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7篇
  免费   1257篇
  国内免费   1863篇
测绘学   875篇
大气科学   646篇
地球物理   1017篇
地质学   3368篇
海洋学   848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398篇
自然地理   76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7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是井下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初至误差的存在会使微地震震源定位结果产生较大偏差,进而影响后续的压裂裂缝解释.通常初至拾取过程对所有的微地震事件选择相同的特征函数并采用一致的拾取参数进行统一处理,然而当事件的能量、震源机制、传播路径以及背景噪声等存在明显差异时,所得初至拾取结果差别显著.为了提高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标准一致性,本文提出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初至拾取及全局校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互相关函数对每个事件内的各道记录进行时差校正,得到初始初至信息并形成叠加道,再对所有事件的叠加道进行全局互相关得到事件间初至相对校正量,最终初至结果可以通过各个事件的初始初至信息与其相对校正量相加得到.方法将所有微地震事件初至结果作为一个整体处理,从而能够克服常规方法初至拾取标准一致性差的缺陷.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事件初至拾取和定位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2.
应用ATG-6118H痕量氢在线自动分析仪在水井类观测点观测过程中发现,外界观测环境的变化对于痕量氢浓度的观测存在一定干扰。文章依据宁河痕量氢观测井的观测环境及供电系统的改造过程,对2017年11月11日井房改造完成前后的痕量氢浓度数据进行分析论述,为该仪器的后续观测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43.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radiolarian fossils in the early Cambrian due to its rarity and poor preservation. Here we report a new radiolarian fauna from the Cambrian Shuijingtuo 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Chiungchussuan Stage(Cambrian Series 2) in western Hubei, China. It contains over 300 radiolarian tests and these fossils belong to 4 morphotypes, including Paraantygopora porosa gen.et sp. nov., Braunosphaera sinensis gen.et sp. nov., Tetrasphaera? sp. and incertae spherical radiolarians. In taxonomy, Spumellaria predominates in the fauna and comprises 92% of the total. In shell structure, about 73% of all specimens are similar to the early Ordovician radiolarian fossils, with the shell walls characterized by perforated plate structures. The spherical radiolarians with latticed shells constitute another feature of the early Cambrian radiolarian fauna. The radiolarian fauna reported here contains many fossil specimens and covers different taxonomical taxa. These specimens usually consist of distinctive concentric multi-layers with complex structure.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Radiolaria had already thrived during the Cambrian Chiungchussuan Stage(Series 2, Stage 3), which may have occurred synchronously with the explosion and prosperity of macrobiota recorded in the strata deposited in shallower water condition.  相似文献   
944.
声反射成像测井中常用的基于射线理论的Kirchhoff积分偏移算法和基于单程波理论的F-K偏移算法均可实现井旁缝洞反射体的快速偏移成像,但其仅适用于地层垂向变化较弱的速度场和高陡角裂缝的偏移成像,无法实现低角度反射体的准确偏移归位,产生偏移假象误导测井解释.逆时偏移基于全波动方程,可适应强垂向变化速度场,实现近似水平反射体的偏移成像.本文详细分析了将逆时偏移应用于声反射成像测井时存在的数据准备、时间采样间隔匹配和成像条件改进等若干问题,通过设置多组理论模型来说明算法对井旁不同反射体的识别能力.模拟资料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证实,较F-K偏移算法,逆时偏移算法成像精度更高、收敛性更好,可有效实现近似水平构造偏移归位.改进的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可解决深部地层的远井壁成像衰减问题,降低测井解释的多解性.逆时偏移将成为声反射成像测井高精度偏移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5.
一种基于相位一致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特征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确检测图像边缘特征是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割和识别的关键。空域特征检测算子以解决阶跃形边缘为主,得到的边缘特征对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敏感。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频域相位一致的图像特征检测方法,该方法对遥感图像亮度和对比度具有不变性,同时适用于多种边缘特征的检测。使用Log Gabor小波计算IKONOS Pan图像的相位一致多尺度梯度,对农田、道路和厂房等典型地物进行特征检测的结果表明,相位一致算法对图像局部亮度和对比度不敏感;并且对线形物体产生单线响应,不似空域检测算子产生双线响应。最后考察滤波器尺度和方向参数变化及添加高斯噪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发现相位一致算法无需先使用低通滤波去除噪声,因而具有更稳定的特征定位精度;并且抗噪声干扰的能力强,检测结果不会因为噪声而出现波动。基于相位一致的遥感图像不变特征提取,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分割和对象识别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6.
北太平洋涛动(NPO)和东亚冬季风(EAWM)二者是热带外重要的气候系统,不仅对我国甚至对整个东亚气候都有重要影响,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也越发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HadISST海温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冬季NPO和EAWM对次年冬季ENSO发生、发展影响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冬季NPO和EAWM对次年冬季ENSO的影响无论是从相关性大小还是触发的ENSO强度上来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冬季NPO和EAWM回归的海表面温度(SST)场相关的降水和风场的季节演化特征发现:在热带太平洋区域,冬季NPO和EAWM通过激发赤道西太平洋区域西风和降水异常建立起了相应的海气正反馈机制,而这种正反馈机制在强度和位置上的不同,造成了对ENSO影响的差异。冬季NPO和EAWM年代际变化上的差异可能是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947.
关键移动通信设备的地震易损性是城市移动通信系统地震灾害预测的基础。本文以移动通信系统节点机房中常用的蓄电池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试验来研究蓄电池组的抗震性能,并获得其地震易损性。试验过程中,首先采用FEMA P695建议的方法从美国PEER强震数据库中遴选出对蓄电池组较为危险的地震动记录作为试验激励,随后逐步增大各条地震动记录的幅值,基于振动台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试验后根据蓄电池组的地震损伤特征,定义了其损伤指标和损伤水平,并基于振动台试验数据分析获得了典型蓄电池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相似文献   
948.
以采自山西晋祠泉的一株淡水红藻JC1712001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特征鉴定,同时利用分子数据对其进行生物地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该株淡水红藻JC1712001与美国、西班牙地区报道的马赫拉熊野藻(Kumanoa mahlacensis Kumano)遗传距离最近,基于rbcL、COI和UPA序列的遗传距离均为0.基于3个序列,利用贝叶斯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3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具有高度一致的系统发育关系,JC1712001均与西班牙及美国地区已报道的马赫拉熊野藻聚为一支,支持率都在97%以上,支持其为马赫拉熊野藻,同时也表明3个基因的高度保守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也支持这个结果.马赫拉熊野藻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均有分布,RASP软件构建的地理起源图谱显示,欧洲类群地理起源更为古老.马赫拉熊野藻为稀有种,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淡水红藻的分布,为其系统发育和地理起源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49.
筑坝拦截对黑河河道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流沉积物对流域环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其粒度参数能反映沉积环境中物质来源和水动力环境.本文以黑河流域上中游为研究区域,探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从黑河上中游干流22个主要控制断面采集河床沉积物样品,采用筛分法和吸管法对沉积物样品粒度参数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对筑坝拦截为主的环境改变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受梯级水库建设影响,黑河上中游泥沙粒径大小差异显著.干流库区泥沙粒径较自然河段明显减小,分选很好,呈正偏或极正偏尖锐分布,而且在库区不同沉积高度上表现出分层沉积特征;坝下游河段因遭受强烈冲刷,较自然河段泥沙粒径粗化显著,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极正偏,峰态尖锐化;水库回水区受水库壅水及下泄清水的双重制约,泥沙粒度参数介于自然河段和坝下游河段之间,整体分选中等,呈极正偏尖锐分布;沉积环境分析表明,上游支流河段沉积物粒度特征受泥沙供给和物源特征的影响较水动力条件显著,干流河段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控制.研究结果既符合河流上中游沉积物粒度分布规律,也反映了河流环境变化对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0.
安徽太平湖水库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太平湖是2014年国家列入的重点保护湖泊之一,鉴于其生物本底资料的缺乏,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从上游至下游选取H1、H2、H3、H4、H5共5个样点,采用黑白瓶法对太平湖的初级生产力进行为期2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太平湖水柱毛初级生产力、水柱净初级生产力和水柱呼吸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54±6.72、-1.82±7.77和6.50±7.62 g/(m2·d).时间分布上,水柱毛初级生产力出现3个峰值,分别在2012年11月、2013年5月和2014年7月,呼吸量在2013年7月份出现远高于其他月份的峰值,达到了16.04 g/(m2·d),水柱毛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太平湖初级生产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水平分布上毛初级生产力与呼吸量的水平分布相似,湖心H3样点最小,下游的H4、H5样点较高;垂直分布显示,毛初级生产力主要贡献在表层和1SD层,并沿水深逐渐降低,呼吸量的垂直分布与毛初级生产力不同,最高值出现在1SD和2SD层,各层净初级生产力的值均较小,无明显峰值或谷值.研究表明,太平湖水库水柱的P/R系数小于1,但最高生产力层(表层)的P/R系数大于1.相关分析显示水柱毛初级生产力与温度和湖深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