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北京市杨镇一中人工湿地设计及污水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市农村地区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难度大的状况,在北京市杨镇一中,建立了经济且简便易行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该人工湿地由地埋式一体化预处理、多级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单元实验,对人工湿地的填料结构、植物选择、布水设计、水位调节、湿地防堵系统设计、预处理系统设计进行了创新,研究了1d、2d和3d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有机物处理效应的影响,并开展了人工湿地基质堵塞实验、冬季保温措施研究以及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比较而言,1d和3d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2d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人工湿地0~10m的水平距离内,0~5cm、30~35cm、60~65cm深度的基质的堵塞差异显著(n=10,p<0.05),从水平上看,在0m、2m、4m处基质的堵塞最为明显,因此,在更换人工湿地基质时,只需更换0~4m内的基质;棚膜+蒲席覆盖系统去除污水中总氮的效果要优于结冰盖系统,更适宜于北方使用;预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湿地系统三部分共同处理污水,优势互补,能使处理后的出水符合北京市水污染排放标准一级B限值。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洪刚  洪剑明 《湿地科学》2006,4(2):146-154
近20 a来,人工湿地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人工湿地系统之所以受到国际上广泛的关注,这是由于它具有低能耗,低成本,运行费用少和操作简便等优势。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中对氧的需求。通过详细阐述植物对水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说明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能力的设想以及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优化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extended mild-slope equation, the wind wave model (WWM; Hsu et al., 2005) is modified to account for wave refraction, diffraction and reflection for wind waves propagating over a rapidly varying seabed in the presence of curren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higher-order bottom effect terms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wave action balance equation through the correction of the wavenumber and propagation velocities using a refraction–diffraction correction parameter.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dditional terms including higher-order bottom components, the wave–bottom interaction source term and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that influence the refraction–diffraction correction parameter is discuss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to calculate a wave transformation over an elliptic shoal, a series of parallel submerged breakwater induced Bragg scattering and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is evaluate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model provides better predictions of the wave amplitude as compared with the phase-decoupled model of Holthuijsen et al. (2003).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和静县交界发生MS6.6地震,该地震是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之间中国大陆发生的最大的地震.本文基于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此次地震序列震相资料,分别用绝对和相对定位方法联合对其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余震展布为NW向,主震位置为43.429°N,84.755°E,深度为21.8 km.基于新疆地震台网记录6.6级地震波形数据,本文用CAP方法反演了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果显示:MS6.6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39°,倾角46°,滑动角12°,节面Ⅱ走向301°,倾角81°,滑动角135°;震源深度为21 km,与利用地震震相到时确定的主震震源深度基本一致.主震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与伊犁盆地北缘断裂走向和倾角基本一致,综合精确定位余震展布和伊犁盆地北缘断裂性质分析认为,新源-和静MS6.6地震发震构造是伊犁盆地北缘断裂,震源深度为21 km左右,是一个高角的内陆倾滑地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离散波数法,计算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断层破裂在近场和远场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结合地震活动特征,讨论了MS7.3地震对后续余震活动和远场区域小震活动的动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 ① MS7.3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其西南侧主体余震区的地震活动起到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本次MS7.3地震序列余震活动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距主震约30 km的北东方向余震区后续地震活动受到了主震产生的动态和静态应力变化的共同触发作用,动态应力变化峰值为2.78 MPa,静态应力变化为0.80 MPa,这与该区余震较为活跃相一致;距主震约45 km的北部余震区受到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应力变化峰值为0.72 MPa. ② MS7.3地震产生的动态库仑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呈非对称性,其中北东方向、北部余震分布与动态应力变化正值区存在相关性,从应力变化的角度解释了MS7.3地震的后续余震空间活动特征. ③ MS7.3地震在沙雅、伽师地区的远场接收点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峰值分别为0.09 MPa、0.1 MPa,对两个区域的小震活动具有动态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佛子冲铅锌矿床北部早前认为的成矿花岗岩——大冲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8.2±3.2 Ma(95%置信度,MSWD=0.59),证明大冲岩体形成时代不是原来认为的燕山早期,而是属于海西期。同时结合区域上海西期岩体不成矿的认识和矿床地质特征,本文认为成矿岩体不是大冲岩体,而是燕山期花岗斑岩群,它们和铅锌矿化一起明显受到牛卫断层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7.
南岭地区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和区内中酸性-酸性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利用已发表的和野外收集的地质资料,本文尝试对区内成钨锡花岗岩组合(包括与钨锡矿相关的含钨锡花岗岩和成钨锡花岗岩)进行宏观地质判别。判别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将成钨锡花岗岩组合与不成矿花岗岩相区别,然后将含锡花岗岩和含钨花岗岩互相区别开来。相对于不成矿花岗岩,成钨锡花岗岩组合通常具有W、Sn、F、B化探组合异常、多期多阶段演化特点、适度的构造叠加(即存在明显的热液活动)等共同特点,且三者缺一不可。不成矿花岗岩一般具有W、Sn、F、B化探组合为背景值,岩性单一,少见晚期岩株、岩脉(演化不充分)及蚀变的特征。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含锡花岗岩一般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岩性组合。基性端元以普遍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常见角闪石、含较多的黑云母为鉴别特征。酸性端元中可以含有少量白云母。而含钨花岗岩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岩性组合为主,常见含B矿物电气石,基性端元少见或不见角闪石、含较少的黑云母,仅见变质岩、围岩捕掳体和黑云母团块,酸性端元白云母含量较高等组合特征可以与含锡花岗岩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any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e.g.,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various pesticides),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arbonaceous materials (including organic carbon (OC) and black carbon (BC)). We hypothesize that carbonaceous materials can be used as a first-order pollution index, to indicate areas where POP pollution may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We tested our hypothesis and found that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BC and OC contents versu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CBs (and PAHs) existed in estuarine sediments of the Danshui River in 2005 and 2008. Thus,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OC and BC are potential indicators of the POP pollution potential in fluvial sediments of the Danshui River in Taiwan. This innovative approach can provide a simple, relatively inexpensive and expedient means to monitor concentrations of POPs in polluted aquatic sediments of Taiwan, and/or those having a legacy of POP inputs.  相似文献   
19.
南岭以有色、稀有、稀土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而闻名于世,其中骑田岭是南岭山系的五岭之一,一直是研究花岗岩与成矿的热点地区,但有关该区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工作则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骑田岭南坡上部仰天湖高山草场、中上部芙蓉洞禾花鱼养殖基地及中下部白腊水锡矿区的地表水、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初步认为仰天湖高山草场和芙蓉洞地区水质良好,土壤没有重金属污染,有利于旅游开发和特色水产养殖;白腊水锡矿区局部土壤受到采矿活动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砷(As)、镉(Cd)等,强度较高但范围有限,矿区水体污染物主要为汞(Hg)、氟化物(F-)、砷(As)等,下游相关污染衰减快,锡矿开采活动对环境影响范围不大,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20.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属于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类,对环境条件耐受性强,出肉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分别对4种体重规格红螯螯虾肌肉营养组成和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性分析,采用国标法测定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肌肉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全长和体长显著增加(20~80g组),雌虾全长和体长显著高于雄虾(60~80g组);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以80~100g组雄虾最大,在60~80 g组中雌虾显著高于雄虾,头胸甲高在规格60 g以上不再有显著变化;腹部肌肉重以80~100 g组雄虾最大,但与60~80 g组雌虾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雌虾出肉率显著高于雄虾(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以80~100 g组雄虾最高,40~60 g组雄虾最低(P<0.05);肌肉灰分含量小规格20~40 g组较高,40~60 g组雌虾最低。红螯螯虾肌肉氨基酸(AA)、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DAA)均随规格变大而逐渐降低;在氨基酸评分(AAS)模式下,各组第一限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