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4篇
  免费   2222篇
  国内免费   2922篇
测绘学   1251篇
大气科学   1318篇
地球物理   1900篇
地质学   5354篇
海洋学   1697篇
天文学   237篇
综合类   897篇
自然地理   135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600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566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591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733篇
  2012年   781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728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中国黄、渤海沿岸的17种红藻、12种褐藻、7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和渤海的绝大多数红都富含二十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碳四烯酸,AA),一般都占总脂肪酸的40%以上;仙菜目的松节藻、细枝软骨藻,隐丝藻目的亮管藻、海萝、海膜、蜈蚣藻中的EPA含量均超过40%,其中海萝达到58%;杉藻目扁江蓠中EPA含量很低,但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58%。裸藻中16:0、18:1(n-9)、20:4(n-6)和20:5(n-3)含量占绝对优势,十八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二十碳PUFAs是主要的脂肪酸。在每种褐藻中还含有一定量的14:0、18:2(n-6)和18:4(n-3)。褐藻中的十八碳PUFAs含量比红藻高,而二十碳PUFAs比红藻低。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16:0、十六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6:4(n-3)和16:3(n-3)、18:1以及C18PUFAs(主要包括18:2(n-6),18:3(n-3)和18:4(n-3),绿藻的C16、C18PUFAs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2.
1 .IntroductionNowadays tremendous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tothe analysis of randomseismic responses .Forexample ,American PetroleumInstitute (API) has declared that the analysis of randomseismic re-sponsesis a useful tool for safety inspection. Ow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platformand randomness ofload,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e randomresponse analysis of a jacket platform. The conventionalrandomvibration methods ,such as square root of the sumof squares (SRSS) and complete quadratic…  相似文献   
93.
作者引入 I(L)值完全下半连续映射 ,研究其性质。利用 I(L)值完全下半连续映射定义I(L)值完全诱导空间 ,给出 I(L)值完全诱导空间的拓扑基的表达形式 ,证得两个 I(L)值完全诱导空间的映射是连续映射的充分必要条件 ,并建立了乘积空间的 I(L)值完全诱导空间与 I(L)值完全诱导空间的乘积空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4.
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研究对制定行之有效的低碳海洋交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的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进行估算,然后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最后运用Tobit模型探究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整体上处于低效率状态,且各省(区、市)间差异明显,但差异正在逐渐缩小。②2006—2015年沿海各省(区、市)市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变动呈现出“M”形波动上升趋势。③将各省(区、市)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水平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上海和天津属于高效率型,河北属于中效率型,其余省(区、市)市属于低效率型。④货运距离和能源结构对海洋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能源强度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95.
山东沿海海藻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于1997年4月和2000年5月对山东沿海海藻进行较系统的采集,对其中39种海藻的96个样品采用高通量方法进行选择性细胞毒筛选,结果表明,小粘膜藻(Leathesia dif-formes)、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data)、萱cytosiphon lomentarius)、海萝(Gloiopeliis fur-cata)、叉开网翼藻(Dictyopteris diuaricata)、点叶菜(Punctaria latifolia)等对KB细胞或HT-29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活性。局醇、氯仿的提取效率较高,多管藻的乙醇、氯仿提取物,萱藻的乙醇提取物和叉开网翼藻的正己烷提取物都有强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对山东莱州仓上泻湖Y86孔柱状样的系统取样,利用X荧光光谱分析了沉积柱状样品中的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已有的粒度分析、微体古生物及孢粉结果相分析对比,对泻湖沉积相进行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表明,Rb,Cr,Nb,Ni,Rb,Sr,Th,V,Zn,Zr等元素含量及Sr/Ba,Sr/Ca、Mn/Fe比值在不同的沉积相中均有明显的变异特征。因此可根据泻湖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及Sr/Ba,Sr/Ca,Mn/Fe比值判别泻湖沉积环境及沉积相。  相似文献   
97.
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孔沉积物分析显示,该孔覆盖氧同位素1-12期,底界年龄约为48万年。生源组分记录显示表层古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体现间冰期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增强的影响。生产力在末次冰期达到最高,体现末次盛冰期海陆差异增强,东北风发育对生产力提高的促进作用。碳酸钙含量变化呈现冰期早期含量低、冰消期和间冰期含量高的趋势。其冰消期的高值在MIS1/2、MIS3/4和MIS5/6分界处,与浮游有孔虫碳同位素低值对应,揭示该地区的碳酸钙沉积旋回是“稀释旋回”。同时碳酸钙含量变化领先于同一地区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变化,证明低纬海区碳酸钙泵作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有影响。滤波分析结果显示碳同位素存在23 ka的岁差周期和偏心率长周期,生源组分的含量变化显示出典型的岁差周期,体现南海季风环流的轨道响应,证明低纬热带过程是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卵形鲳鲹早期卵子发生显微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卵形鲳鲹早期卵子发生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1~2龄鱼卵巢中卵原细胞进入首次成熟分裂前期的结构特点,3~4龄鱼才开始进入小生长期,文中讨论了此鱼性腺成熟的年龄以及如何加速性腺发育,为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进行了概化,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无水幕和有水幕条件下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区的渗流场。利用所建模型预报了2种条件下涌入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涌水量、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展情况及洞库上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等。由预测结果可知,2种条件下洞库涌水量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而有水幕条件下的地下漏斗扩展范围和速度均比无水幕条件小;在洞库开挖初期水幕作用较小,随时间延长作用愈加明显,因此水幕系统在保证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储油安全和保护周围地下水资源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This study reveals the physical backgrounds of the geometric centroid and the thermal centroid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and points out their differences. The geometric centroid (actually a very close approximation to the mass centroid) anomaly of the surface WPWP correlates more closely with the Niño-3 reg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Niño-3 SSTA,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El Niño/La Niña events) than the surface thermal centroid. Taking the WPWP depth (or heat storage) into account, the “real” mass or thermal centroid of the WPWP might correlate better with 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sign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