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3篇
  免费   2094篇
  国内免费   3301篇
测绘学   1566篇
大气科学   1152篇
地球物理   1465篇
地质学   5674篇
海洋学   1831篇
天文学   105篇
综合类   735篇
自然地理   1040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673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582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633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749篇
  2012年   782篇
  2011年   770篇
  2010年   776篇
  2009年   755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634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567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页岩气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志文 《云南地质》2010,29(1):109-110
页岩气(ShaleGas),特指赋存于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新能源。页岩气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常见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其中,以游离相态(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他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空隙表面;极少量则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含油层中,并在源岩层内就近聚集,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而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亦与常规储层气藏不同。  相似文献   
992.
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与GIS进行吉林省镇赉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生态适宜性评价, 通过分析二者差异提出土地利用调整方向及对策, 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结果显示, 镇赉县宜林地和宜牧地的利用现状主要是盐碱地, 其次为耕地, 很少用于林地与草地; 宜农地和宜农、林、牧地利用格局单一, 耕林草比例不合理;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为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还草与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分析, 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农林复合、林草复合及开发水田等3种, 农、林、牧用地比例接近3∶1∶1, 空间格局交替安排。  相似文献   
993.
呼伦贝尔地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驰  姜琦刚  李远华  邢宇 《世界地质》2010,29(1):160-167
呼伦贝尔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原和畜牧基地, 随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土地荒漠化现象加重。笔者应用RS和GIS技术, 以1970 年MSS、2000 年ETM和 2007年CBERS数据为数据源, 主要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 并辅助野外调查验证, 获得三期解译数据, 并利用空间分析、网格剖分方法, 对呼伦贝尔地区荒漠化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近40年来, 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不断增加, 1970 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408.76 km2 , 2000年为7 539.52 km2 , 2007年增加到7 852.12 km2 , 共增加面积443.36 km2。1970-2000年间, 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134.09 km2 , 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53.35 km2 ; 2000- 2007年间, 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41.71 km2 , 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172.8 km2。  相似文献   
994.
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先期存在的断裂构造是西安市地裂缝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作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抽水情况下地裂缝形成的张拉破裂机制、剪切破裂机制和张剪复合破裂机制,并从结构面控制理论分析了先期断裂在地裂缝形成中的控制作用;然后依据比奥三维固结理论,采用FLAC软件建立了西安地裂缝的计算模型,比较了抽水作用时没有先期断裂和地层差异、有先期断裂而没有地层差异、有地层差异而无先期断裂等情况时的地面变形特征,得出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具有诱导、隔离和放大的耦合作用,从而得出先期断裂不仅仅只是地裂缝形成的构造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等性块段指数法定量划分井田构造类型的基本原理。利用该法对筠连矿区新场井田的构造类型进行定量评价,得出该井田构造指数为1.98,属中等构造,证明原勘探所定构造类型基本正确。  相似文献   
996.
蒙古国查干苏布尔加大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南蒙古构造岩浆带内, 容矿围岩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量元素高SiO2(64.69?10?2~73.42?10?2), 高Al2O3 (15.33?10?2~18.35?10?2), 贫MgO(0.13?10?2~0.56?10?2), 微量元素Sr二长花岗斑岩略低(144?10?6~175?10?6), 花岗闪长斑岩表现为高Sr(样品>300?10?6, 476?10?6~720?10?6), 二者均低Y(Y<18?10?6, 2.21?10?6~ 10.20?10?6), 低Yb(Yb<1.9?10?6, 0.30?10?6~1.48?10?6), 高Sr/Y(Sr/Y>20, 21.8~63.52), 稀土元素特征为亏损重稀土, 无明显负铕异常, (87Sr/86Sr)i=0.70154~0.70397, (143Nd/144Nd)i=0.512290~0.512600,εNd(t)为+2.4~+8.5, 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均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 但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又存在一定差别, 它们可能是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通过年龄测定, 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70.0±5.9)Ma, 二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65.7±3.6)Ma, 铜钼矿形成时代与二长花岗斑岩形成时代相近, 均形成于晚泥盆世。铜钼矿床与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紧密共生, 矿区范围内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多被蚀变并矿化, 表明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铜钼矿化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 为铜钼成矿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997.
蒙古国阿林诺尔钼矿床赋矿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古国阿林诺尔钼矿床赋存于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体中, 整体呈平卧的柱状大矿体, 矿床蚀变发育。本文报道了该矿床赋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 阿林诺尔赋矿花岗岩侵位于229.0 ± 2.2 Ma(MSWD=1.16), 为中三叠世, 与他人测定该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227±3.1 Ma, MSWD=0.07)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表明矿床与赋矿花岗岩体的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成岩成矿的年龄也与该区蒙古?鄂霍次克残余洋盆消减作用处于同一时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 岩体具有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特征, 富集Rb、Ba、Th以及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Nb、Ta以及Ti等高场强元素, 具有Climax型斑岩钼矿的特征, 其形成过程可能与俯冲板块上方地壳伸展作用过程中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有明显的联系。阿林诺尔钼矿赋矿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是蒙古?鄂霍次克残余洋盆向两侧大陆俯冲构造体制下地壳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8.
南蒙古及邻区地质矿产简图及地形地貌特点   总被引:27,自引:20,他引:7  
南蒙古及邻区地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中亚-蒙古巨型造山带内,属准噶尔-南蒙古-大兴安岭造山系中东部,主要由一系列向南凸的弧形构造-岩浆岩带所构成.  相似文献   
999.
江泓 《岩矿测试》2010,29(1):23-28
比较不同实验室分析数据制作的虚拟地球化学图的相似性,是近几年提出的化探分析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新方法,但"目视比较法"只能得到模糊定性的结论。文章引入FFP评价原理,根据图形重叠性计算图形相似指数,据此定量评价地球化学图的相似性,使地球化学图相似性研究从定性分析上升为定量判断水平。该评价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元素分布、环境污染时空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拜仁达坝和维拉斯托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发现的2个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文章对其开展了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拜仁达坝矿床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4.0‰~+1.6‰,维拉斯托矿床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0.8‰~+2.0‰,与岩浆热液型矿床的硫同位素值接近,表明这2个矿床中的硫主要来自岩浆。拜仁达坝矿区43件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333~18.515,207Pb/204Pb值为15.532~15.656,208Pb/204Pb值为38.057~38.610;维拉斯托矿区20件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304~18.377,207Pb/204Pb值为15.520~15.610,208Pb/204Pb值为38.112~38.435。拜仁达坝东矿区矿石中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维拉斯托矿区相似,变化范围小,相对贫放射性铅同位素,并且均为混合铅。矿石中的铅可能来自围岩地层及深源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