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2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41.
运用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non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NLP-CA)对中国1951—2003年53 a四季气温距平场(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omaly,SATA)进行分析,NLPCA第一模态结果显示中国四季气温异常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即春、夏两季的非线性较强,秋、冬两季较弱。一维NLPCA对原始气温距平场的近似比一维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更好地反映了气温场的实际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2.
基于SSA-AR方法的MJO指数预报模型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自回归向量(AR)预报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热带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向量作自适应滤波意义下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MJO原始序列进行SSA的分解重建,无论采用对重建的分量序列进行AR(P)建模的方案,还是利用对重建合成序列进行AR(P)建模的方案,均可得到两周以上的MJO指数预报能力,其提前20天指数预报值与实况之间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5,与直接对MJO原始序列进行AR建模相比较,该方法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和超前预报能力,预报效果也较稳定,故将SSA-AR方案进一步完善,可望作为MJO指数业务预报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43.
应用Sr指示古环境的方法很多,其中以Sr的含量和与Sr配对的相应的元素比值作为指示剂,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以北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分析技术测试了49件样品中Sr、Ba、Cu的含量。以Sr的含量、Sr/Ba、Sr/Cu比值作为地化指标,深入探讨了Sr的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的分析了Sr含量,Sr/Ba、Sr/Cu比值对不同的沉积环境的地质响应。指出从浅海环境到深海环境Sr含量及其相应的元素比值增加趋势明显,对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并且,Sr的分布还受到不同沉积旋回的影响,研究沉积作用对Sr分布的影响时,应在同一沉积旋回中进行。此外还深入研究了不同岩性、不同沉积旋回中Sr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Sr分布的不同因素。归纳了Sr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就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中Sr分布的影响,结合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4.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水镁石原矿和不同工艺条件生产的出口镁砂产品进行了物相组成分析,水镁石原矿粉中主相Mg(OH)2含量达到85.9%,杂质主要是Mg3Si2(OH)4O5、CaCO3和CaMg(CO3)2;轻烧镁砂中的Mg(OH)2大部分已经分解为MgO,但还有12.3%的Mg(OH)2未分解,并在低温煅烧的情况下生成了微量的新相Mg2SiO4;重烧镁砂中的Mg(OH)2已经完全分解为MgO,杂质主要存在形式是Mg2SiO4和CaCO3,占总量的18.5%。实验结果将成为提高水镁石矿煅烧生产的镁砂品质而改进提纯工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5.
亚洲地球动力系统的演进与东亚矿产资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阐述了亚洲中部及邻区地球动力系统的演变进程及其所制约的区域地质和成矿特征,并提出了以下新认识和新观点:①在西伯利亚陆块与中朝—塔里木陆块之间的原"古亚洲洋"区域内是全球地史演化中具有双向侧向陆缘增生与垂向增生同时发展的"双向增生"独特地区。②"古中国陆块群"是位于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之间独立存在的古陆。由于它的特殊位置而构成了古亚洲洋与特提斯洋的"分水岭"。③地球动力学的"内动力"归根到底来自地球自身的两个方面:一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的离心力(拉张力)与挤压力,它是地球动力学的基础,二是地球内部永不衰败的"高热能库"。当今地震、火山等等,都是地下过饱和的高热能向地表释放的一瞬间转变为强动能的地质事件。④由地球动力系统演变打造的具有不同特征的断裂系统是控矿储矿的良好空间,因此"断裂系统找矿法"是简便有效的找矿方法之一。据此提出了4个理论指导找矿的试点和验证区。  相似文献   
146.
介绍了Compass卫星双向定时的基本原理,在讨论双向定时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考虑Sagnac效应项的详细计算模型,并计算了Sagnac效应项在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距离中心站较远地区的用户,这种影响可达几十个纳秒。最后,对Compass卫星双向定时理论精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几个地区的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7.
由侏罗系千佛岩组砂岩、泥岩及炭质页岩组成的软硬相间的互层边坡,受不同岩层工程特性的影响,开挖引起不同部位岩体产生拉裂、松弛及沿软弱结构面的蠕滑等变形。为分析地层岩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侏罗系千佛岩组地层进行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分为薄层泥岩与中薄层砂岩互层岩组、巨厚层砂岩夹中厚层砂岩和薄层泥岩岩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边坡岩体结构的详细研究,确定了控制边坡稳定性的结构面为层间软弱夹层,进而对边坡表层碎裂岩体、结构面组合形成的块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边坡浅层岩体整体稳定性差,局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深部岩体稳定性相对较好,边坡稳定性的岩体结构分析结果与边坡变形状况吻合。  相似文献   
148.
108国道新店子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利用Slope CAD软件对滑坡的各种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采用抗滑,锚固,采用抗滑,锚固,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9.
通过野外全坡长侵蚀小区试验,证明了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研究中的可应用性。结果表明该径流小区产沙强度坡长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增长型,增长 递减型和波动型,其形成机理可能与径流过程有关。利用稀土元素在坡面的再分析,初步建立了估算坡面沟蚀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ENSO循环的两个不同位相中印度洋地区海表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指出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变化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是ENSO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于赤道东太平洋暖位相期,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分布为东冷西暖;与此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冷位相期,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分布为东暖西冷。进-步的分析还发现,印度洋东、西部地区海温变化纬向差异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印度洋赤道以南0~25°S附近,且这种差异具有明显的年季变化特征,在整个夏季风期间差异较大,而冬季风期间较小,其中冷位相期间的纬向差异比暖位相期间的纬向差异大。代表印度洋纬向差异的IDM(偶极指数)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