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366篇
天文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JOIDES·决心者”号第 1 80航次是在太平洋西部、位于新几内亚岛以东的伍德拉克海盆中进行的。这个地区曾存在过巴布亚半岛的延续 ,后者以后由于发生的拉张过程分裂成伍德拉克和波克灵顿两个隆起 ,然后它们都沉入水下。据地磁研究资料 ,6Ma前在这两个隆起之间产生了地壳拉张中心——近东西向的扩张 ,其轴部向西推进并终止于现代巴布亚半岛的山脚处 ,在该处扩张被所谓大陆裂谷作用——地壳分裂并形成裂谷 (地堑和半地堑 )以及出现的火山活动所取代。地震研究表明 ,扩张和裂谷作用过程在这里一直延续至今 ,经常发生的地震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2月在美国地球物理协会的会议上 ,澳大利亚岩石学家K.Collerson的报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他宣称首次发现了从约770km深处喷出的岩石。如某些深部的岩石发现在新几内亚岛以东所罗门群岛的马来塔岛上。34Ma前该区发130Ma的翁通爪哇海底高地喷出地表。大约在23Ma前 ,这个高地与澳大利亚板块相撞 ,导致马来塔岛的上升和出露。金属矿山公司将采自马来塔岛的“奇异岩石”送至昆士兰州立大学进行研究 ,专家们发现了10~20μm的金刚石晶体以及莹青石(石榴石的变种)和其它在古代的火山喷发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斯内克·皮特热液场位于中大西洋海岭新火山隆起顶部3 460~3 510 m的深处.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沿岸地区受到分别属于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的14个海的海水冲刷,海岸线的总长度超过60000km。在更新世,这些盆地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幅度不同的海平面的升降作用。在海退时期,广阔的陆架地区变干了,而在海侵时期,沿岸平原和低山岸区被海水淹没。在东北  相似文献   
15.
地幔是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部分。地壳的厚度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从洋底的数千米至大陆上某些造山区域的60km。地幔扩展到2900km的深处 ,地核的半径是3470km。在科学和科普文章中常常讨论地球深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特征。有关地幔壳层结构的结论主要建立在地震X 射线立体截面照相和在高压条件下矿物改造试验资料的基础之上。地震X 射线立体截面照相(逐层的再造)确定了由地震引起的地震波速度的改变 ,揭露了深部显著的不均一性。这很好地反映在起始于中大西洋、穿过非洲直达印度洋中部的400km上地幔剖面中。横…  相似文献   
16.
17.
能量巨大的地质过程———造山运动、地震、深海盆的形成 ,都起源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岩石圈板块在俯冲带下沉时被加热 ,同时也促使地幔冷却。在洋中脊区形成新的洋壳 ,后者由于重新沉入地幔而冷却时消除热能 ,用于移动板块。但是这些过程的能量平衡不完全吻合 ,于是地球物理学家推测存在着其它某种地球内部的冷却方法。计算表明 ,几乎在2900km深处 ,在地幔与地核边界上 ,熔化状地核的热能可以形成强大的热物质上升流 ,后者缓慢地达到地表 ,并以火山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比较狭窄的柱状流即羽状物出现在冰岛和夏威夷群岛之下。但是即使…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26日星期日格林威治时间零点58分53秒(当地时间7点58分53秒),在东南亚发生了灾难性的地震。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以西250km的印度洋中。看来震源位于地壳内,其深度将近30km。震级为9级。按照现代的概念,地震是地下深处岩石完整性发生断裂(巨大裂缝),或岩  相似文献   
19.
在石油地质实际工作中,含油气地域的分区是吸引专家注意力的重要问题之一.石油聚集带是具有相似的地壳巨型构造单元性质的含油气盆地聚集,在其范围内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和聚集是在相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的影响下进行的.制作带状分区图的基础是地下的构造特性及其地质史.  相似文献   
20.
当宇宙射线的带电粒子流通过地球大气圈上层时,发生了氧和氮原子的裂变,并形成了^10Be同位素.这个过程的强度不仅与宇宙射线的数量有关,还决定于地球磁场的状态,因为地球磁场的减弱允许大量的带电粒子透入大气圈的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