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吉林省东部聚煤盆地地震资料同相轴频率相对其他地区同一反射时的同相轴频率普遍偏低,通过提频处理也难与其他地区相比,其小断层解释符合率比较低。通过对比分析,正确地认识地震资料有利于小构造的划分和断定。  相似文献   
332.
In this article, firstly, w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patterns of Coulomb stress changes induced by a sequ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Songpan (松潘), Sichuan (四川) Province in 1973 and 1976,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Ms8.0 Wenchuan (汶川) earthquake of 2008 was epicentered in a relevant Coulomb stress triggering zon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oulomb stress o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segments of the Longmenshan (龙门山) fault zone increased after the Songpan sequ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he st...  相似文献   
333.
从伊通盆地复杂的表层结构及深层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复杂构造区信噪比和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复杂构造下的观测系统设计及照明分析技术、复杂地表结构条件下的表层调查技术、提高信噪比的组合检波压制干扰波技术和基于表层调查的激发技术。通过一系列技术研究,形成了三分、三优选的技术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伊通盆地复杂构造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高了西北缘山地的成像质量,满足了油气勘探的需求。  相似文献   
334.
凉水煤矿采用二维地震寻找第三系煤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水煤矿为第三系煤田,其特点是:主采煤层为褐煤,与围岩波阻抗差小;深层地层的层速度低,波阻抗差也比较小,深层反射条件差。针对此特点,在采集、处理环节采取了诸如混凝土砂浆封井、初至折射静校正、人工提取干扰等提高信噪比的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勘查成果。  相似文献   
335.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吉林探区的地震采集转向了岩性油藏、隐蔽油藏他和深层火山岩勘探,要求地震采集资料要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度。而由观测系统设计参数产生的采集脚印及激发接收条件差异产生的子波不一致,影响了采集中处理精度的提高和解释中地震属性的精度提高。因此,从影响子波一致性的原因入手,从观测系统设计、激发和接收因素的选择上加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减弱影响子波一致性的技术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杂地表的地震采集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336.
周瑶琪  赵士宝 《地球科学》2004,29(5):575-582
回顾了太平洋撞击成因假说的主要内容, 重点围绕太平洋古陆消亡的内外动力学机制进行讨论, 认为P/ T之交发生在太平洋地区的撞击事件撞裂了岩石圈板块, 导致岩石圈下的地幔对流方式发生重大转折.在这种全新的对流方式驱动下, 太平洋古陆板块伴随新生洋壳板块的俯冲和碰撞而逐渐消亡并拼接到环太平洋大陆边缘, 与此同时, 环太平洋构造域开始形成.这种以太平洋构造域为中心的深部构造热体制深刻地影响了环太平洋大陆板块在中新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337.
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超高压矿物柯石英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的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中发现典型的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蓝晶石, 二者呈针柱状交生, 产在一个以TiFe合金成分为主的颗粒(0.7mm× 0.5mm大小) 的最外部.该颗粒从内到外由4层矿物组成, 分别为TiFe合金主体、2 0~ 70 μm宽的自然钛、约10 μm宽的TiSi合金及30~ 5 0 μm宽的柯石英和蓝晶石为主的硅酸岩和氧化物层.主体矿物为高Ti低Fe的TiFe合金, 内部出现由细粒状低Ti高Fe的TiFe合金和自然钛组成的蠕英结构.最外层由柯石英和蓝晶石组成的格架中分布细粒的Si金红石和Ti-Mg -K -Na -Ca氧化物.初步认为TiFe合金从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往浅部上升过程中, 内部发生局部熔融, 分解出自然Ti, 并在其边部与其他硅酸岩矿物或熔体发生反应, 形成柯石英和蓝晶石.这一过程可能发生在洋脊拉张环境, 由于地幔柱的上涌, 将深部的豆荚状铬铁矿带到浅部, 使得其中包裹的一些高温高压环境下稳定的矿物变得不稳定, 发生熔融和交代反应, 形成新的不平衡的矿物组合.罗布莎柯石英的这种不寻常产出特征说明是在减压过程中形成, 不同于造山带中常见的由板块俯冲增压过程中形成的柯石英   相似文献   
338.
The Maoshan area is an area with well-developed igneous rocks and complex structures. The thickness of the reservoirs is generally small. The study of the reservoirs is based on seismic data, logging data and geological data. Using techniques and software such as Voxelgeo, BCI, RM, DFM and AP, the authors have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lateral variation of reservoir parameters in the Upper Shazu bed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Palaeogene Funing Formation, and compiled the thickness map of the Shazu bed. Also, with the data from ANN, BCI and the abstracting method for seism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tructural factors, the authors have tried the multi-parameter and multi-method prediction of petroleum, delineated the potential oil and gas areas and proposed two well sites. The prediction of oil and gas for Well JB2 turns out to be quite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339.
The front of a thrust-detachment fault may have various styles such as decoupling, fold, forethrust and backthrust ones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magnitude, direction and time of the forces exerted on the fault and the inhomogeneity of rock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y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gravity structure, inverse structure and diapir structure. These structures exist together in the same thrust-detachment fault and can influence, compensate for and convert into each other. They provide important grounds not only for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 state, propagation mode, 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but also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etroleum generation, migration, accumulation and preserv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drill holes in foreland basins.  相似文献   
340.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总被引:149,自引:13,他引:136  
鄂尔多斯盆地的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盆地主体具克拉通内盆地特征;现今盆地为经过多期不同形式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盆地之上,又属多重叠合型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集油气、煤和铀于一盆,多种能源矿产丰富。根据盆地及周缘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质事件,结合对盆地各区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研究认为,在盆地发育时期(T2—K1)至少发生了4期明显的构造变动,将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中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富县—延安期为盆地发育的两个鼎盛阶段,广泛接受沉积,湖盆宽阔,沉积范围为今残留盆地面积的2倍多;形成重要的含油和成煤岩系。这两个阶段被期间发生的区域抬升变动(J1)所分隔。抬升导致沉积间断,延长组顶部遭受强烈而不均匀的侵蚀下切,形成起伏较大的侵蚀地貌。延安期末盆地抬升变动不强烈,沉积间断和剥蚀延续时间短。随后又复沉降,进入盆地发育的第三阶段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沉积范围仍较广阔,但湖区面积明显减小。晚侏罗世构造变动强烈,在盆地西缘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带,在其东侧前渊局限堆积厚度不等的砾岩,盆地中东部地区遭受剥蚀改造;今黄河以西地区初显东隆西坳格局。在早白垩世阶段,沉积分布仍较广阔,不整合超覆在前期西缘冲断带和南、北边部隆起之上。在盆地演化的前三个阶段,沉积中心均分布在延安附近及其以东;而堆积中心则位于邻近物源的盆地西部,且不同阶段位置有别;直到早白垩世,盆地的沉积中心和堆积中心的分布位置才大体一致,主要位于盆地西部的中南段。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大型盆地消亡;盆地开始进入后期改造时期。在晚白垩世以来的盆地后期改造时期,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生了以下重要地质事件:1盆地主体持续幕式、差异性整体抬升和强烈而不均匀的剥蚀,东部黄河附近被剥蚀的中生界厚度最大可达2000m;2盆地本部长期幕式整体的差异抬升和剥蚀,形成3期区域侵蚀-夷平面(E32—E12,E23和N21);3地块边部裂陷,周缘断陷盆地相继形成,接受巨厚沉积;4持续达2亿多年的东隆西降运动于中新世晚期(8MaBP)反转易位;东部开始沉降,广泛接受红黏土沉积;六盘山、地块西缘和西部相继隆升;标志着中国西部区域构造运动对该区的影响更为重要;5分别在8MaBP和2.5MaBP,风成红黏土、黄土开始广泛堆积,先后形成红土准高原和黄土高原及黄土高原面;6黄河水系的发育、外流和侵蚀地貌的形成。根据各主要地质事件的发生和动力学环境的演变,将该区晚白垩世以来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K2—E1;E2-3;N1-21;N31—N2;Q)。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构造变动,与周邻各构造域,特别是中国东、西部(含青藏高原)重大构造运动的复合、叠加及其与时彼此消长变化密切相关;其活动和改造,使中生代盆地的原始面貌大为改观。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生—成藏(矿)和定位的主要期次,与盆地中新生代演化和改造的阶段有明显的响应联系和密切的耦合关系。盆地演化末(晚)期及之后的整体差异隆升和区域剥蚀,对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矿)和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