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86篇
  免费   6579篇
  国内免费   8648篇
测绘学   2847篇
大气科学   7457篇
地球物理   8662篇
地质学   17346篇
海洋学   4365篇
天文学   1455篇
综合类   3957篇
自然地理   472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93篇
  2022年   1593篇
  2021年   1753篇
  2020年   1469篇
  2019年   1698篇
  2018年   1960篇
  2017年   1800篇
  2016年   2103篇
  2015年   1853篇
  2014年   2195篇
  2013年   2128篇
  2012年   2084篇
  2011年   2188篇
  2010年   2282篇
  2009年   2190篇
  2008年   2027篇
  2007年   1885篇
  2006年   1481篇
  2005年   1389篇
  2004年   1050篇
  2003年   1056篇
  2002年   1022篇
  2001年   1070篇
  2000年   1186篇
  1999年   1609篇
  1998年   1276篇
  1997年   1221篇
  1996年   1106篇
  1995年   981篇
  1994年   839篇
  1993年   771篇
  1992年   608篇
  1991年   479篇
  1990年   348篇
  1989年   334篇
  1988年   287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155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105篇
  1983年   82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中强地震前油井动态异常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油井映震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对油井动态异常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映震灵敏井孔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应力易于集中的构造条件的控制,特别是断层的又汇处、转折端和断裂带,这是与其他流体观测项目的相同之处;在本研究中,首次提出了油井动态前兆异常形成的三种力学过程,即岩土力学过程、水动力学过程和气体动力学过程以及油井特有的二种”放大”作用(变径和气体膨胀)的观点;解释了油井动态震前多为正异常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92.
南京市农业资源开发效益的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南京市农业资源开发的有关资料,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拟定了农业资源开发效益评估的指标体系,确定其仅重分配,分别对农业资源开发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估。所得结果,为南京市农业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3.
论边界层中的大气扩散PDF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大海  朱蓉  李宗恺 《气象学报》1997,55(6):670-680
基于大气扩散K理论,用作为风速脉动均方差和拉氏时间尺度函数的湍流交换系数,得到了直接利用风速脉动几率密度而不用扩散参数的大气扩散PDF模式。分别研究了对流边界层上升气流区与下降区垂直速度的统计特征,求得双正态PDF模式。在给定CBL自身参数如对流特征速度w*,顶高hi和源高度上的平均风速时,该模式计算出的无量纲浓度分布与室内外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4.
The equivalent operator equa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full primitive nonlinear equations of theatmospheric motion and the properties and physical senses of the operators are studied.In theinfinite dimensional Hilbert space,the global asymptotic behavior of the atmosphere system withthe non-stationary external forcing is studi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the bounded externalforcing.The existence theorems of the global absorbing set and the global attractor are obtained.Thus,the conclusions deduced from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e(Li and Chou 1996 a;1996 b)areextended to the general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995.
李晓燕 《气象》1997,23(4):20-23
1996年,全球平均气温低于1995年,但从总体上来讲,气候仍比常年偏暖,是80年代以来连续出现的第11个暖年。1995/1996年冬季,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旺盛,欧洲、北美东部出现异常冷冬,许多地区遇到数十年未见的风雪严寒;前几年的大范围持久干旱已大大减弱或完全解除,高温热浪的强度与范围也明显少于上年。而洪涝却十分频繁,各洲洪水不断,亚洲尤为严重。北大西洋飓风继去年达50年来最多之后,今年仍十分活跃。这些气候特点,可能与1995/1996年赤道太平洋大气状况由长达5年之久的暖位相特征转变为冷位相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相秀珍 《气象》1997,23(8):21-24
随着9210工程系统建设的完成,T106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分发采用了地面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两种传输路径。地面通信系统由于受传输能力限制,国家气象中心根据区域、省,地市级的不同接收能力,采取了3种不同的传输方式以满足各级气象台站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7.
李延香  徐传玉  滕俏斌 《气象》1997,23(11):22-26
华北地区区域性暴雨综合预报技术是以HLAFS数值降水预报产品为基础,以物理量诊断为主要依据,综合使用上卫星云图,常规气象资料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等众多信息逐步订正,以人机结合方式制作华北地区区域性暴雨预报的技术。实验表明,该技术对华北暴雨有较好的判断和预报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基本上模拟预报员的预报思维和业务流程制作暴雨预报1,系统分段执行,透明度大,便于改进,也有利于预报员了解暴发生发展的机理和规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浅水波正压环境流场切应变率对台风移动的影响,得到的结果是:在环境流场切应变率空间不均匀条件下,正切应变率引起的台风偏差路径比负切应变率引起的偏差路径要长,特别在正切应变率的区域,正切应变率要比相对涡度梯度对台风移动有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Based on the primitive equations of the atmosphere,we study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forcing.dissipation and nonlinearity on the solutions of stationary motion and non-stationary mo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ymptotic behavior of solutions of the forced dissipative nonlinear system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adiabatic non-dissipative system,the adiabatic dissipative system,the diabatic non-dissipative system and the diabatic dissipative linear system,and that the joint action of external forcing,dissipation and nonlinearity is the source of multiple equilibria.From thi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important actions of diabatic heating and dissipation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models of the long-term weather and the climate.  相似文献   
1000.
A 2-D global chemistry-transport model is set up in this paper.The model simulates the atmospheric ozone distributions well with specified dynamical conditions.The analysis of ozone variation mechanism shows that ozone is chemically in quasi-equilibrium except for the polar night region where the variation of ozone concentration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dynamical processes,that the oxygen atoms which produce ozone are mainly provided by the photolysis of O2 in the upper stratosphere and by the photolysis of NO2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and the troposphere.and that the ozone is destroyed mainly by NOx:the reactions between NOx and O3 and the odd oxygen cycle contribute 80% to more than 90% of the ozone de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