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6篇
  免费   1626篇
  国内免费   2232篇
测绘学   1159篇
大气科学   1042篇
地球物理   1464篇
地质学   4834篇
海洋学   1012篇
天文学   179篇
综合类   608篇
自然地理   108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396篇
  2019年   509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650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559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AVA(Amplitude Versus Angle)技术是基于常规介质模型(均匀各向同性介质模型)发展起来的,由于忽略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充填流体的影响,造成AVA特征中是部分对地震波能量的吸收和衰减作用反映不足.从振幅特征方程的实际应用出发,建立起各参数与常规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以Gassmann方程与Biot理论为基础,推导出振幅特征方程中弹性参数与常规岩性、储层参数(如: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孔隙度、流体参数Kf)之间的转化关系式,详细研究饱和流体多孔介质模型中的AVA特征,比较该介质模型与常规介质模型在AVA特征上的差异,并将饱和流体多孔介质AVA技术应用于川西凹陷深层须家河组储层预测,通过多波AVA储层参数的反演研究,为直接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识别并进一步识别其流体特征提供了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罗智勇  杨武年 《测绘科学》2008,33(2):130-132
三维地质模型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复杂地质现象的边界条件及地质体内含的各种地质构造,直观地再现地质单元的空间展布及其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分析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因此三维地质建模已引起地质、采矿、岩土工程等诸多领域的日益重视。笔者在综合考察多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工程地质三维建模实施方法。该方法以钻孔资料和地质剖面数据为三维地质建模的源数据,允许用户手工修正模型剖面地层分界线,从而实现对建模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克服了单纯依靠钻孔数据建模结果不精确且难以修正的问题。最后,通过一个研究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际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105.
李春华  张瑛  罗贤茂  黄丁发 《测绘科学》2008,33(1):77-79,82
本文结合成都市控制网改造的实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城市控制网改造中的基准转换、长度变形、CORS系统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从而为大中城市控制网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  杨奇儒 《测绘科学》2008,33(2):23-24,30
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与网的精度、可靠性、灵敏度以及费用等准则有关,但这些准则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密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值内部可靠性指标的测量控制网模拟法优化设计新方法,介绍了其原理和特点,并用实例说明了用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和优化效益。  相似文献   
107.
多点地质统计学在河流相储层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多点地质统计学综合了基于象元方法以及基于目标方法两者的优点,对于河流相等具有复杂地质形态的储层精确建模具有较强的优势.在对传统建模方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及SNESIM算法,并应用该技术对大牛地气田某开发井区的辫状分流河道相进行了实际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在河流相储层建模中,该方法比传统的建模方法更具优越性.最后,进一步综合讨论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训练图像、目标体连续性、数据样板选择、综合地震信息等方面)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康定杂岩Rb-Sr、Sm-Nd同位素系统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康定—冕宁地区出露的英云闪长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变粒岩全岩及其中所分离出的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的Rb-Sr、Sm-Nd同位素的系统测定,结合岩石的锆石U-Pb年龄结果,确定这些变质杂岩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形成过程与变质历史,Rb-Sr、Sm-Nd同位素体系难以确定其结晶年龄。由单矿物与全岩Rb-Sr、Sm-Nd体系拟合的~700 M a的等时线年龄反映了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年龄。Sm-Nd同位素体系由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部分开放性,很容易给出无意义的较老的混合年龄。康定杂岩结晶后并没有经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区域上所含的麻粒岩透镜体可能是新元古代(773~721 M a)期间由Rod in ia超大陆裂解产生的新生洋壳向扬子克拉通陆块俯冲消减过程的变质产物。俯冲到一定深度后,由于板片被拉断,软流圈上涌导致变质洋壳板片岩石、先前底侵变质的镁铁质岩石及扬子陆块长英质基底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以镁铁质岩石熔融产生的熔浆为主(>70%),与长英质基底岩石熔融产生的熔浆混合形成w(Na2O)/w(K2O)>1的TTG组合。  相似文献   
109.
通过薄片观察、鉴定可知,桥口地区沙河街三段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孔隙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胶结物溶孔等次生溶孔为主.经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将成岩阶段划分为早成岩A、B期和晚成岩A1、A2、B期,早成岩A、B期的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晚成岩A1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起重要改善作用,增加大量次生孔隙,晚成岩A2、B期方解石胶结物的胶结作用使砂岩次生孔隙大量减少.因此早期原牛孔隙的大量散失、晚期胶结作用使次生孔隙大量减少是造成本区砂岩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studies a landfill where there are three faults running through.As serious pollution has occurred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the landfill is to be closed up and renovated.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racture structure in leachate pollution at the landfill.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several stages.First,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pre-renovation landfill with three faults running through and the landfill after renovation were established.And then,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parameters of the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determined.The groundwater level of the landfills was simulated in order to modify the two mathematical models.As a result,a feasibl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achieved.Based on this model,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the COD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in the inside leachate and outside leachate between the two landfills. Accordingly,the impacts of the fracture structure on the pollution of leachate at the landfills could be identified.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faults contribute to the migration of leachate,they also serve as a confluence of leachate,thus further deteriorating the environment.The COD concentrations of the inside leachate and the outside leacbate of the pre-renovation landfill are respectively 800 mg/L and 220 mg/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ost.renovation landfill.Therefore,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handle the leachate seepage in areas where there are faults as well as the neighboring areas so as to ge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nder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