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6篇
  免费   1046篇
  国内免费   1374篇
测绘学   621篇
大气科学   581篇
地球物理   736篇
地质学   2537篇
海洋学   643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300篇
自然地理   47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研究表明,由极限平衡法确定的滑动面、安全系数存在一定误差,强度折减法以弹塑性力学为基础,能准确给出真实稳定系数的下限。本文以武汉某基坑为例,以强度折减法为基础,采用flac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提出了基坑支护的方法,经过工程验证,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962.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技术研究了恩平凹陷油气的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有两期充注,第一期充注时间较早(20 Ma),以油为主,原油主要来自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大量油气见于浅层储层;第二期充注时间较晚(5 Ma以后),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主要源自文昌组烃源岩,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层储集层中.研究认为第一期油气充注与盖层形成时间匹配不好,可能是浅层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勘探方向应以深层储层(文昌组)为主,寻找深层早期构造更为重要,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63.
谭庄-沈丘凹陷油气形成条件分析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庄-沈丘凹陷位于周口坳陷中部凹陷带,是一个中、新生代两期断陷叠合的次级构造单元,面积近2800km^2。勘探证实凹陷内沉积了巨厚的中生代早白垩纪地层(分布面积2000km^2),其中暗色泥岩平均厚达1250m,在多口探井中见到级别不同、层数不一、厚度不等的油气显示,并在周参10、周11、12、19等多口井见到油气流,显示了该凹陷良好的勘探前景;但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究其原因,除了生油岩类型不太理想外,后期改造强烈导致保存条件较差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不过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寻找改造弱、破坏小、保存好的构造,是下一步勘探突破的重点,而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64.
内蒙洪特地区化探与油气微生物勘探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采用化探及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对内蒙洪特地区进行了油气勘探研究.化探综合异常分析研究表明,本研究区有2个异常区,即西南化探异常区和东北化探异常区.油气微生物综合异常分析研究,可将本研究区划分为3个异常区,即中南微生物异常区、东北微生物异常区和西南微生物异常区.研究表明,化探和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不仅与研究区内已完钻井的含油气性相符,而且与随后完钻的各井的含油气性亦相符.在本研究区,化探与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呈现互补关系,如将二者叠合运用,这样将会大大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965.
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自动检索算法及其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检索地形图上指定区域各种比例尺下的新旧图幅编号提出一种详细的算法.以1:100万比例尺为基准分情形完成对指定选区覆盖的、指定比例尺下的新旧图幅编号的遍历,并借助VB和MapObjects将该算法可视化实现.  相似文献   
966.
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库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建德  富莉  张海印 《测绘科学》2005,30(6):67-68,73
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数字城市的核心,而数据质量的高低又是数据库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在简要分析数字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构建过程的前提下,详细论述了数字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建库中需进行的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967.
利用日本高知大学提供的逐小时分辨率静止卫星云顶黑体亮温(TBB)资料,使用模式匹配算法对2000~2016年(2005年除外)暖季(5~9月)青藏高原东部的两类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了识别和追踪,并利用人工验证订正了结果。基于此,利用NOAA的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降水资料和NCEP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对高原东部两类MCS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7月和8月是高原东部MCS生成最活跃的季节,然而,此两个月能够东移出高原MCS的比例最小;5月虽然MCS生成数最少,但是移出率高达近40%。对比表明,能够东移出高原的MCS(V-MCS)比不能移出的MCS(N-MCS)生命史更长,触发更早,短生命史个例占比更低。暖季各个月份,相比于N-MCS,V-MCS的对流更旺盛且发展更快,然而,由于其发生频数远低于N-MCS,总体而言,V-MCS对高原东部的降水贡献率仅为15%左右,是N-MCS相应数值的一半左右。高原东部两类MCS的环流特征差异显著,有利于V-MCS发生、维持和东移的因子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低层(西风带短波槽、西风引导气流、低层风场切变),而在对流层高层,N-MCS拥有更好的高空辐散条件(其对应的南亚高压更强)。  相似文献   
968.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学者关于岩盐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工程稳定性应用研究现状基础上,分别从岩盐物理力学性质、岩盐孔隙度、渗透率、塑性变形能力和损伤恢复等物理特性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有关岩盐的短期强度特性、岩盐的蠕变性能、围压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以及温度效应对岩盐力学特性影响等有关岩盐工程应用中所表现出的物理力学特性;最后从岩盐在工程应用方面,提出了岩盐及其工程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9.
文章运用原始形态法对昌黎井数字化水温观测在4次强远震前记录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强远震前的异常形态特征相近,主要是打破趋势,且幅度明显,认为可能是断层预滑或断裂预扩展产生的,对提高强远震前的异常识别及地震预测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70.
傅敏红  古泉 《地震学刊》2013,(Z1):15-19
基于子结构分析方法,提出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中数值解和解析解耦合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此方法中,数值解是用有限元方法来模拟上部结构的非线性动力行为;而弹性结构-刚性基础-半无限大弹性地基中频域内的解析解,是通过离散时间递归滤波方法得到时域内的解来等效,且在整个体系中,利用土、结构两个子结构边界上的力和位移协调求解。本文提出的方法用有限元程序Opensees来实现,并用于一个线弹性单层框架结构的动力分析中。这种耦合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土-结构相互作用单自由度体系的解析解进行了比较,验证此方法的精度、稳定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