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INTRODUCTIONContinentalshelfareasarereportedtohavehighproductivity (GuoandPan ,1 992 ;Furuyaetal.,1 998.,Ningetal.,1 988) .Eventhoughtheycompriseonlyasmallpartoftheworld’stotaloceanicarea ,theirproductivityaccountsforalargeproportionofthetotalprimaryproductivity(Wol…  相似文献   
82.
花海断裂是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阿尔金断裂系北侧花海盆地内的一条活动断裂,对该断裂活动性的认识不仅有助于评估该区的地震危险性,而且对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向北扩展过程中块体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遥感解译与地震地质调查表明,花海断裂仅局限于花海盆地内,长度约25 km。断裂走向NNW,南端起自花海镇以南,向北经小泉、大泉、双泉子后穿过山水河,向北逐渐消失在北山山前大型冲积扇前。地貌上,花海断裂南部表现为线性延伸的断层陡坎,北段构成了风成砂丘与冲洪积扇的界线。在断裂北段跨断层陡坎进行了探槽开挖,探槽揭露和光释光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断裂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的时间距今约5万年,全新世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迹象,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结合陡坎位错分析,花海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垂直滑动速率小于0.03 mm/a。区域大地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花海断裂是在青藏高原向北扩展作用下盆地内形成的次一级活动断裂,是高原外围块体对青藏高原向外扩展的响应。  相似文献   
83.
基于Savitzky-Golay(SG)卷积平滑、正态变量变换(SNV)、一阶导数法、附加散射校正(MSC)和小波去噪(WDS)等信号处理方法,对水中硝酸盐偏最小二乘(PLS)测量模型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采用评估均方差(RMSEE)、预测标准差(RMSEP)、相关系数(R)、预测值与样本浓度值回归关系显著性F检验对预处理效果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经SG卷积平滑预处理的PLS模型预测准确性优于其他处理方法。同时编写了该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软件,实现了光谱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谱图绘制和光谱保存等功能。  相似文献   
84.
Based on previous works of OPAL, we construct a series of opacity tables for various metallicities Z=0, 0.000 01, 0.000 03, 0.000 1, 0.000 3, 0.001, 0.004,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8 and 0.1. These tables can be easily used in Eggleton's stellar evolution code in place of the old tables without changing the code. The OPAL tables are used for log10(T/K) > 3.95 and Alexander's for log10(T/K) < 3.95. At log10(T/K) = 3.95, the two groups' data fit well for all hydrogen mass fractions. Conductive opacities are included by reciprocal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formulae of Yakovlev and Urpin. A comparison of 1 and 5 M models constructed with the older OPAL tables of Iglesias and Rogers shows that the new opacities have most effect in the late stages of evolution, the extension of the blue loop during helium burning for intermediate-mass and massive stars.  相似文献   
85.
运用MCE-CA和Logistic-CA两种基本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作为理论模型,考虑边界到市中心、镇中心、铁路和主要公路等作为区位因素的空间距离约束条件,以及地形和禁止建设区作为区位因素的全局限制约束条件,在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graphical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System,GeoSOS)的支持下,对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城市空间扩展进行了模拟,并取得较好效果。结果表明,MCE-CA模型的Kappa系数分别为0.71和0.64,Logistic-CA模型分别为0.54和0.55,两者均达到较好的模拟精度;MCECA模型适用于主观变量较多的CA模型,Logistic-CA模型更适合于客观因素较多的CA模型;利用合理的CA模型模拟旅顺口区城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可为今后的土地规划以及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措施和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地震灾害对农村的影响巨大,如何提高农村民居工程的抗震性能变得至关重要。通过文献调查、对比的方法,重点阐述全国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现状,在对比基础上提出各地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优劣情况,并探寻提高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7.
大陆架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对于研究大陆的构造演化、海陆变迁、海平面升降以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不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对大陆架沉积物年代学及其蕴含地质信息的认识仍然不足.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是全球海洋沉积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典型的区域.作为东亚大陆物质的主要沉积区,南海已经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沉积连续、信号记录稳定但沉积速率较慢、总体分辨率较低的深海区沉积物.相对而言,沉积速率较快、分辨率较高的浅海大陆架沉积为高分辨率年代学和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材料,但由于大陆架沉积环境动荡导致沉积信号记录不稳定甚至缺失.针对南海大陆架沉积,尤其是对钻孔沉积物高分辨率年代学研究仍相对较少,限制了对南海构造与气候演化过程的认识.为了更好地限定南海北部陆架区更新世晚期沉积物的年代,研究其中蕴含的古环境信息,探讨东亚地区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问题,同时为南海海域活动构造研究提供年代学框架,文中以南海北部DG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微体古生物化石和碳同位素年龄(14C)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大陆架沉积物磁化率与深海氧同位素的对比对其沉积物年代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此,结合色度和孢粉结果,对其古气候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钻孔沉积物的磁化率可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的阶段1—阶段9(MIS 1—MIS 9),底部年龄约为300ka,磁化率低值区间对应于冰期,高值区间对应于间冰期.这与该钻孔沉积物中的孢粉和色度所记录的古环境信息相吻合.冰期时气候较为寒冷,水体变浅,沉积物搬运距离相对增大,矿物以氧化作用为主,主要形成弱磁性的磁性矿物(如赤铁矿),导致磁化率较低;间冰期时,气候相对暖湿,水体变深,沉积物搬运距离相对缩短,矿物以还原作用为主,主要形成强磁性的磁性矿物(如磁铁矿等),导致沉积物的磁化率显著增强.因此,南海大陆架北部更新世晚期沉积物的磁化率变化可以反映东亚地区更新世晚期以来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磁化率与深海氧同位素的对比作为一种晚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相对定年方法,在南海北部陆架区更新世晚期沉积物定年方面是适用且可靠的,可为海洋大陆架沉积物定年和对比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8.
Boreal wintertime extratropical circulation is studied in relation to the tropical convection during the 1982/83 El Nino and 1988/89 La Nina. The anomaly structure of 1982/83 and 1988/89 over the extratropics reveals remarkably different features as the longitudinal tropical forcing region changes. The Rossby wave source (Positive) shows the largest maximum over East Asia in both years due to the persistent heating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rea. However, the sink term shows contrasting features over the subtropics and extratropics between the two years. In the El Nino year, enhanced tropical convection over the eastern Pacific produces the Rossby wave sink at 10?N and shifted eastward over the North Pacific, while in the La Nina year, the sink area is shifted westward over the North Pacific. The contrasting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events in mean-eddy interaction appears especially over the downstream area of the East Asian Jet. The extension (retraction) of the meanflow eastward (westward) to  相似文献   
89.
2002年3月21-22日影响韩国的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卫星、天气形势场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2年3月21-22日影响韩国沙尘天气的原因. 结果表明:影响韩国沙尘天气的沙尘主要源地是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高压伸展的前面;19日和20日沙尘暴发生后,沙尘沿着西北风输送,21日早晨影响韩国;PM10最高值达到 2 778.2 μg/m3,由于西北风较强,沙尘暴发生后很快影响到韩国,但在韩国持续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0.
沙丘背风侧气流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哈斯  王贵勇 《地理科学》2000,20(6):573-576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沙丘主、副梁和新月形形沙丘表面气流的野外发现分离流、附着未偏向流和附着偏向流等3种背风坡次生气流。前者以弱的反向流为特征,多发生在横向气流条件下,坡度较陡的背风坡上;后二者具有相对高的风速,多发生在坡度缓和的背风坡上,其方向在横向气流条件下保持原来的方向,在斜向气流作用下发生偏转,且其强度为原始风入射角的余统函数,根据3种次生气流强度,方向等特征,阐述了其相应的风成沉积过程和可能产生的层理类型,并对利用风成交错层理恢复古气流环境中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