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331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探针观测,结合野外剖面及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 储层岩性与孔隙特征。结果表明致密储层段由呈韵律互层产出的白云岩类/粉砂岩类与泥岩类构成,一般由3~5 个韵律组成, 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白云质粉砂岩/粉砂质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以及泥晶白云岩。其中白云质粉砂岩 / 粉砂质白云岩分布最广,为芦草沟组上、下储层段(“甜点”)最主要储集岩,砂屑白云岩只分布于上储层段,泥晶白云岩 以薄的夹层形式分布于上、下储层段。电子探针微区观测表明,储集空间以溶蚀型孔隙为主,孔径大小从几μm 到30 μm, 可分为粒间/ 晶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部分裂缝型孔隙,发生溶蚀作用的矿物以钠长石为主,白云石次之。定量分析表明, 白云质粉砂岩/ 粉砂质白云岩主要由钠长石、白云石以及少量钾长石等矿物组成,砂屑白云岩主要由微晶白云石和少量钠长 石等矿物组成,泥晶白云岩主要由微晶白云石和少量石英、钠长石等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712.
刘沛  况顺达  姚智 《贵州地质》2004,21(3):161-164,160
通过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吸人机交互解译来识别地质灾害体,并在GIS系统支持下参考区域地质、地貌背景,对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作进一步分析。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的准确性,对于区域性地质灾害(尤其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调查目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为地质灾害的地学分析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工作平台,对于发现其各种地学规律,提高研究程度帮助极大。  相似文献   
713.
兴义坝戎喀斯特峰林区的削顶滑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华  姚智  况顺达 《贵州地质》2004,21(1):58-61,66
兴义坝戎喀斯特峰林区连续出现顺层面将锥状、圆锥状的山顶削平的削顶滑坡表明,在垄头组纯灰岩布露的单斜岩层区发育的锥状、圆锥状峰林,坡体是不稳定或处于临界状态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岩层的倾角值。结合其紧邻的丫口寨发育的喀期特单面分析,坝戎地区峰林坡体滑动的岩层倾角临界值是14^o。  相似文献   
714.
城市热岛效应和气溶胶浓度的动力、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能量平衡方程中引入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并与三维行星边界层运动方程组相耦合,根据温度分布显式求解运动场,探讨三维行星边界层内温度、运动、气溶胶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人为热释放直接决定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城市面积越大,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也越强,城市面积固定时,城市越分散,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越弱,这为城市建设多采取卫星城的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气溶胶的散射作用要大于吸收作用,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主要起削弱作用,当气溶胶浓度较大时,吸收作用更显著一些,此时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会有一定的增强,但是幅度不大.当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增强时,其所驱动的环流也会增强,造成城区中心气溶胶浓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15.
首先利用日本及周边区域IGS站提供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得到了测站上空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的时间序列.采用滑动平均法与非滑动平均法两种统计学方法针对日本境内某震例进行了震前VTEC值异常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地震震前出现了电离层异常现象.此外,为了探讨异常情况与地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电离层异常的全球空间分布.最后,通过对比两种异常检验方法的分析结果可知,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总体趋势一致,验证了本文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16.
基于1982~2010年兰州市街道和乡(镇)层面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和空间关联分析等方法,结合ArcGIS 9.0和GS+7.0等软件对兰州市回族人口空间演化及其社会响应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兰州市回族人口呈一主一次“双峰体”结构,“峰体”之间回族人口不断填充。其次,回族人口空间分布表现出强正相关性,集聚趋势增强,空间结构相对稳定。“热点区”位于老城区,范围不断扩大,且向东西方向延伸;“冷点区”位于老城区外围,范围逐步缩小,且向西偏移。而回族人口增长空间则表现为弱正相关性,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增长热点区”范围持续缩小,“增长冷点区”范围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城市包容,繁荣城市经济,构建和谐城市4个角度对回族人口空间演化过程的社会响应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17.
基于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不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的影响,构建生态系统综合人类扰动指数,结合不同级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一般重要、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四个级别) 从全国尺度及区域尺度分析了中国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结果表明:就2010年现状而言,我国中东部地区人类扰动程度较大,西部地区人类扰动程度较低,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区域的人类扰动程度低于全国整体 (包括所有级别) 均值。就20年来人类扰动程度变化态势而言,全国中东部人类扰动程度变化幅度总体高于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区域人类扰动程度均呈轻微上升趋势,但增加幅度低于全国整体增加幅度。随着东部地区的快速城市化以及东北、新疆等地区的农田开垦等土地利用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区域等重点区域人类扰动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而随着黄土高原等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人类扰动程度整体则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青藏高原区扰动变化幅度很小,几乎没有变化。总体而言,中国目前陆地国土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重要区域的空间分布是相互匹配的,这有利于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整体布局。同时,20年来生态系统综合人类扰动指数变幅的区域分异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空间格局相吻合,说明20年来针对生态保护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在减少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人类扰动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718.
Modern atolls have been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thoroughly in the South China Sea.However,the knowledge of a paleo-atoll and related sedimentary system is very limited.Here we used the newly acquired high resolution 2D seismic data,and discovered three late Miocene atoll systems in the offshore Xisha Islands for the first time.We named them atoll system A,B,C,respectively.These three atoll systems,all developed on the horsts dominated by normal fault,consist mainly of atoll reefs,patch reefs,fore-reef slope deposits,and lagoons.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preted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fore-reef slope deposits,we suggested only the atoll system A continued to grow until Quaternary,and both of atoll system B and C had been drowned in Pliocene.In late Miocene,the atoll system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most developed,either in magnitude or in maturity,which indicated late Miocene was the most flourishing period of reef builders,and thi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rilling result of ODP Leg 184 in the South China Sea.Pliocene was an important reef drowning period in the study area,and both atoll systems B and C were drowned and hemipelagic deposits prevailed gradually.Quaternary was another reef drowning period in the study area,two large atoll reefs grown on the atoll system A were finally drowned,and hemipelagic deposits begun to drape and fill the palaeo-atoll systems.The growth and drowning of atolls are controlled mainly by tectonic subsidence in long term,but global eustatic can impact it in short term also.  相似文献   
719.
神华碳封存示范项目中CO2注入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咸水层封存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地学前缘技术。选取中国第一个全流程CCS项目为研究背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为具体研究对象,提取相关参数,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咸水层多层统注时CO2在咸水中的主要封存机制、CO2在地层中的运移分布特征及其与注入能力的关系,并观测由于CO2注入引起的地层压力、CO2摩尔分数、酸碱度等的变化情况,为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奠定基础。研究表明,CO2注入咸水层后,大部分进入储层上部,且注入能力越大时,注入的层位越多,注入量越大;CO2在咸水层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态、束缚态和溶解态。所有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给示范性项目的未来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20.
依据《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461-2009),以蚂蝗田岩溶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实地测量了22组典型地物光谱,发现岩石和土壤在红光-近红外二维光谱特征空间具有线性分布规律,由此推导出土壤—岩石指数方程,并构建了岩溶区土壤侵蚀与石漠化强度分析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利用研究区RapidEye卫星遥感影像,通过提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基岩裸露率和坡度等指标因子信息,实现了土壤侵蚀与岩溶石漠化强度的分析评价。研究发现:岩溶区土壤侵蚀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性,与坡度和基岩裸露率无单向相关性;岩溶石漠化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性,与坡度呈正相关性,与基岩裸露率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