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301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579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2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退耕还林对水资源的影响复杂且尚存在争议,鉴于此本文基于WRF模式对黄河流域及周边的退耕还林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陆地水循环要素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较为敏感。在耕地转变为混交林的情况下,黄河流域面平均降水量在2006–2010年间增多223.17 mm,蒸发增加223.88 mm,而产流减少2.22 mm。随着时间增长,植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逐渐增强。对于降水明显偏多和偏少的年份,同一植被变化对水循环要素影响的空间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992.
吕文雅  曾联波  陈双全  吕鹏  董少群  惠晨  李睿琦  王浩南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23-67020023
本文利用地表露头、岩芯、测井、三维地震和微观分析资料,根据多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不同资料的精度,探讨了多尺度裂缝的表征方法。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多尺度天然裂缝,根据天然裂缝规模以及限制天然裂缝扩展延伸的岩石力学层界面,将天然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缝4级,不同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大尺度裂缝主要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的叠后属性进行检测和表征;中小尺度裂缝在单井上可以应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征,在平面上采用基于地质和测井约束的三维地震叠前各向异性分析以及储层地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预测和评价;微尺度裂缝一般应用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和三维CT扫描等微观分析方法进行观察描述,通过主控因素约束的方法进行预测。利用本文提出的多尺度裂缝表征方法实现了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表征,可为其它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表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994.
Late Paleozoic volcanic rocks are well exposed in the Yining Block, NW China, and are predominately composed of andesites, rhyolites and volcaniclastics as well as minor basalts. Study of the petrology, whole-rock geochemistry and zircon U-Pb dating for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alkaline basalts from Wusun Mountain, western Yining Block, constrains their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evolution. The alkaline basalts consist mainly of plagioclases, mostly albite and labradorite, as well as clinopyroxenes and olivines; zircon U-Pb dating indicates their formation at ca. 350 Ma. Geochemically, the basaltic samples have low SiO2 contents, and high TiO2, Al2O3 and alkaline contents, coupled with high Na2O/K2O ratios, displaying an alkaline basalt affinity. They show remarkable LILE enrichment and HFSE depletion. Meantime, these samples have relatively high TFe2O3, MgO, and Mg# values as well as Ni and Cr, relatively high Sm/Yb and U/Th, suggesting origination from a mantle source metasomatized by slab fluids. They formed in a transitional tectonic setting from arc to intraplate, showing a typical affinity of back-arc basin basalts. The alkaline basalts were likely generated in a nascent back-arc extension setting resulting from slab rollback of the southern Tianshan oceanic lithosphere. A bi-directional subduction model seems more reasonable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Tianshan Ocean. These new data will provide a new tectonic model for Late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Yining Block.  相似文献   
995.
996.
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是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中重要的区域性基础性工作之一,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地球化学背景变化,要求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更低的检出限。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的硼锗溴钼锡碘钨主要采用单独或分组熔矿的方法进行制备和测定,操作流程长且涉及6种测定方法。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对以上7种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总结,采用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碱熔,分取溶液加入柠檬酸,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交换2~3h,除去溶液中大量的阳离子减少基体干扰,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硼锗溴钼锡碘钨含量。结果表明:7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66、0.096、0.78、0.11、0.15、0.29、0.27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在2.1%~7.5%之间,均小于10%。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应用成本低,并且整合了相关6种分析配套方法,应用于测定厚覆盖区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DZ/T 0258—2014)要求。  相似文献   
997.
胶北地体古元古代花岗岩位于胶—辽—吉带南部,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缘的重要古元古代造山带。西涝口地区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作为胶北地体出露的少数古元古代花岗岩之一,也是西涝口、辽上、郭城等大型金矿床的赋矿围岩,有重要研究价值。笔者通过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分析,讨论了其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经研究发现,该岩体富硅(SiO2=75. 79%~76. 10%),富碱(Na2O+K2O=6. 88%~7. 18%),为准铝质钙碱性岩系列(A/CNK值为0. 86~0. 95);Rb、U、Ta、Pb相对富集,Ba、Nb相对亏损,Sr强烈亏损,岩石10000Ga/Al值为2. 88~3. 50,属A型板内花岗岩;岩体中岩浆锆石具明显振荡环带结构,相对亏损LREE并逐步富集HREE,具明显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加权平均年龄为2113±22 Ma,代表其侵位时间为古元古代;变质增生锆石的HREE富集程度明显高于核部岩浆锆石,且具更加强烈的正Ce异常和稍弱负Eu异常,加权平均年龄为1850±24 Ma,代表区内变质事件年龄;εHf(t)值为-3. 75~+5. 17,TDM2值为2450~2712 Ma,该岩体与胶北地体2. 5 Ga TTG岩石具相同的地壳演化趋势,暗示其源自太古宙陆壳的重熔。  相似文献   
998.
苏德辰  吕洪波  章雨旭  孙爱萍  朱晓青  贺静  袁效奇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6-2022082016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 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硅胶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与硅胶的固化速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二维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在三维实体上实际上是透镜状或席状(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 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燧石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明显快于硅胶的固化速度,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相似文献   
1000.
小草坝钨矿床是一个新探明的大型钨矿床。本文通过矿石的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对矿石矿物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主要有用金属为钨、钼,以白钨矿、辉钼矿形式存在;根据矿物组合特征、矿物间穿插关系及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划分了成矿阶段,认为小草坝钨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矽卡岩阶段(包括早期矽卡岩阶段和晚期矽卡岩阶段)、热液阶段(包括石英-氧化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岩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