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580篇
测绘学   426篇
大气科学   255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1123篇
海洋学   238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派比安台风对上海黄浦江潮位的影响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徐建成 《海洋预报》2001,18(1):1-10
2000年派比安台风产生的历史第二高潮位对上海的防汛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通过比较历史上的风暴潮,从动力机制、天文高潮与增水极值相碰头,潮波共振和水利工程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这次风暴潮造成的高水位,及台风余振期边缘波的影响,并用SLOSH(Sea,Lake,Overland Surge from Hurricanes)模式模拟了这次风暴潮,为防台减灾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孔石莼是一种大型绿藻,在食品、药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孔石莼化学组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0 ℃和盐度30的条件下研究摄食水平对(魚夋)碳收支的影响.摄食水平分为饥饿(不投喂)、1、2、3、4(指日摄食量占鱼体重百分比)和自由摄食共6组,实验持续21 d.结果表明:摄食水平对碳消化率没有影响.碳转化率、净生长率与摄食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分别达到9.29%和10.41%.非粪便流失碳随摄食水平增加而显著降低.粪便碳占摄入碳比例变化不大,与摄食水平间无规律性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大部分摄入碳量均通过非粪便途径流失,其中大部分是呼吸过程消耗的.余下的部分中,粪便流失量和鱼体保存量各占一半.鱼体每增长1 g体重伴有979.56 mg碳流失.在自由摄食状态下(魚夋)碳收支方程式为:100摄入碳=9.29生长碳+9.69粪便碳+79.94非粪便流失碳.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中二甲基硫的生物生产与消费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MS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产生重要影响。DMS的生物生产与消耗主要发生在海洋真光层。生物的生产与消耗被认为是海洋中DMS的主要来源和去除途径。海洋中DMS的生物生产和消耗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的速率基本保持平衡。目前,有关DMS生物生产与消费速率的测定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和加抑制剂2种,后者颇受青睐,不过有关抑制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亚湾水域两种拟菱形藻的形态学鉴定及毒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年分离自广东大亚湾的两种潜在产毒拟菱形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毒性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确认藻种为细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cuspidata)和多纹拟菱形藻(P.multistriat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这两种藻的常规培养样进行软骨藻酸毒素检测,结果均未检测到软骨藻酸.鉴于以上两种拟菱形藻存在着潜在产毒特性,不同培养条件的诱导实验尚需继续.  相似文献   
16.
白令海夏季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7月21日至8月1日在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了白令海中部的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分析了其丰度、分布、生物量及其生态作用,结果显示,浮游细菌表层生物量为1.5~20.2μg/dm3,平均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30%,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720~3123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67%,因而是白令海夏季与浮游植物处同等量级的优势类群;原生动物表层生物量为1.2~27.4μg/dm3,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为189~1698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21%,其中粒径小于5,5~20μm和大于20μm的原生动物分别占其柱总生物量的13%,47%和40%;作为主要类群的异养腰鞭毛虫占原生动物柱总生物量的39%.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的总体分布趋势从西部向东北和东部递减、从表层向深层衰减,20~25m水层温跃层和表层海流的存在对这一分布特性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原生动物受潜在的大、中型浮游动物捕食压力的制约,维持了一个相对较低的生物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食物环(microbial food loop)在该海域夏季生态系统营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物探和钻探资料,研究区内第四纪沉积物可分为两部分,下部地震反射结构复杂,斜层理发育,粒度较粗,为晚更新世产物;上部的地震反射结构简单,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结构,粒度较细,为全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海水的密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核对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应用于中国近岸海水的可靠性,高精度的磁力浮沉子密度计在15—25℃,盐度5—35,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测量了长江口附近海水及其人工稀释海水的相对密度。结果表明,海水密度直接测量值系统地偏高于状态方程计算值,二者之间的偏差随水样盐度值降低而增大,且与海水[Ca~(2+))/s比值成明显正相关关系。经计算机拟合,导出了长江口附近海水及其稀释海水的状态方程,该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为±3.9×10~(-3)kg/m~3。  相似文献   
19.
t Gravity anomalies on a2.5 ×2.5 arc-minute grid in a non-tidal system were derived over the South China and Philippine Seas from multi-satellite altimetry data. North and east components of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were computed from altimeter-derived sea surface heights at crossover locations, and gridded onto a 2.5 × 2.5 arc-minute resolution grid. EGM96-derived components of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and gravity anomalies gridded into 2.5 × 2.5 arc-minute resolutions were then used as reference global geopotential model quantities in a remove-restore procedure to implement the Inverse Vening Meinesz formula via the 1D-FFT technique to predict the gravity anomalies over the South China and Philippine Seas from the gridded altimeter-derived components of deflections of the vertical.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altimeter-derived and the shipboard gravity anomalie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root-mean-square agreement of 5.7 mgals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JSF框架以及ADF工作原理,提出了基于ArcIMS ADF与JSF的WebGIS模型,实现了一个银行渠道信息管理的WebGIS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