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3篇
  免费   1797篇
  国内免费   2326篇
测绘学   928篇
大气科学   1471篇
地球物理   2204篇
地质学   3884篇
海洋学   1625篇
天文学   238篇
综合类   836篇
自然地理   130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619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531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541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667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682篇
  2010年   644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4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In that orcharding in early-to-mid twentieth century southeastern Australia involved use of certain heavy metal and As compounds in regular pest-control spray procedures, some interest attaches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se landparcels are underlain by soils with above-background Cu, Pb and As levels. Interpreta- tion of Land-cover changes allowed land parcels previously occupied by orchards to be identified in the 1950s through time-series air-photos. A comparison of soil analysis results referring to soil samples from control sites, and from land parcels formerly occupied by orchardists, shows that contamination (above-background) levels of cations in the pesticides can be found in the top 6 cm of former orchard soils. It is clear that digital spatial data handling and culturally-informed air photo interpretation has a place in soil contamination studies, land-use planning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re-development) and in administration of public health.  相似文献   
102.
数码相机的畸变差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检测面阵CCD数码相机畸变差的方法。首先利用标准三维检校场测定面阵CCD数码相机的内方位元素和系统畸变系数.然后依据投影几何中空间直线经中心投影变换后仍是直线的原理.提出了对面阵CCD数码相机随机畸变的检测和改正方法。利用该方法对UAVRS-Ⅱ系统中的面阵数码相机的畸变进行了检校,获取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严海英  石洁  孙艳新 《测绘通报》2005,(5):33-35,66
简要介绍在新疆巴州测区基础测绘生产中采用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技术方案,并对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成果进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4.
北京市区春季燃烧源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以大气中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于2005-03-13—25共7天的时间内,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试楼顶、首钢焦化厂和首钢东门设立3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在不同时段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不尽相同,且变化较大,在特定时刻出现峰值,主要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因素的控制;PM2.5和PM10质量浓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这与高温有利于颗粒物扩散、低温容易形成逆温层有关;在一定的相对湿度范围内(以大气中水汽不发生重力沉降为界限),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当发生降水时,由于水滴的冲刷和附带作用,PM2.5和PM10质量浓度降低;PM2.5和PM10质量浓度与风级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北京市与国内8个省会城市的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对比,发现北京市PM2.5和PM10污染比较严重,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别超过了1996年中国制定的PM10排放标准和1997年美国EPA制定的PM2.5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5.
刘辰生  郭建华  苏娟 《新疆地质》2005,23(3):288-291
阿克库勒地区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次生溶蚀孔隙所占比例远高了: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样品数据统计显示,卡拉沙依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及储层样品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结果,本区石炭系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蚀作用是本区卡拉沙依组储层所经历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B期,早期方解石交代石英颗粒并发生大量溶蚀,生成大量次生孔隙,晚期方解石没有发生溶蚀.  相似文献   
106.
蔡金芳  张富平  张洁  王荣 《铀矿地质》2005,21(3):177-182,168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适合野外条件下快速测定砂岩型铀矿勘查试样中铀的分析方法———密闭酸溶试样、钒酸铵容量法测定铀。采用密闭增压酸溶样, 可使粒度小于0 25 mm的试样分解完全;小体积容量法提高了测定灵敏度。配合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可适应不同含量范围铀的测定。方法经标准物质和吐哈工区试样验证, 准确度和精度较高, 且操作简单, 适应性广, 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使用泥浆护壁气举反循环回转钻进工艺进行襄樊汉江四桥大口径嵌岩桩的施工实践。施工中采用下置双护简隔离卵石层,合理选用钻头类型(卵砾石层采用五翼合金刮刀钻头,基岩采用球齿滚刀钻头)和钻进参数(混合器沉没深度,尾管长度,孔内空气流量与压力),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复杂地层成孔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甘肃西峰赵家川6.2~2.4MaB.P.红粘土地层的孢粉学研究,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带。孢粉组合特征显示该区在此阶段总体为干旱的草原环境,6.2~5.8MaB.P.为灌丛草原;5.8~4.2MaB.P.是稀疏森林草原,植被由大量中生性草本植物和少量喜湿性的乔木植物组成,反映当时气候相对湿润;4.2~2.4MaB.P.植被中旱生植物藜科和麻黄明显增多,反映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分析认为研究区自6.2MaB.P.干旱草原环境的格局就已经形成。红粘土中孢粉记录的植被演化信息与青藏高原隆升有时代上的耦合性,也与北极冰盖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9.
运用高分辨率ETM+数据计算区域作物蒸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典型农区,对区域地表能量平衡及日蒸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且通过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田间实测资料对模型估算结果进行了有效性的验证。结果显示,采用LANDSAT 7ETM+的高分辨率数据结合地面同步的观测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可以很好地估算农田的日蒸散量及能量平衡各分量。在典型农区,日蒸散量、NDVI的频率分布随作物生长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0.
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后泥沙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及其运行情况和河段特性进行了介绍。分析认为葛洲坝水利枢纽运行前后的入库水沙特性基本一致。探讨了库区冲淤变化特点、淤积量及其分布,冲淤过程及达到冲淤平衡的时间。对坝下游河床的冲淤过程、冲淤量、达到冲淤平衡的时间以及河床粗化,河底高程历年变化及同流量水位降低的原因、降低量及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三峡水利枢纽与葛洲坝水利枢纽联合调度运用后水库泥沙淤积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