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拉萨市空气含氧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拉萨市空气含氧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值的日变化、逐日变化,并结合气象因子分析了可能导致该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拉萨市含氧量一天内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含氧量变化与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与温度、气压不能通过相关性检验;与海平面地区含氧量相比,拉萨市含氧量变化不大;含氧量与每立方米空气中氧气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用来衡量空气中氧气的绝对含量。   相似文献   
22.
1975-2008 年西藏色林错湖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1975 年地形图、80 年代至2008 年的TM、CBERS 卫星遥感资料和近34 年(1975-2008 年) 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冻土深度等气候资料分析得出,西藏那曲地区西部的色林错及其周围的错鄂、雅根错的面积在近30 年来呈较显著的扩大趋势,到2008 年面积分别为2196.23 km2、279.24 km2、103.07 km2,与1975 年分别增长了574.46 km2、11.59 km2和68.13 km2,增长速度分别为35.4%、4.3%和195%。色林错从1999-2008 年湖面扩大速度为20%,平均上涨了420 km2/10a,已超过纳木错面积,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冰雪融水量的增加是湖泊上涨的根本原因,其次与降水量的增加和蒸发量的减少、冻土退化等暖湿化的气候变化存在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3.
24.
本文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中引入层次分析法,对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判中,利用层次分析原理给各因素赋权,具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实例表明,该模型为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
用电化学方法测量了Mg_2B_2O_5晶须增强AZ91D镁基复合材料在3.5%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研究了晶须体积分数对镁合金基体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和XRD表征了腐蚀后复合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Mg_2B_2O_5晶须体积分数的增加,AZ91D镁基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逐渐提高。当硼酸镁晶须的体积分数为35%时,材料的自腐蚀电位提高0.2V以上,自腐蚀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SEM测试表明,复合材料表面生成了一层晶须增韧的腐蚀钝化膜,对基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Laeonereis acuta (Polychaeta, Nereididae) was collected in an unpolluted (UP) and an polluted (P) site at the Patos Lagoon estuary (Southern Brazil) and maintained under control conditions (UPC and PC, respectively) or exposed to waterborne copper (UPCu and PCu; 500 microg Cu/l), for 48 h. Four groups (aaUPC, aaPC, aaUPCu, and aaPCu) were also pre-exposed for 48 h to ascorbic acid (aa; 0.1 mM) before copper exposure. Hist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as well as oxygen consumption changes were evaluated. Independently of the sampling site and the pre-exposure to the ascorbic acid,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were evident in more than 80% of worms exposed to copper. Conspicuous histological changes (coeloma obliteration, cuticle separation from the epidermis, and absence of dorsal vessel) were also observed. In addition, PCu worms showed loss of the digestive epithelium and coiling behavior. Similar oxygen consumption values were observed in control and copper exposed worms.  相似文献   
27.
Subsurface video footage can be used as a successful identification tool for various marine organisms; however, processing of such information has proven challenging. This study tests the use of automated software to assist with photo-identification of the great white shark Carcharodon carcharias in the region of Gansbaai, on the south coast of South Africa. A subsurface photo catalogue was created from underwater video footage. Single individuals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pigmentation patterns. From this catalogue, two images of the head for each individual were inserted into automated contour-recognition software (Interactive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Beta Contour 3.0). One image was used to search the database, the other served as a reference image. Identification was made by means of a contour, assigned using the software to the irregular border of grey and white on the shark's head. In total, 90 different contours were processed. The output provided ranks, where the first match would be a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dividual. The method proved to be accurate, in particular for high-quality images where 88.24% and 94.12%, respectively, were identified by two independent analysts as first match, and with all individuals identified within the top 10 matches. The inclusion of metadata improved accuracy and precision, allowing identification of even low-quality images.  相似文献   
28.
西藏近35年地表湿润指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军  李春  拉巴  罗布次仁  廖健 《气象学报》2009,67(1):158-164
利用1971-2005年西藏25个气象站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量等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犁计算了最大潜在蒸散、地表湿润指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年际变化特征及季节差异,并讨论了影响地表湿润指数变化的气象因子.研究表明:近35年,西藏年降水量表现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15.0 mm/(10 a);年最大潜在蒸散呈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为-4.6--71.6 mm/(10 a).阿里地区西南部、聂拉木年地表湿润指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其他各地均呈增大趋势,增幅为0.02-0.09.就西藏平均而言,年地表湿润指数以0.04/10 a的速率显著增大,尤其足近25年增幅更为明显.各季节地表湿润指数也表现为增大趋势,以夏季增幅最明显.20世纪70年代剑80年代主要表现为以低温低湿为主的年际变化特征,进入90年代后,气温持续升高,地表湿润指数明显增加,呈现山暖湿型的气候特征.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明显增加,以及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减小是地表湿润指数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明显减少,在湿润指数增加趋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朝鲜半岛的历史地震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半岛历史悠久.整理朝鲜半岛地震史料表明,从公元13年至1945年,在半岛上曾经发生过2070次历史地震,可堪称是个多地震的地区.这些历史地震资料,对于分析研究中朝邻近地区及其海域的地震活动可能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前我国盐渍土地面积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盐渍地,常伴有干旱、半干旱的生境,导致植物不易生长,生态环境日渐恶劣,这种生态现状亟待解决。盐生植物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和耐旱性,是改善盐渍地的首选植物,种子的活力决定了种子萌发的情况,多数学者为改善严峻的生态环境开始了盐生植物引种的研究。测定种子活力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直接方法,即在实验室模拟一定条件直接测定萌发率。本文简述了盐生植物的概况、制造胁迫的主要方法以及检测种子活力的指标,综述了近年来各位学者对盐爪爪、白刺等具有代表性的22种盐生植物在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以及抗旱性的相关研究,为改善盐渍地的生态环境、提升盐渍地的生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