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辽东大连金石滩新元古代兴民村组上部灰岩段发育了一系列形态复杂多样的臼齿构造(Molar-tooth struc-ture,简称MT)。通过野外及室内综合研究鉴别出条带状、短直杆状、蠕虫状、细丝状、圆斑状(气泡状、瘤状)和碎屑状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条带状最为发育。MT发育段主要由含砂屑或粉屑灰岩、泥晶灰岩、纹层状泥晶灰岩和含泥泥晶灰岩的韵律组成,系多个向上沉积动力减弱、水体变浅的潮下-潮间带沉积旋回序列。兴民村组MT发育的沉积环境具有一定水深和频繁波动的水动力特点,MT形态受宿主岩石性质的影响和控制。MT主要发育在浅潮下带-潮间带下部沉积微相。不同形态的MT及其组合分别宿主于不同的沉积岩相或沉积韵律,表现了MT形态的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32.
针对庐枞多金属矿集区地震资料特点及浅、深多重探测目标,对深地震反射数据进行了处理技术实验研究。在区域长剖面上,为了获得矿集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精细图像,解释成矿深部过程,开展了循序渐进的常规处理技术实验和精细处理技术实验。在矿区剖面,为了获得了浅层精细结构,针对变观测系统接收等特点,进一步开展了特殊处理实验。经过区域剖面与矿区剖面的多重处理实验,集成了一套矿集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处理方法与处理技术流程,为我国进一步的深部探测积累了技术与经验。  相似文献   
33.
为解决水声信道下通信信号识别困难的问题,对水声 CW、LFM、2FSK、4FSK、BPSK、QPSK、DSSS-BPSK 和 OFDM 信号的调制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出一种适用于这 8 种信号的调制识别方法。通过对信号的时频特征、二次方谱特征及自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基于迁移学习的 ResNet 网络和线性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最终得到了一种多特征联合水声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方法。仿真表明:在千岛湖多径信道下,信噪比大于 9 dB 时,所研究 8 种信号的识别率均在 99%以上 ;最后,通过海试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海试数据识别率均在 93%以上。仿真及海试验证的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是适用于水声信道的  相似文献   
34.
Runoff ser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presents an intricate variation tendency under the reinforced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The Morlet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the annual runoff data from 1950 to 2011 at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It can clearly reveal the multi-time scales structure,break point,change and distribution of periodic variation in the different time scales of the runoff series.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that:1) Repeated periodic oscillations accompanied by an extremely large fluctuation are presented in the runoff series with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wet and dry years,and the major periods of the time series are about 3,8,16 and 23 years respectively.Among them,the presented maximum periodic oscillation is 23 years scale.2) In the 23-year time scale,the wet periods are 1950-1958,1969-1980 and 1992-2003,and the dry periods are 1959-1968,1981-1991 and 2004-2011.3) It can be predicted from the view of long time scales that the low annual runoff will likely occur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35.
针对同时估计电离层延迟导致的单频精密单点定位解算秩亏问题,提出了一种附加历元间约束的多历元递推算法。该算法根据无周跳时前后历元模糊度不变的特性,在每一组多历元联合数据解算时,每颗卫星只设置一个模糊度参数,不需要外部先验信息约束即可解决秩亏问题。另外,本文算法同时考虑了参数及观测值之间的时间相关性,采用附加约束的平方根信息滤波对部分参数进行历元间约束,克服多历元算法的病态性,提高了算法的可靠性。试验采用全球分布的15个IGS跟踪站14 d的数据,静态定位精度优于3 cm,仿动态解约为1.5 dm。与同时估计电离层延迟的单频PPP方法相比,收敛速度提高了24%,与双频无电离层组合PPP的收敛速度基本一致,定位精度提高了30%,高程分量定位精度提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6.
澳大利亚蕴藏了丰富的铀矿资源,目前铀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在大地构造上,澳大利亚可划分为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和东部显生宙造山带。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铀矿在北澳、南澳、西澳、中澳和东澳五大成矿区带中的分布情况,勾勒了北澳的派恩克里克、南澳的奥林匹克坝、西澳的伊利列等15个矿集区中的34个类型迥异的矿区的总体地质环境与矿床特征。根据成矿地质作用、成因类型、矿物特征等因素,结合该国铀矿床的具体情况,归纳出8种典型的矿床类型。选取代表性铀矿进行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的分析与总结,认为澳大利亚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并指出这些类型可作为今后找铀的靶向类型。  相似文献   
37.
湘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本次工作利用X射线荧光(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分析技术,对湘江竹埠港沉积物进行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主量元素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富集Mn O、P2O5、Fe2O3、Al2O3,亏损Ca O、Na2O。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亏损Ba、Sc、Mn、Sr而富集其他微量元素。对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表明沉积物物源主要是由上游花岗岩风化所提供。对沉积物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源主要以陆源碎屑为主,并有磷灰石和软锰矿等自生副矿物,Ni、Pb、Cu可能来自人为污染源。地累积指数表明Ba为清洁无污染,重金属V、Cr、Co、Ni、Th、U为轻度污染,重金属Cu、Pb、Zn为偏中度污染,Mn为中度污染,Sc为偏重度污染。其中重金属Cr、Ni、Cu、Pb、Zn、Mn、Sc污染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8.
雄黄岩金矿床位于黔西南灰家堡矿田东段,矿床受灰家堡背斜控制,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东段枢纽产状由缓变陡地段,主要矿体赋存于中上二叠统茅口组与龙潭组岩溶不整合面构造蚀变体中,矿体分布于背斜核部800 m,矿体规模大;其次赋存于龙潭组中上部不纯碳酸盐岩中,矿体分布于背斜核部300~500 m.构造蚀变体普遍具金矿化,能否形成工业矿体受卷入地层厚度、岩性组合、蚀变强弱及古岩溶地貌等因素控制.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特别是构造蚀变体矿化研究和深部地球探测,认为在该区沿灰家堡背斜轴线向东延伸段、两翼构造蚀变体及北翼F101断层带中仍有矿体存在,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39.
侯亚丽  匡文慧  窦银银 《地理学报》2022,77(11):2687-2702
超大城市是全球经济、文化以及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承载体和重要纽带,其形态结构特征和人口聚集效应是城市化影响的典型表现,然而当前对于全球超大城市形态特征及扩张模式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2000—2020年全球城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GULUC-30),利用城市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分析了超大城市用地的时空变化规律;而后运用面积—半径标度分析模型研究了超大城市的分形特征及扩张模式,最后基于城市用地面积和城市人口之间的线性关系评价城市用地效率。结果发现:① 2000—2020年东南亚和东亚的中国超大城市用地扩张最剧烈,城市用地面积分别扩张了3148.32 km2和5996.26 km2,城市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平均值大于3;② 2000—2020年超大城市的形态特征和扩张模式向着更加集约和紧凑的方向发展,径向维数平均值由1.54增加至1.56,分维差呈逐年减少趋势,城市内部结构一体化特征显著;③ 北美和欧洲的超大城市用地效率低,2020年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人口比值系数范围为0.89~4.11;南亚和非洲城市用地效率高,比值范围为0.23~0.87。超大城市空间扩张格局和形态变化的认识对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严格控制超大城市扩张规模,促进城市用地的均衡发展是建设韧性城市和实现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0.
上海市提出“五大新城”发展战略,新城建设迈入了面向“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新阶段。基于2001、2010和2018年全行业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论文构建了上海大都市圈内区县尺度的城市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城市网络整体特征及五大新城网络地位的格局演变,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 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呈现从以上海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单极结构向多极结构转变的趋势,强联系仍然主要发生在各级市域内部,市际行政边界对网络联系具有较强的阻碍;② 五大新城仍未呈现“节点城市”的中心性特征但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距离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仍有一段距离;③ 创新能力对新城入度和中介中心性的影响显著增强,新城在提升中心性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环境质量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五大新城的中心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外,城市人口规模、政策优惠与公共服务完善程度也对新城中心性有着相对持续稳定的正向影响。论文从企业网络这一视角切入,为将五大新城建设为上海大都市圈内“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