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689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计算机图像处理可视化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数字图像实施处理的可视化表达,将使复杂,深奥的图像处理原理更容易理解,文中在详细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有关理论,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软件的总体框架,实现了多种图像处理功能,并辅以强大的联机帮助。  相似文献   
52.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以泥石流预测预报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希林  莫多闻 《山地学报》2001,19(2):150-156
从地貌灾害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地貌灾害预测预报需要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解决这四个问题的二种途径,以及进行预测预报的四种方法。以泥石流为例,论述了泥石流预测预报的现状及其热点、难点和可能的突破点,以及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切人点和研究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对泥石流小尺度空间预测,规模预测,时间预测,包括重现期预测、降雨预测和危险度预测的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公式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灾害评价和预测预报在灾害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3.
三水导电模型系基于岩石的导电路径是由自由流体水、微孔隙水和粘土束缚水并联而成的理论。利用其对塔北地区的部分低阻储层进行了解释。与传统的导电模型相比 ,新的三水导电模型极大地改善了测井识别低阻油气层的能力 ,提高了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该模型不但适合于通常的砂泥岩地层电阻率解释并且能很好地描述低阻储层的电性特征  相似文献   
54.
郦今敖  莫江平  彭晓明 《新疆地质》2001,19(4):268-270,275
概述新疆东天山北部大地构造单元后,着重论述了克拉麦里板块活动及其两侧喀尔力克和库兰卡孜干晚古生代岛弧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以及区域和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55.
I.horoductionPleNorthwestPacificOceanisti1elnostfrequentlyaffeCtedareaoftropicalcyclone(TC).AboLIt36percentTCoftheworldoccurinffosarea[2],andthenumberofTCWhichlandedonChinawiti1n1akimumwindforcescalesoverlOisabout35percentofti1atintheeastemcoastalcoLUitriesofAsia[l].BothrainstormsandfloodsMide,theidriuenceofTCareheaVyinChina,suchastherainfalldePthof2749mm/3datXinliao,Taiwanandpeakdischargeof44,6oOm'/satHuanggo(55,42okn'),YalujiangRjver.Therefore,TCisanimportantfaCtorforflooddisas…  相似文献   
56.
地面光斑足印的定位精度高度依赖于激光指向角的测量精度,星载激光光斑质心提取及其变化规律对激光指向角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ICESat/GLAS的激光剖面阵列(laser profile array,LPA)影像数据,首先利用灰度一阶矩阵法提取LPA的质心,精度优于0.3个像素,LPA相对定位精度优于0.11个像素。其次利用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级数拟合对LPA质心坐标的变化进行周期探测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光斑影像的质心坐标存在1.83×10-4 Hz、3.36×10-4 Hz、5.19×10-4 Hz和6.71×10-4 Hz 4个明显的周期变化,拟合结果的相关性R2达到了0.86,拟合精度可达0.4″,优于0.13个像素,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可为我国的高分七号和后续的卫星激光测高数据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该矿集区成矿热液的来源,研究了该区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系统可分为紫金山子系统与公郎弧子系统。公郎弧子系统内铜钴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83.8‰~-69‰,δ18O为4.17‰~10.45‰,δ13C为-13.6‰~3.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地层水。紫金山子系统内金、铅锌、铁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117.4‰~-76‰,δ18O为5.32‰~9.56‰,δ13C为-10.07‰~-1.5‰;锑矿成矿流体的δD为-95‰~-78‰,δ18O为4.5‰~32.3‰,δ13C为-26.4‰~-1.9‰,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水以及岩浆水。受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在该盆地内,成矿流体自南西向北东大规模迁移过程中,先形成温度、盐度较高的公郎弧子系统,随着流体向北东推进,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成分发生变化,演变为紫金山子系统。  相似文献   
58.
弹性填料处理河道污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弹性填料曝气生物膜法对污染的河道水体进行处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m/h的流速、水温为16℃~18℃、气水比为1∶1的条件下,采用弹性填料的生物膜处理系统运转正常,不易发生堵塞或系统短流,系统此时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5h左右,污水中的COD和NH3-N去除率稳定,其均值分别为49.4%和19.1%。  相似文献   
59.
中天山白石泉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石学与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白石泉地区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处于塔里木板块前缘活动带与中天山地块接合部位,是中天山地块华力西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岩石类型有辉石橄榄岩(斜方辉石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橄长岩、辉长岩及角闪辉长岩等,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及黑云母。橄榄石均为贵橄榄石,其Fo值(78-85)位于含铜镍硫化物矿橄榄石的Fo值范围之内;辉石主要有顽火辉石、古铜辉石、紫苏辉石、透辉石等;斜长石的环带构造较为发育;角闪石的FeO含量随着岩浆的演化逐渐增加。它们与造山带环境中的东疆型镁铁一超镁铁杂岩中的造岩矿物具有相同的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了白石泉地区的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体的原始岩浆为高镁的拉斑玄武质岩浆。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是揭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的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其中广泛发育的碰撞-后碰撞岩浆作用记录了这一地区从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到印度大陆陆内俯冲的全过程.本文基于对最新的Sr-Nd同位素资料的分析,从高原岩石圈的三种主要地球化学端元入手,分析了拉萨地块碰撞-后碰撞岩浆作用的类型及其在大陆俯冲与成矿作用方面的意义.青藏高原岩石圈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地球化学端元,一是青藏高原北部地球化学省(包括羌塘、可可西里和西昆仑)代表的青藏原始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端元,42Ma以来在高原北部广泛分布的钾质岩浆岩的Nd-Sr同位素成分比较均一和稳定,同位素比值的范围较窄,^87Sr/^86Sr=0.707101~0.710536,εNd=-2~-9,tDM=0.7~1.3Ga;二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代表的新特提斯洋地幔端元,^87Sr/^86Sr=0.703000~0.706205,εNd=+7.8~+10,呈印度洋型MORB特征,属于印度洋型地幔域;三是喜马拉雅带地壳基底和花岗岩类显示的喜马拉雅地壳地球化学端元,εNd=-12~-25,^87Sr/^86Sr=0.733110~0.760000,具相对古老的Nd模式年龄,tDM=1.9~2.9Ga.拉萨地块碰撞-后碰撞岩浆作用可以划分出三种地球化学类型,即拉萨地块原地型、亲特提斯洋型和亲喜马拉雅型.这三种岩浆作用类型受控于上述三种地球化学端元在其源区的比例及相互作用.其中,拉萨地块原地型与青藏高原北部地球化学省特征一致,亲特提斯洋型代表了与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及其后的再循环有关的岩浆作用,亲喜马拉雅型岩浆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则可能指示了喜马拉雅大陆地壳端元的参与.超钾质火山岩是揭示印度大陆岩石圈向北俯冲的重要证据,印度大陆岩石圈俯冲作用可能同时控制了超钾质岩石和盐类矿床的产出,古老地壳物质作为源区参与了超钾质岩石和盐类矿床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拉萨地块中部地区的含矿斑岩属于亲特提斯洋型岩浆作用,因此具亲特提斯洋型特征的火山岩、浅成斑岩和深成侵入岩,是进一步寻找铜、钼、金矿床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