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3篇
  免费   2183篇
  国内免费   2973篇
测绘学   1495篇
大气科学   1310篇
地球物理   1459篇
地质学   5503篇
海洋学   1379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667篇
自然地理   1418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552篇
  2021年   620篇
  2020年   533篇
  2019年   614篇
  2018年   550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580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683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740篇
  2009年   708篇
  2008年   732篇
  2007年   701篇
  2006年   697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进动不规则性对SS433短周期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考虑进动不规则性,采用改进的阻尼正弦模型来计算SS433短周期变化的振幅、周期和多普勒频移残差分布轮廓的理论曲线,并将此曲线和残差分布轮廓作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进动不规则性情形下,短周期变化的周期没有变化,振幅有微小变化;(2)理论曲线和残差分布轮廓吻合较好,这说明残差分布轮廓与进动不规则性有关;(3)短周期现象中的拍仍然存在,只不过受到不同程度的畸变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一种自行研制的钟房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温度、湿度、电压、烟雾等的传感器、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和报警等部分组成。长期试运行的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3.
INTRODUCTIONFromthe1990’s,thescallop,C.farreri,culturedinthenorthernChinaSea,deterioratedinsize,healthandoutputbecauseofhighstockingdensities,shortageofnaturalfoodanddiseases.Massmortalityof50%-90%occurredinJiaozhouBay,Qingdao,andSishiliwanBay,Yantai,fromJulyto…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地理本体的海湾空间数据组织方法——以辽东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海湾的建设,面临着空间数据组织问题。本文在对基于分层和基于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组织方式及元数据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海湾多要素、多层次、多资源和多领域的复杂系统,采用地理本体的思想进行海湾的认知表达,并由此提出了基于地理本体的海湾空间数据组织方法。通过对海湾地理本体的建模,建立了更能客观反映海湾地理实体各个层次体系的概念模型,再根据海湾概念和已有的多源空间数据集之间的映射关系,重构地理本体支持下的海湾空间数据库,从而实现海湾多源空间数据的海、滩、陆一体化集成与管理。最后,以辽东湾为例,对该海湾所涉及到的多源空间数据进行了有效的组织。结果表明,利用地理本体的思想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可以消除不同领域对信息理解的鸿沟,有利于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  相似文献   
995.
GIS not includes only spatial data and attribute data, but also multimedia information. How to integrate and manage these data effectively is very import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Object-Relation DBMS (ORDBMS), it improved the capability of managing complicated information. With ORDBMS, GIS and multimedia information can be integrated together and can speed accessing files by using "buffer".  相似文献   
996.
基于MAPGIS“校正”功能解决特殊问题的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制图过程中运用MAPGIS软件的误差校正功能,能进行传统的标准图幅及非标准图幅的误差校正工作,保证了制图的速度和精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因操作者的失误或资料提供者专业知识的欠缺,而造成原始资料的不合格.结合笔者科研和实际工作学习中遇到的特殊问题,提供了若干巧用MAPGIS"校正"功能解决GIS或非GIS领域中该类问题的案例,为MAPGIS软件的普及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最优切削深度的深海采矿车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优切削深度对矿石开采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获取相关深海地貌数据计算采矿车最优切削深度,实现最优开采,先要获得该地貌的准确位置数据,即采矿车准确定位的位置.考虑到深海地貌崎岖不平、车轮打滑、周围能见度低等复杂的工作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从动轮的航位推算定位.通过建立非平坦地形上采矿车的运动学模型,采用电子罗盘等传感器测量采矿车的动态参数,依据运动学模型进行航位推算,从而实现采矿车的准确定位.试验结果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为深海采矿车的最优切削深度控制、自主导航、路径规划等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98.
山东东营凹陷新生代天文地层表简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山东东营凹陷郝科1等6口井的天文地层研究结果提出"东营凹陷新生代天文地层表",表中列出的是"国际地层表(2004)"、"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2000)"和0—65Ma期间天文偏心率405ka周期编号以及东营凹陷孔店组(顶部)至平原组各组的年龄以及东营凹陷新生代51Ma以来3个大的地层不整合:1)沙河街组二段下部,大约33.8—33.4Ma期间405ka周期振幅不明显、100ka周期较强,与南大西洋33.4—33.7Ma和热带太平洋33.6—33.7Ma期间沉积物中显著转折等特征可作对比;2)东营组-馆陶组界线上下,东营组三角洲顶面最后萎缩时间约为24.467Ma,推测由此至渐新世末(23.03Ma),大约近1.5Myr期间本区没有大的湖泊,而是冲积—河流相沉积,中新世初(23.03Ma)快速隆起,直到约18—16Ma开始馆下段的上部沉积,这一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形成大约持续5—7Myr;3)上新统-更新统界线上下,根据本区东辛2-4井古地磁和天文地层研究,测出布容、松山、高斯和吉尔伯特等4个极性时,求出2.546Ma—1.806Ma期间[明上(上)亚段顶]可能沉积并剥蚀过的地层厚度为129m;1.806—0.908Ma期间,因构造活动本区上升成为高山,第四系平一段底部形成了大的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999.
山东东营凹陷渐新统东营组的天文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定东营凹陷牛38、郝科1和利1等3口井东营组进行天文地层研究。以牛38井沙河街组一段顶界31.8Ma作为东营组底界年龄,得到3口井各段的年龄平均值为:东二段底28.406Ma,东一段底25.385Ma和顶界24.467Ma。东营组底界(31.829Ma)大致相当于"中国区域地层表"提出的32Ma的渐新统底年龄,但是与"国际地层表"提出的渐新世鲁培尔阶底界(33.9Ma)相差1.9Myr。东三段底界、顶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829Ma、28.406Ma大致可与中国的乌兰布拉格阶或国际的鲁培尔阶中上部相当;东二段底界至东一段顶界的平均年龄大致相当于塔本布鲁克阶或夏特阶。根据东营组岩石地层与天文地层研究认为,在三角洲沉积过程中,东营组各段界线是穿时的,如东三与东二段界线的年龄相差可达1.4Myr。根据偏心率理论曲线和小波分析,夏特阶底界(28.4Ma)附近的变化可能与偏心率100ka左右理论周期的特殊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云南勐海勐满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勐满金矿床是"三江"褶皱系南端的一个微细粒—红土复合型金矿床,矿床达中型规模,并具有成为大型金矿的找矿远景。赋矿层位为上元古界澜沧群片岩和中侏罗统碎屑岩及第四纪残坡积层。文章提供了勐满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S、H、O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资料,并对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勐满原生金矿床具有与卡林型金矿床类似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其成矿物源主要是上元古界澜沧群曼来组浅变质岩系和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碎屑岩系;流体包裹体及S、H、O同位素研究一致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含矿岩系(矿源层)的形成阶段及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阶段。区域构造及岩浆活动是引起金矿活化迁移和富集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加强对含矿层位的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学研究、加强控矿构造的分析、确定控矿构造的力学性质及与区域主干断裂之间的配套关系,是今后找矿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