分布在广大深水区,它长年存在,季节变化较小。一种温跃层的一维积分预报模式,该模式是基于忽略热平流作用和水平热扩散的前提下,从局部热平衡方程出发,建立了受海面热收支及风混合作用下求解温度垂直分布及温跃层的时空变化。在南海北部水深约300m处进行了单站温跃层后报,结果表明,温跃层的深度、厚度和强度的相对误差均在30%以下。  相似文献   
60.
鸟蛤科(Cardiidae)是双壳类软体动物中较大的一科,全为海产,但有些种能适应于半咸水,甚至进入河口区。本科大多数属、种均为热带和亚热带型,仅分布于寒带和温带的属、种很少。它们主要生活在潮间带和近岸浅水区,一般不超出大陆棚的范围。潜居于泥砂中,营底内生活,借助于发达的足有时可以进行短距离的迁移。 本文所用材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近海调查时所采得,其中主要是本所海洋综合调查船“金星”号及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拖网采集的底栖动物标本,此外,还鉴定了中苏黄、东海越冬渔场调查由苏联“宝石”号所采集的标本。作者谨向以上对标本采集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致以谢意。 鸟蛤科的属名和亚属名的使用在早期一直是十分混乱的,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整理。直到1935年Thiele在他的名著《Handbuch der Systematischen Weichtierkunde》一书中比较详细的总结了这一科动物过去的研究工作,从而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分类系统。本文主要采用了Thiele的分类系就,并参照了Keen、Kuroda and Habe的工作和作者个人的意见进行了部分的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