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7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265篇
大气科学   698篇
地球物理   2227篇
地质学   2446篇
海洋学   378篇
天文学   432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3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851篇
  2004年   901篇
  2003年   674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10篇
  1973年   7篇
  1971年   6篇
  1969年   9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procedure for geotechnical site investigation is well established but little attention is currently given to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of vegetation to assist with ground stabil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routine investigation procedures may be adapted to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the veget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major part of the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at relatively low cost, during the preliminary (desk) study phase of the investigation when there is maximum flexibility to take account of findings in the propose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techniques available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are reviewed and references provided for further consideration. As for general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work, it is important that a balance of effort is maintained in the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 between (a) site characterisation (defining and identifying the existing and proposed vegetation to suit the site and ground conditions), (b) testing (in-situ and laboratory testing of the vegetation and root systems to provide design parameters) and (c) modelling (to analyse the vegetation effects).  相似文献   
52.
韧性剪切变形对岩石地球化学行为的制约一直是地质学家们探讨的课题。本文以构成北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俯冲碰撞杂岩带与北阿尔金地块边界的巴什考供斜向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为例,通过对韧性剪切带内花岗岩变形前后不同变形强度构造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进行对比,确定等比线斜率,探讨韧性变形对岩石体积和成分变异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糜棱岩化过程中,糜棱岩化花岗岩体积亏损21%,花岗质糜棱岩体积亏损31%。质量平衡计算结果和等比线图表明,韧;陛剪切作用导致SiO2,流失量最大,A12O3、K2O及Ba、Rb、Sr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丢失,显示出较强的活动性,MnO、P2O5、Sc位于等比线上或附近,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岩石中活动组分的变异是流体渗滤作用引起的,不活动组分的变异是体.积亏损造成的。  相似文献   
53.
Near the eastern end of the Tonale fault zone, a segment of the Periadriatic fault system in the Italian Alps, the Adamello intrusion produced a syn-kinematic contact aureole. A temperature gradient from 250 to 700 °C was determined across the Tonale fault zone using critical syn-kinematic mineral assemblages from the metasedimentary host rocks surrounding deformed quartz veins. Deformed quartz veins sampled along this temperature gradient display a transition from cataclasites to mylonites (frictional–viscous transition) at 280±30 °C. Within the mylonites, zone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s were defined: Bulging recrystallization (BLG) was dominant between 280 and 400 °C, subgrain rotation recrystallization (SGR) in the 400–500 °C interval, and the transition to dominant grain boundary migration recrystallization (GBM) occurred at 500 °C. The micro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 three re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s and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them can be correlated with experimentally derived dislocation creep regimes. Bulk texture X-ray goniometry and computer-automated analysis of preferred [c]-axis orientations of porphyroclasts and recrystallized grains are used to quantify textural difference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observed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Within the BLG- and SGR zones, porphyroclasts show predominantly single [c]-axis maxima. At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SGR- to the GBM zone, the texture of recrystallized grains indicates a change from [c]-axis girdles, diagnostic of multiple slip systems, to a single maximum in Y. Within the GBM zone, above 630±30 °C, the textures also include submaxima, which are indicative of combined basal a- and prism [c] slip.  相似文献   
54.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基于 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现代水文学同高科技 (如计算机技术、 3S技术等 )相结合的产物 ,是研究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的理想工具 ,代表了水文模型的最新发展方向。从 DEM的特性出发 ,本文探讨并总结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建模思路和模型基本结构框图。在流域离散化方面 ,重点介绍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常用的三种单元划分方法 ;最后 ,针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问题 ,从“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河网汇流模型”三方面 ,阐述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微结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55.
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新时期的区域经济地理学在取得全面发展的同时,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实践领域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文章根据学习和实践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体会,初步提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思维方法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发展见解,并指出区域创新系统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学科应注意拓展的重要实践领域,最后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文章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从凉果资源分布与加工能力的匹配关系角度对华南地区凉果资源的分布,凉果加工业的分布与布局,凉果市场分布与竞争力,凉果加工业与资源的匹配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华南地区凉果加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7.
成都市民消费结构与休闲活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会影响其休闲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方式,消费态度和休闲时空结构,文章以成都市7个城区歌舞,茶棋牌,电影及城市公园休闲活动调查为基础,探讨了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变化与休闲活动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对歌舞,茶棋牌娱乐活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与河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论述,提出了在拟定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方案中,应通过强化节水,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将水资源作为商品等措施,促进河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9.
区域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区域形象设计与建设的浪潮,但如何把区域形象信息系统地传递出去,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大大落后于实践。文章就区域形象信息传递的有效工具-区域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原则,设计的基本流程等在理论与实践上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就区域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方案的经济学论证作了一些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60.
文章阐述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入WTO后开发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开发区环境营造,运行机制,筹资方式,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