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9篇
  免费   985篇
  国内免费   1193篇
测绘学   592篇
大气科学   472篇
地球物理   687篇
地质学   2630篇
海洋学   779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244篇
自然地理   63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气候演变研究的最大突破,在于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米兰柯维奇理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热带过程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研究进展,暴露了传统的轨道驱动理论存在着对低纬区和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估计不足的严重缺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拟以南海与西太平洋暖池的深海记录为依据,进行全球性对比和跨越地球圈层的探索,通过观测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合、地质记录与现代过程的结合,检验和论证大洋碳储库长周期变化机制的假说,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低纬过程如何通过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中的作用,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同时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  相似文献   
62.
考虑重力侵蚀影响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具有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相伴发生的特点,在大多数针对黄土高原的侵蚀模型研究中未考虑重力侵蚀的影响,使得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差。针对黄土高原的侵蚀特点,采用量化影响重力侵蚀发生的主要因素,确定重力侵蚀发生的具体沟道栅格单元的方法,从而考虑了重力侵蚀对产输沙过程的影响。所建立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以逐网格汇流的水文模型为基础,采用逐网格侵蚀输沙的模拟方式,能够模拟上方来水来沙对侵蚀输沙的影响。经小理河流域实测资料验证,模型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3.
内陆河流域山区水文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西走廊黑河干流山区流域为例,从山区水文循环、水文与生态系统以及径流形成和预测等方面讨论山区流域水文和生态相互作用研究的有关问题。山区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和固态、液态降水组成变化主要受制于海拔和地形的影响,而不同海拔和地形条件下的下垫面不同土地覆被和复杂的空间异质性则主要影响蒸散发量。对内陆河山区流域的水文小循环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水文和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问题。至今,对山区水文过程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还非常薄弱,需要研究山区森林草地生态系统在山区水文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在维持和保护山区生态和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内陆河流域山区水文过程复杂而综合性强,须加强对山区径流形成机理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不断改善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64.
李春华  张瑛  罗贤茂  黄丁发 《测绘科学》2008,33(1):77-79,82
本文结合成都市控制网改造的实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城市控制网改造中的基准转换、长度变形、CORS系统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从而为大中城市控制网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二区三叠系克下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沉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露头、钻/测井及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八二区三叠系克下组进行了沉积相研究.统计了西北缘八二区84口井克下组砂体厚度和砂砾岩含量,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克下组S7和S6砂组的砂砾岩等厚图和砂砾岩含量等值线图,结合取心井岩心观察,编制了相应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通过本次研究认为,S7砂组是克下组砂体最发育的层位,也是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工区主要有2个物源方向,即西北方向和正北方向,均受南白碱滩断裂控制.研究区克下组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  相似文献   
66.
胶东半岛金矿床的矿体(脉)均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这种控矿的脆/韧性叠加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多期(次)活动的叠加,经过了早期的韧性剪切、后期的脆性压扭性碎裂岩化、晚期的脆性张性断裂叠加3个阶段.脆/韧型叠加构造与按"构造相"划分的脆-韧性剪切带是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性质和演化历史完全各异的两类断裂构造.金矿往往直接产于张性断裂之中,但是在同空间中更早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和压扭性碎裂岩则对金矿化的规模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7.
提取不同对象或现象间相互联系的空间规律,发现、解释或预测空间现象或事件,是GIS空间关联规则挖掘价值的体现。通过对目前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理论和实例的研究,分析了挖掘过程涉及到的基本问题:挖掘实施的基本步骤、开发路线、挖掘有效性的保证,挖掘方法及优化策略等,得到了实用的挖掘的一般方法,也对挖掘的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以大庆市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技术平台,介绍了湿地环境因子研究工作程序及湿地现状类型分布研究,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湿地资源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GIS与RS技术在湿地资源应用研究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9.
天然气溶解过程中组分分馏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不同组分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导致溶解相与残留游离相天然气组分组成不同,即发生组分的溶解分馏效应。溶解分馏效应在天然气水溶运移、溶解散失等过程中均有发生。揭示天然气组分的溶解分馏规律、建立定量分馏模型,有助于天然气气源对比和成藏过程示踪。以Henry定律为依据,对不同组分溶解特征分析,提出了溶解度分数的概念,并建立了溶解分馏模型。根据该模型和各组分的溶解度分数和天然气溶解量,可计算各组分的溶解分馏量,恢复天然气初始组成特征。计算表明,威远震旦系气藏初期的天然气组成为:CH4为72.70%,C2H6为0.09%,CO2为22.41%,N2为4.07%,干燥系数(C1/C1-5)为99.876%。溶解作用使天然气中CO2含量显著降低,烃类气体含量增加,而天然气干燥系数降低。结果有助于天然气成因判识和气源对比等。  相似文献   
7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层序地层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层序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原理指导下的地震资料解释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为配合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从克乌断裂带上盘向下盘、从构造油气藏向地层、岩性等隐蔽油气藏的转变,利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地球物理资料,将三叠系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和8个体系域,进而总结出拗陷完整型和拗陷残缺型两种层序类型。结合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和井间沉积对比,探讨了三叠系砂体结构和湖侵体系域地层超覆、湖退体系域及最大湖泛面附近小规模滑塌浊积体岩性透镜体等5种圈闭发育模式。油气成藏综合条件分析指出有效圈闭和油源断层的识别是制约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