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成都平原粘性土动力学参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成都平原地震构造环境主要受近场中强地震和外围大地震的影响。成都平原内的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为河流相的砂卵石层夹粘土、粉土层。这种地层在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个峰值,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本文共收集了107组土动力学参数的实验资料,统计分析了粉质粘土和粘土两种粘性土的实测土动力学参数,给出了它们在不同深度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值。然后,选取1个典型钻孔,建立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分别运用本文"统计值"、"十五结果"、"规范值"、"推荐值"进行地震土层反应计算,从反应谱形状、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等方面,验证了本文"统计值"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结果表明在盆地内使用"规范值"和"推荐值"时应谨慎,不然可能会对工程的抗震设防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的"统计值"比"规范值"和"推荐值"更适用于成都平原地区,对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
吕龙  陈晓艳 《热带地理》2021,41(3):485-494
以苏州金庭镇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及访谈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甄别场域认知、地方依恋和传承途径的维度差异,验证彼此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关系.研究表明:1)居民对乡村文化记忆的场域认知包括纪念性场地、村落型场地、自然型场地和软记忆场等维度,其中,前三者对软记忆场有着正向显著影响;2)乡村文化记忆场域认知是居民地方依恋构建的...  相似文献   
53.
基于扎根理论研究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园区集群化发展需要园区企业有效利用其显性契约、强化关系契约,提升联合规划、联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河西走廊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水平要运用组织生态学中的内外因视角发现问题,使外因为内因变化提供更好的环境;依照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模型,增强企业根植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强化园区企业契约关系,推动集群向创新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54.
田小波  胡静  张志斌  贾垚焱  吕丽  徐欣 《地理科学》2021,41(8):1371-1379
借助史料、历史地图及谷歌POI数据,运用空间句法和GIS空间分析探讨天水古城自明清以来空间和功能的演化过程及其内在关联。研究发现:① 明清以来,天水古城的旅游化经历了传统游憩的普及(明清)、衰落(民国)、停滞(1949—1987年)阶段,现代旅游兴起与传统游憩恢复(1988—2000年)及融合创新(2001年至今)阶段。古城传统格局逐渐消失,但是历史轴线的主轴线地位延续,可达性、穿越性最好,协同度最高,“空间结构惯性”规律作用明显。② 在不同施动主体的共同作用下,天水古城由安全防御、军事政治、集市商贸等传统功能向工业生产,进而向现代旅游、居住功能转变,游憩休闲功能显著增强。③ 居民和游客共享公共活动空间,但服务功能相互分离。游客活动空间与功能服务协调性较好,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与服务设施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55.
吕承超  邵长花 《地理科学》2021,41(5):768-776
基于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时空格局,并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存在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利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空间差距并将其进行分解,其中,东部地区的地区内差距最大,地区间差距则以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最大,而超变密度则是空间差距的主要来源;此外,通过回归模型发现人均GDP、专利授权数、城镇化水平以及无害化处理厂数目的提升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6.
中国主要城市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异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晓华  吕拉昌 《地理科学》2021,41(1):129-139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在全域和局域尺度分析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在此基础上,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影响程度的地区差异,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 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二者在全域尺度上存在正向的空间关联,在局域尺度上正向和负向关联并存,具有高创新-高污染、低创新-低污染、高创新-低污染、低创新-高污染4种集聚类型。② 所有城市的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均存在负向影响,影响程度呈现出由东向西渐次递增的空间分异格局,现有样本计算结果有条件地支持EKC曲线,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发展。③ 环境污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均能强化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7.
Estimat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nutrient accumulation rates in Northeast China are important to assess wetlands function as carbon sink buffering greenhouse gas increasing in North Asia.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stimate accreting rates of carbon and nutrients in typical temperate wetland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verage soil organic carbon(SOC), total nitrogen(TN) and total phosphorus(TP) contents were 37.81%, 1.59% and 0.08% in peatlands, 5.33%, 0.25% and 0.05% in marshes, 2.92%, 0.27% and 0.10% in marshy meadows, respectively. Chronologies reconstructed by 210 Pb in the present work were acceptable and reliable, and the average time to yield 0–40 cm depth sediment cores was 150 years. Average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Carbonsq),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rates were 219.4 g C/(m~2·yr), 9.16 g N/(m~2·yr) and 0.46 g P/(m~2·yr) for peatland; 57.13 g C/(m~2·yr), 5.42 g N/(m~2·yr) and 2.16 g P/(m~2·yr) for marshy meadow; 78.35 g C/(m~2·yr), 8.70 g N/(m~2·yr) and 0.71 g P/(m2·yr) for marshy; respectively. Positive relations existed between Carbonsq with nitrogen and precipitations, indicating that Carbonsq might be strengthened in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相似文献   
58.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杜志威  吕拉昌  黄茹 《地理科学》2016,36(3):321-327
以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业创新活动数据,综合考察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首先,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构建了中国城市工业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包络分析方法,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个维度对城市工业创新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然后,以聚类分析划分了3类工业创新效率城市,总结工业创新效率模式的空间特征,并分析了影响空间格局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呈现东强西弱,阶梯状减弱的总体空间格局,工业创新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空间特征并不重合;全国尺度上,工业创新效率城市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黑河-腾冲”线的分布基本一致,区域尺度上,城市间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受到工业发展基础与工业创新能力影响,提高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关键在于提升工业创新中人力资本要素和优化工业创新投入规模。  相似文献   
59.
颜明  李夫星  贺莉  吕美朝  陈东 《地理科学》2016,36(6):917-925
基于黄河中游4个水文站1919~2010年还原的天然径流量、1873~2011年的夏季风强度指数、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和西太平洋副高指数等资料,利用Morlet小波方法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间(简称河龙区间),龙门-三门峡区间(简称龙三区间)和三门峡-花园口区间(简称三花区间)径流量的周期变化,并探索了夏季风、中纬度西风与西太平洋副高等环流因子对黄河中游3个区间径流量周期性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中游3个区间径流量的变化对夏季风、中纬度西风和西太平洋副高存在差异性响应,季风对于黄河中游的径流量不仅在时间上具有趋势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存在周期性的控制作用,在80 a长周期上对于整个黄河中游都有控制作用,但影响黄河中游降水-径流过程的不仅仅是夏季风,相关统计结果表明还受到西风带和西太平洋副高周期的影响。3个区间都存在一个中等尺度(25 a)的周期,这个周期在夏季风上没有得到体现,河龙区间和龙三区间的25 a周期是受西风带影响所致,而三花区间的中尺度25 a周期是西太平洋副高指数的强度和西界的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0.
The simul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P)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global climate and numerical weather forecast models. To improve the simul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on the TP, the Johansen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was introduced into Community Land Model 3.5 (CLM3.5) and Regional Climatic Model 4 (RegCM4). The improved CLM3.5 and RegCM4-CLM were utilized to conduct offline and region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the TP. Comparison of the new and old schemes revealed that CLM3.5 provides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parameters of mineral soil solid on the TP. The Johansen scheme is more practical for the TP than th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parameterization in CLM3.5. The simul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liquid water content was improved in offline experiment. The improved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can also reduce the simulation error of soil temperature in winter throughout the entire 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