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1篇
  免费   1339篇
  国内免费   2084篇
测绘学   858篇
大气科学   801篇
地球物理   890篇
地质学   3054篇
海洋学   1793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394篇
自然地理   83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6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既有建筑下增层开挖对已有桩基础的影响不同于基坑开挖对坑内桩基的影响。基于工程实例验证的有限元参数,用硬化土弹塑性模型模拟土体,用接触面单元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建立了桩筏基础-地基-增层开挖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增层开挖后群桩基础的竖向承载性状进行研究。分析了桩顶刚度、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比以及土体回弹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桩端土体刚度和增层开挖深度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层开挖后群桩中不同基桩表现出不同的承载性状,增大桩端土体刚度可明显提高单桩承载力和端阻比临界值;随着增层开挖深度的增加,侧阻和端阻的发挥程度也随之提高。研究结果有望为地下室增层开挖施工中的结构托换变形控制和补桩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昆格依特岩体出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青河县大青格里河昆格依特一带,主要为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3.4±7.4)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泥盆世。岩体的SiO2含量介于52.39%~71.89%之间,里特曼指数为0.68~1.53,A/CNK 值为0.76~1.06,属中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具有富集Cs、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b、Ta、Hf、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弱的负Eu异常(δEu=0.56~0.86)的岛弧岩浆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阿尔泰造山带南缘早泥盆世昆格依特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构造环境,是古亚洲洋俯冲过程中幔源的基性岩浆底侵下地壳使之熔融,并发生了岩浆混合和分异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3.
    岩溶含水系统遭受石油烃污染的环境问题十分普遍。相对于多孔含水介质,石油烃BTEX在石灰岩含水介质中的生 物可降解性还不确定。为此,本研究开展了BTEX在石灰石和岩溶地下水介质中的静态微元体实验。经过77天的实验检测 分析,结果表明:(1) BTEX化合物在可利用电子受体溶解氧或硝酸盐存在条件下具有生物可降解性;(2) 向系统中补充 电子受体硝酸盐,具有促进生物降解的作用,其对BTEX的去除率可高达94%;(3) 未发现补充硫酸盐能够促进BTEX生物 可降解性;(4) 甲苯和二甲苯容易被生物降解,但苯的去除具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994.
薛德升  林韬  黄耿志 《地理研究》2014,33(4):698-709
作为世界城市化发展中的普遍现象,非正规部门的形成发展一直是研究重点。以广州狮岭皮具产业为例,以非正规工厂和临时工为对象,研究了外向型制造业中非正规部门的形成发展机制。研究认为:正规企业为满足产品生产和降低成本的需求而采取的生产分包模式是非正规部门形成的根本因素;正规企业劳动保障的缺失与工人对自由轻松的工作方式的追求促使工人转入非正规工厂和临时工市场,推动了非正规部门的发展;当地宽松的管制环境为非正规部门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全球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对非正规部门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研究支持了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是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产业经济发展中有利的组成要素。非正规部门不是劳动者进入正规部门的“跳板”,而是他们逃避正规经济过度剥削的“避难所”。最后讨论了有关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劳动者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95.
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保继刚  林敏慧 《地理学报》2014,69(2):268-277
在实地调查西递主要街道沿街门面的基础上,通过历时性研究,对比2003 年、2008 年及2009 年的数据,发现西递的旅游商业化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地方政府、村委会(旅游公司)、管理人员、当地村民、店铺业主及游客等的深度访谈,追溯其旅游商业化控制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以及博弈过程,总结出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控制的内在逻辑。最后揭示地方政府预见性的干预是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得到有效控制的决定性力量。在历史村镇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中,政府最有能力也最有动力对旅游商业化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6.
广州市跨国制造企业研发模式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丽丽  林子棋 《热带地理》2014,34(2):191-198
跨国资本对发展中地区创新过程的影响已获得学术界高度关注,但对跨国资本在发展中地区研发模式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有限。通过半结构式问卷调研与深入访谈,对广州市跨国制造企业研发模式演变及引致其模式变迁的本土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制造企业研发模式的演变主要表现为本地研发人员比例逐步提高,开始构建包含本地创新主体在内的多渠道技术获取网络;调整新产品发布策略,加大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增加对研发资源的投入,“独立”和“辅助”母公司技术研发的职能显化,开始将本土企业纳入创新链条等。市场规模扩张、本土企业技术能力增加导致的市场推力和珠三角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规制是引发跨国资本研发模式演变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主要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旅游经济联系模型,运用GIS技术手段,构建中国入境旅游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并对1997年和2010年的Top1、Top5和Top10网络的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 整体网络规模在缩小,但是最大联系强度和平均联系强度却明显增长,且最大联系强度一直出现在广州和深圳之间;② 整体网络结构处于核心极化阶段,总体呈现“东部强,中西弱”的“L”型分布,一级节点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的集聚作用显著,且进一步增强;③ 旅游城市联系以东部区内联系为主,东部地区城市的集聚作用愈加明显,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的集聚作用在减弱;④ 中国入境旅游城市可分为三大体系,形成三极多核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98.
武汉城市群交通运输体系与城镇空间扩展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体系与城镇空间扩展的关联分析是揭示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作用关系的重要切入点。采用等时线叠置法和指标分区法,分析了武汉城市群交通可达性及交通优势度与城镇空间扩展的时空格局、关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交通运输体系与城镇空间扩展具有内在联系,呈现出互动耦合、协同演进格局。从作用机理来看,交通运输体系通过直接效应、外部效应和乘数效应对城镇空间扩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城镇空间扩展在“量”和“质”上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要求,刺激并保障了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两者相互反馈、相互依赖。从政策启示来看,交通运输体系的空间不均衡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制定差别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完善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加快区域经济增长和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9.
含油气系统中粘土岩所扮演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粘土岩较为重要的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脱水作用,并以其为基础阐述了粘土岩在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和成藏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指出粘土岩在烃源岩、盖层、储层、圈闭的形成、油气的生成和运移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根据储层非均质性的综合研究成果,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在潜力区部署的侧钻井生产情况较好,研究成果得到了验证.该研究思路对类似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与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