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9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466篇
地球物理   667篇
地质学   1130篇
海洋学   434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31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吴云  姜晶  翟娟 《全球定位系统》2019,44(3):131-134
为满足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导航工程专业后续课程和导航技术发展需要,最优估计课程实施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改革.本论文首先介绍导航工程专业对最优估计课程的要求,接着分析了本课程的教学理念,然后探讨了课程内容优化、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92.
胡娟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6):14-17,I0002
我国已开展了两次全国土地调查,由于数据来源、技术手段及技术标准的不同,数据使用局限于单个年度的查询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时期相邻年度的变化分析,对两次土地调查时期及跨年度数据的使用和分析很少。基于此,提出了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属性语义整合、空间数据接边、空间实体聚合的方法整合数据,通过时态组织与管理建立土地利用时态数据库,为土地利用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供数据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脂代谢的关键酶,肌肉和肝脏是鱼类脂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研究饥饿过程中这两种酶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ELISA技术检测了在35 d饥饿过程中这两种酶在大黄鱼肌肉和肝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饥饿胁迫显著降低大黄鱼肌肉和肝组织中脂肪含量,以及脂肪合成关键酶ACC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提高脂肪分解关键酶HSL mRNA表达水平(P<0.05)。饥饿胁迫对肌肉和肝组织中HSL和ACC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肌肉和肝组织HSL (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8 2和0.539 6)以及肌肉组织ACC酶活性(r=0.677 7)与对应mRNA表达水平呈中度正相关(0.5 < r < 0.8),但ACC酶活性在肝组织与其对应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374 0),提示饥饿胁迫对大黄鱼HSL和ACC的表达存在翻译前和翻译后两种水平的调控。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饥饿胁迫对大黄鱼脂类代谢分子层面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复方菝葜颗粒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化疗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化疗药物治疗基础上,从化疗第1天开始服用复方拔葜颗粒。2组均治疗2个周期后对其主要症状与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情况及1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主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生活质量改善总稳定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56.67%;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菝葜颗粒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可达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为了发挥旅游交通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为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和加快区域脱贫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湖北武陵山区25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其旅游交通可达性及影响因素在空间上影响程度及作用方向的差异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湖北武陵山区内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平均可达时间为1.82 h,区域整体可达性相对较差,出行成本较高;从自然及人文2个视角对旅游扶贫重点村可达性的影响因子进行提取,各个影响因子在区域上作用大小的排序为:距最邻近县市最短路径>高程>周边旅游资源禀赋>距河流最短距离>距周边景区最短距离>坡度,距河流最短距离及周边旅游资源禀赋与可达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其余因素均与可达成本呈正相关关系;距周边景区最短距离与坡度值大小的单位变化对可达成本空间差异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6.
何娟  郑珊  吴保生 《湖泊科学》2023,35(1):338-348
以往关于三门峡水库的研究多关注库区年际间的冲淤变化,而对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分布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1974 2018年实测水沙、断面及冲淤数据,研究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重心的迁移、冲淤速率及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清排浑运用以来库区河道基本遵循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的演变规律。分别定义汛期最大冲刷速率和非汛期最大淤积速率发生的相邻两断面间的子河段为冲刷重心和淤积重心,汛期冲刷重心与非汛期淤积重心出现的位置基本对应,1974 2010年冲淤重心由距坝约90 km逐渐向坝前移动,平均下移速率约1~2km/a;2010年后冲淤重心逐渐上移,2017年位于坝上游约60~70 km,但冲淤强度明显减弱。淤积重心的位置主要受水库回水长度影响,冲刷重心主要与汛期水流能量相关,淤积重心位置迁移滞后于影响因子的变化约5年,而冲刷重心滞后时间约2年。潼关高程与潼关至太安段(潼太段)比降呈反比关系,比降越大,潼关高程越低,而当冲刷重心迁移至潼太段并影响其下段时,潼太段比降增大,利于潼关高程降低。1985年后回水范围和冲淤重心均位于潼关以下,潼关高程受冲淤重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7.
汶川地震应急监测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汶川地震灾害应急遥感监测评估过程为例,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巨灾灾情进行应急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并重点对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受灾较重的152个县(市、区)进行了应急评估.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房屋倒损严重,受灾人口分布点多面广,受灾程度总体上与断裂带分布呈明显对应关系,山区受灾重于平原,农村重于城镇.四川省汶川、北川、青川、绵竹等12个县(市、区)受灾极为严重,甘肃省文县和陕西省勉县等受灾相对较重,利用地面调查数据验证,证明了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研判、空间分析外推技术的自下向上、逐级汇总的应急评估技术路线,能够发挥遥感数据的优势,也能保证应急评估的时效性,同时有利于组织大规模协同运行与综合结果生成,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适合于巨灾灾情遥感应急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998.
水是矿物流体包裹体的重要组成,承载着流体性质和演化信息。提取矿物包裹体中水的方法主要有真空破碎法及爆裂法。为了减少真空破碎法表面积增大引起水的吸附以及爆裂法在高温下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本文自制了一个在线提取装置,以高纯He作为载气,与高温裂解装置—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HT-IRMS)相连,进行一系列的条件实验,确认了方解石矿物包裹体中水的氢同位素组成在线测试的关键技术参数。实验证实,当爆裂温度为420℃、爆裂时间为5 min、含水量为0.1~0.3μL时,利用在线提取装置—EA/HT-IRMS对方解石矿物包裹体中水的δD进行测试的精密度优于±1.5‰(1σ)。相对于传统离线分析方法,本方法实现方解石矿物包裹体中水的在线提取及氢同位素组成的在线测试,简化了操作流程,并提高实验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999.
宋慧波  黄志伟  胡斌  李娟  郑锋利  安红亮 《地质学报》2020,94(12):3790-3802
豫西禹州地区太原组旋回沉积与海平面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华北地区石炭 二叠系煤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沉积背景方面的理论支撑。基于对豫西禹州地区龙华山一带太原组露头剖面的岩性、沉积构造、遗迹化石和沉积序列特征的精细研究,本次工作识别出2种沉积体系(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4种沉积相(包括浅海相、潮坪相、障壁岛相和潟湖相)及3种相组合(浅海相和潮坪相组合,障壁岛、潟湖和潮坪相组合及浅海、潟湖和潮坪相组合)。依据沉积相、沉积体系以及海侵与海退构成的沉积旋回特征,划分出3个大的一级旋回和9个二级旋回。第Ⅰ大旋回由浅海相与潮坪相沉积的4次交替叠加组成;第Ⅱ大旋回由潮坪相→潟湖相→潮坪相→障壁岛相→潮坪相→潟湖相→潮坪相沉积构成;第Ⅲ大旋回表现为浅海相与潮坪相沉积的3次叠加,而后再变为潟湖相沉积。通过沉积旋回与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分析,绘制了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阐明了本区太原组沉积期旋回沉积与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Marine stable nitrogen isotope containing much key biogeochemical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in identifying marine nitrogen sources and understanding the marine nitrogen cycles. These isotopic signals can be preserved in marine sediments and used to trace the marine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during geological history. Studies in recent decades have illustrated the key role of nitrogen fix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Because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and the complexity of ocean processes and nitrogen source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e need to combine the modern observations with geological records, integrate oceanography, biology, and geology, and consider the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climate changes, to understand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ocean nitrogen cycl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